功高震主的大漢名將 最後竟被活活餓死!

我們今天説的這位名將叫周亞夫,他父親是劉邦的開國功臣周勃,周家這爺倆都憑藉軍功出將入相,在歷史上十分罕見。不過,這爺倆打仗都是好手,但要是論起政治可都不擅長,周亞夫表現的尤為明顯。

功高震主的大漢名將 最後竟被活活餓死!

周亞夫本人倒是無愧於大漢名將這個稱號,他做過兩件特別有名的事,足以彰顯其軍事才能:

第一件是細柳閲兵。公元前158年(漢文帝二十二年),匈奴進犯北部邊境,文帝急忙調邊將鎮守防禦。為了警衞京師,文帝派三路軍隊到長安附近抵禦守衞,其中河內太守周亞夫守衞細柳。

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到三路軍隊裏去犒勞慰問。其他兩路軍隊一看是皇帝的車馬,都主動放行,根本不用通報。而且,兩地的主將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慌慌張張地迎接。送文帝走時也是親率全軍送到營寨門口。

而周亞夫的營寨和另外兩路截然不同。前面開道的車馬根本進不去,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節進去通報,周亞夫才命令打開寨門迎接。兵營裏的士兵還告訴文帝的車伕,軍營裏的車馬不能走得太快。

到了大帳前,周亞夫一身戎裝出來迎接,並且因甲胄在身,只向文帝行了軍禮。文帝非常感慨,他對羣臣説:“這才是真將軍啊!剛才那兩路軍隊簡直是兒戲一般。如果敵人來偷襲,恐怕他們的將軍也要被俘虜了。可週亞夫怎麼可能有機會被敵人偷襲呢?”

一個月後,匈奴兵退去。文帝升周亞夫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衞。後來,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也就是後來的景帝説:“以後關鍵時刻可以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

第二件是平定七國。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等七國發動叛亂。景帝命周亞夫領兵平叛。這時的叛亂軍正在猛攻樑國,但周亞夫並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戰略計劃:“楚軍素來剽悍,戰鬥力很強,如果正面決戰,難以取勝。我打算先暫時放棄樑國,從背後斷其糧道,然後伺機再擊潰叛軍。”景帝同意了周亞夫的計劃。

此時的樑國被叛軍輪番急攻,樑王多次向周亞夫求援,甚至請景帝下詔命周亞夫增援。但周亞夫始終不為所動,依然堅守不出。但他卻暗中派軍截斷了叛軍的糧道,還派兵劫去叛軍的糧食。叛軍只好先來攻打周亞夫,但幾次挑戰,周亞夫都不出戰。

時間一長,周亞夫軍中都有些軍心不穩了。一天晚上,營中突然發生混亂,嘈雜聲連周亞夫的大帳裏都能聽見,但周亞夫始終躺在牀上一動不動。一會兒,混亂自然就平息了。

幾天後,叛軍大舉進攻軍營的東南,聲勢浩大,但周亞夫卻讓部下到西北去防禦。結果在西北遇到叛軍主力的進攻,由於有了準備,所以很快擊退了叛軍。

叛軍因為缺糧,最後只好退卻,周亞夫趁機派精兵追擊,取得勝利。叛軍首領劉濞的人頭也被越國人割下送來。這次叛亂經3個月就很快平定了。

戰爭結束後,大家這才紛紛稱讚周亞夫的用兵之道。但樑王卻因為周亞夫沒有及時救援,和他結下了仇。

從上面兩件事上,看得出周亞夫卓越的軍事才能,也看得出周亞夫固執的性格。他只知道遵守軍紀和戰場法則,連文帝、景帝的帳都不買。

文帝喜歡他這樣的性格,但是景帝就不太喜歡了。他知道周亞夫是個好將軍,但這樣的性格實在不適合輔佐未來的漢武帝劉徹,因為劉徹的性格同樣強勢,而且周亞夫還反對過立劉徹為太子。

漢武帝劉徹年少時深得景帝的喜歡,但劉徹並非長子。後來,漢景帝找了個機會要廢掉原來的太子劉榮,並準備立劉徹為太子。但周亞夫卻激烈反對,可見他不光不買現任皇帝的帳,連未來皇帝的賬也不買。

當然,周亞夫做反對派可不止這一次。有一次,竇太后想讓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還有一次,景帝想封歸順的匈奴王為侯。按説,這兩次封侯雖然不太合理,但也算不上太出格,何況是竇太后和皇帝的提議。而周亞夫每次都固執的堅持己見,毫無意外的投了反對票。

再加上和周亞夫有仇的樑王,每次到京城來,都會在太后面前説他的壞話。因此,周亞夫和景帝的關係是越來越僵了。周亞夫感到失落,便託病辭職,景帝倒是沒有反對,痛快的批准了。

後來,周亞夫的兒子周陽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在周亞夫去世發喪時用,這甲盾是國家禁止個人買賣的。周亞夫的兒子也不是個好性子的人,緊趕工期不説,還拖欠工人工資。心有怨氣的工人就告發了此事,説周亞夫要謀反。

景帝派人追查此事。可週亞夫不知道兒子做了什麼,對問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負責的人以為他在賭氣,便向景帝報告了。景帝很生氣,將周亞夫交給最高司法官廷尉審理。

周亞夫感到自己受了很大侮辱,在差官召他入朝時就要自殺,被夫人阻攔。後來又受到廷尉的羞辱,更是難以忍受,於是閉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身亡。

可憐一代名將,就這樣餓死在了獄中。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