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魏徵的精選知識

唐太宗李世民想把弟媳立為皇后 魏徵説了一句話

唐太宗李世民想把弟媳立為皇后 魏徵説了一句話

王珪是唐初四大名相,此人性情沉靜恬淡,為人正直,安於所遇,與人交往不苟且附和,《新唐書》記載了他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間的一次對話。一天,王珪進見,看到“有美人侍帝側”。李世民指着美人説:“廬江王李瑗不行道義,殺其丈夫而納其...

唐太宗為何要砸魏徵墓碑?他是想與魏徵悔婚嗎

唐太宗為何要砸魏徵墓碑?他是想與魏徵悔婚嗎

魏徵去世後,唐太宗下令以一品官的規格操辦他的葬禮,還把魏徵的畫像放置到凌煙閣,經常前去憑弔賦詩。他還派人立起了魏徵碑,親自撰寫碑文。然而僅僅半年之後,唐太宗就親手製造了“砸碑悔婚”的風波。他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與...

唐太宗為何怒砸魏徵墓 唐太宗“悔婚砸墓”導火索

唐太宗為何怒砸魏徵墓 唐太宗“悔婚砸墓”導火索

唐太宗和魏徵,一直被看做是歷代賢君直臣的楷模。魏徵活着的時候,唐太宗把他當作“鏡子”,主動結成親家;魏徵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然而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變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

魏徵斬龍是怎麼回事?唐太宗為何害怕魏徵?

魏徵斬龍是怎麼回事?唐太宗為何害怕魏徵?

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上若干書生若干良臣名將,魏徵名列第三。魏徵字玄成,是唐朝時期鉅鹿郡人。關於魏徵祖籍,人們普遍擁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是在現在河北省的鉅鹿縣,一種説法是在現在河北省的館陶縣。魏徵是唐朝着名的政治家...

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魏徵?

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魏徵?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開始清除建成餘黨,因早聞魏徵才名,故專門召見,剛一見面,就質問魏徵:“汝離間我兄弟,何也?”沒想到魏徵是個人物,竟然回答説:“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其實,即使李建成先動手,歷史也未必改寫。魏徵之所...

第一諍臣魏徵 自己不想做忠臣

第一諍臣魏徵 自己不想做忠臣

在中國歷史上,有資格被譽為“千古一帝”的皇帝肯定不多,就算能找出幾個,大半也都有爭議。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共識最多、爭議最少的,那恐怕就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屬了。但是,即便李世民能當之無愧地獲此殊榮,也並不表明他就是完美...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李孝恭、魏徵等人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李孝恭、魏徵等人

凌煙閣是原本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是在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的這一天它變得不同尋常起來。唐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七年級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當時已有數...

唐朝諫臣魏徵有多富?腰纏萬貫 良田幾千公頃

唐朝諫臣魏徵有多富?腰纏萬貫 良田幾千公頃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唐代諫臣魏徵對唐太宗的提醒,也是對自己要求。魏徵一生節儉,生活清貧,宅無正寢,素褥布被,他沒有妻妾成羣而獨善夫人,他沒有花天酒地而獨愛醋芹,他的妻子裴氏曾用“徵平生儉素”評價自己的老公,可見魏徵...

明朝的“魏徵”解縉:敢跟朱元璋説真話的牛人

明朝的“魏徵”解縉:敢跟朱元璋説真話的牛人

解縉是明初聲名鵲起的才子,明朝遺老錢謙益的《列朝詩集小傳》,如此描述他的聰明絕頂:“五歲時,族祖抱置膝上,戲之曰:‘小兒何所愛?’應聲作四絕句,其一曰:‘小兒何所愛,夜夢筆生花。花根在何處,丹府是我家。’……年十九舉進士,倚...

賢臣魏徵屍骨未寒 唐太宗竟然親手砸其墓碑

賢臣魏徵屍骨未寒 唐太宗竟然親手砸其墓碑

對於唐太宗這種“雷人”的異常舉動,有人認為是魏徵生前大力舉薦的杜正倫、侯君集接連落馬,傷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認為是魏徵曾將自己記錄的與太宗一問一答的諫諍言辭,拿給負責編寫起居錄的褚遂良作參考,犯了唐太宗的忌。...

李世民為什麼親自砸掉了名相魏徵的墓碑?

李世民為什麼親自砸掉了名相魏徵的墓碑?

魏徵在世時,唐太宗也對其十分的敬重,積極採納他的諫言,避免了很多的錯誤的決斷。在魏徵離世的時候,唐太宗因此而“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竟然在一怒之下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那麼,究...

劉文靜和魏徵的關係 劉文靜是怎麼死的

劉文靜和魏徵的關係 劉文靜是怎麼死的

劉文靜,武功縣人,唐朝開國功臣,宰相。劉文靜的有勇有謀,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是唐朝開國的主要功臣。下面來看下關於他的介紹。劉文靜年輕的時候他的父親戰死沙場,他承襲了父親的職位。在隋朝的末年,他擔任了晉陽令...

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謀臣魏徵?

