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甲午战争的精选知识

姜鸣 李鸿章对甲午战争负有三大历史责任

姜鸣 李鸿章对甲午战争负有三大历史责任

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1894年的9月,日本海军和北洋水师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如今,一百多已经过去了,但是人们仍然会记得当年甲午海战的那种惨烈场面。而...

恩格斯看甲午战争 清朝政府闭关自守排外必输

恩格斯看甲午战争 清朝政府闭关自守排外必输

当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传至欧洲,恩格斯尽管已是74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却仍以哲学家的敏锐思维,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高度,适时地对这场战争作了点评。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恩格斯就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给出了精辟而独到的...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

甲午战争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甲午战争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当前,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等问题上,故意歪曲历史,掩盖事实真相,无视国际法的存在,屡屡挑起事端。回顾往事,日本有着践踏国际法、奉行强权政治的过去。甲午战后,日本曾两度掀起中日甲午战争国际法问题研究高潮,企图通过偷换国...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什么避战求和?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什么避战求和?

临战之际和战争之中,李鸿章和光绪皇帝是两个关联密切并可资比较的重要人物。李鸿章是清方参与决策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军队的实力派要员;而光绪皇帝,正在“亲政”期间,是有一定“实权”的时候,在指挥战争、掌控全局方面也...

甲午战争之败只因日本赢在军官“懂政治”?

甲午战争之败只因日本赢在军官“懂政治”?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

甲午战争鸦片怎么处理的

甲午战争鸦片怎么处理的

甲午战争鸦片的处理方法:海水浸化法,即用石灰发热来销毁。先将鸦片,用引来海水浸泡,然后倒入石灰。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鸦片焚化,之后再将废水排到海里。鸦片本质是植物,所以快速的销毁方法首选是烧。...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甲午战争中日欧三国局面

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甲午战争中日欧三国局面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

甲午战争日本以少胜多 中国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

甲午战争日本以少胜多 中国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

甲午战争:在慈禧的支持下,甲午战争陆海战事的实际谋划、决策多出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一身。即便他殚精竭虑,仅靠一个人的见识,难免思维有局限,认识有错误,决策有缺陷。双方开战后,战术上清军谨遵李鸿章指令,实行“专守...

甲午战争的另一个主角 中国日本互相争抢控制权

甲午战争的另一个主角 中国日本互相争抢控制权

由于地理位置靠近日本,朝鲜被日本认为是“瞄准其心脏的一把尖刀”。日本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自己控制朝鲜,防止朝鲜被外国,特别是欧洲控制。早在1876年朝鲜就在日本的军事压力下与日本签署了不平等条约,从此朝鲜打开国门...

甲午战争的另一种观察 社会的凝聚力导致了失败

甲午战争的另一种观察 社会的凝聚力导致了失败

即使用今天的标准衡量,中日甲午战争也可称得上是一场规模大、影响大的局部战争。在这场较量中,日本“以小搏大”却能完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达成了战术的速动,更实现了战略的速决。日本的战争决策速度、力量动员速度、部...

军事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 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军事专家解读甲午战争失败 源于重陆轻海意识

回望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不是要沉湎于历史苦难,而是要汲取历史智慧,解决新的历史课题。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挑战,中国该如何化解难题?如何防止中国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在7月24日...

清朝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奇袭日本本土计划大曝光

清朝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奇袭日本本土计划大曝光

甲午战争期间,清廷驻外使节宋育仁提出了一个奇袭日本本土的计划,如果此计划得以实施,那么,战争将可能会有一些另外的发展。甲午战争期间,外交官宋育仁曾提出一个奇袭日本本土的计划,如果他的奇袭计划能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甲午...

甲午战争时 清末将领邓世昌的月薪是多少?

甲午战争时 清末将领邓世昌的月薪是多少?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中国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中的小故事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中的小故事

洋务运动与甲午战争都是发生在晚清时期,在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清朝刚刚从鸦片战争从清醒过来,正处于战争后的喘息阶段,这个时候从西方延伸过来的文明和科技对于清朝来说十分的重要。而洋务运动后甲午战争的出现却又让大清...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日第一次大捷是哪次?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日第一次大捷是哪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狂妄得意的日寇头子在轻易占领中国东三省以后,企图继续发起对我华东江海农工膏腴之区的侵略,第一个进攻目标,自然就是号称“远东第一大国际都市”的上海。当时,日本关东军为掩饰炮制东北“伪满洲国”...

战后反思: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解释和分析

战后反思: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解释和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资料、甲午战争时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甲午战争的影响。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列宁分析道:帝国...

甲午战争中的南洋水师 见死不救的晚清第二舰队

甲午战争中的南洋水师 见死不救的晚清第二舰队

1895年2月11日,在日本海陆军联合围攻下,鏖战月余的北洋水师已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盼不来援兵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绝望中吞食鸦片自杀,李鸿章苦心经营了20年的那支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也随之消亡。让人费解...

慈禧太后的自私与愚钝 甲午战争

慈禧太后的自私与愚钝 甲午战争

对于甲午战争慈禧忙于过寿这件事,相信每个人听到都是愤怒的,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慈禧太后竟然能淡定自若的说:“只要没打到北京,就继续过寿。”这也能看出慈禧太后的自私与愚钝。在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的抉择中,慈禧太...

恩格斯眼中甲午战争 中国自然经济致闭关锁国

恩格斯眼中甲午战争 中国自然经济致闭关锁国

张煌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当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息传至欧洲,恩格斯尽管已是74岁高龄的古稀老人,却仍以哲学家的敏锐思维,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高度,适时地对这场战争作了点评。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恩格斯就中国战败的原...

甲午战争清政府如何惨败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清政府如何惨败 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结果及影响:甲午战争,日方称为日清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指的是大清帝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为甲午战争。丰岛战役...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求和找海啸当借口?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求和找海啸当借口?

加以天心示警,海啸成灾,沿海防营,多被冲没,战守更难措手。是用宵旰旁皇,临朝痛哭,将一和一战两害兼权,而后幡然定计。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共谅者也。——《光绪谕旨光绪朝东华录》自然现象在古代也...

甲午战争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甲午战争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

甲午战争清朝的军费不如日本娼妓捐款数目

甲午战争清朝的军费不如日本娼妓捐款数目

甲午战争前夕,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清廷感到情况紧急,遂命李鸿章迅速拿出办法。1894年6月30日,李鸿章提出添募士兵、加强北洋舰队等方案,并请求户部拨款二、三百万两,以作军费。应该说,李鸿章提出的款子数目并不算大。要...

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改革要彻底全面

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改革要彻底全面

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是新兴的日本同腐朽衰败的清末中国的一场决定两国命运之搏。此前被“天朝”视为“蕞尔小邦”的原中华文明的师从者,竟然把文化母国打得一败涂地,这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发展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