玄武門之變之後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謀臣魏徵?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開始清除建成餘黨,因早聞魏徵才名,故專門召見,剛一見面,就質問魏徵:“汝離間我兄弟,何也?”沒想到魏徵是個人物,竟然回答説:“皇太子若從臣言,必無今日之禍。”其實,即使李建成先動手,歷史也未必改寫。魏徵之所...

唐朝歷史 李世民與魏徵君臣“和睦”的謊言

唐朝歷史 李世民與魏徵君臣“和睦”的謊言

所謂明君與賢臣的背後有着複雜的因素。歷史的真相是,初唐時期的政治、民族、經濟關係,特別是山東問題,決定了兩人的微妙關係。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中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又誅殺其子侄十餘人,奪得皇...

魏徵直言不諱傳頌古今助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

魏徵直言不諱傳頌古今助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優秀皇帝,心胸廣大,治國有方,開創了貞觀之治。魏徵是當時唐太宗最為信任的臣子,他非常勇敢,不管別人的想法,只堅持他自己的想法,有跟別人不一樣的意見時,他也是很大膽的把自己心裏所想説出來,唐太...

魏徵做了什麼?竟然讓唐太宗親自砸了他墓碑

魏徵做了什麼?竟然讓唐太宗親自砸了他墓碑

他的名字與貞觀之治將同垂於青史。他是唐初卓越的政治家,他剛正不阿,素以有膽有識、犯顏直諫而著稱,輔弼唐太宗撥亂反正,以成貞觀之治。李世民這麼尊寵他,可是為什麼後來又親自砸了他墓碑呢?影視劇中保劍鋒飾演的魏徵魏徵(58...

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的矛盾究竟在哪裏

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的矛盾究竟在哪裏

直諫難免犯顏,甚至讓君王下不了台。魏徵的直言讓唐太宗既不能忽視,又夾雜着怒、怕、無奈的複雜情感。唐太宗當政期間,社會逐漸發展,出現了昇平景象。太宗本人也逐漸滋長了一些奢侈作風。在眾多大臣的歌功頌德之下,太宗決定...

唐初宰相戴胄:大唐朝堂不止魏徵一個敢於勸諫

唐初宰相戴胄:大唐朝堂不止魏徵一個敢於勸諫

戴胄(?-633年),字玄胤,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唐朝宰相。戴胄早年在隋朝為官,曾效力於王世充,歸唐後為秦王府士曹參軍。唐太宗繼位後,戴胄被擢升為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數次犯言直諫,後改任尚書左丞。629年(貞觀三年),戴胄代...

李世民為什麼要砸毀魏徵的墓碑 後來又復立?

李世民為什麼要砸毀魏徵的墓碑 後來又復立?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一直被看作是歷代賢君直臣的楷模,是李世民標榜自己廣納諫言的招牌。魏徵活着的時候,唐太宗把他當作“鏡子”,主動結成親家;魏徵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然而魏徵屍骨未寒,唐太宗就...

中國史上十大著名文官 魏徵穩居第一

中國史上十大著名文官 魏徵穩居第一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了很多的文臣武將,前面小編已經為大家盤點過中國史上十大武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史上十大文官,一起來看看都有誰上榜吧。第十名:諸葛亮(三國)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三國時期...

魏徵夫人裴氏簡介 魏徵的妻子裴氏結局怎麼死的

魏徵夫人裴氏簡介 魏徵的妻子裴氏結局怎麼死的

大家都是知道魏徵是唐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宰相,對他“薄賦斂,輕租税”的治國策略大加讚賞,對他“居安思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等思想推崇有加,對他為人儉樸,直到病危時還沒有像樣的房子的清廉美德津津樂道。但是,很...

魏徵的名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魏徵的名言: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唐太宗問宰相魏徵:“我作為一國之君,怎樣才能明辨是非,不受矇蔽呢?”魏徵回答説:“作為國君,只聽一面之辭就會糊里糊塗,常常會作出錯誤的判斷。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採納正確的主張,您才能不受欺騙,下邊的情況您也就瞭解得一清二楚...

唐史唐太宗為長孫皇后之死當魏徵面痛哭

唐史唐太宗為長孫皇后之死當魏徵面痛哭

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於立政殿。宮中女官把皇后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説:皇后生前把歷代婦人蔘政得失的歷史編成此書,自覺文字尚不精練,不敢呈獻。不想皇后還沒有來得及修完就……太宗打開書...

唐朝名臣魏徵的“成功學”標本 諫太宗十思疏

唐朝名臣魏徵的“成功學”標本 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與魏徵之間的關係,長期以來都被視為一種理想而經典的君臣關係——臣子竭誠進諫,皇帝虛心接納。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當事雙方小心翼翼製造出來的假象。孤立地看,《諫太宗十思疏》的“語言感覺”和“問題意識”皆為...

魏徵的官場之路 靠罵老闆闖出一條晉升捷徑

魏徵的官場之路 靠罵老闆闖出一條晉升捷徑

魏徵以敢犯龍顏極言直諫而名於史。武死戰,文死諫,魏徵死諫起來對皇帝老子也不留任何情面,唐太宗對其亦是敬畏三分。這在“巍巍朝廟堂,都是阿諛場”的官場裏頭,算得上是一個異數。在當朝及後世的印象中,魏徵成了一個肝膽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