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的簡介-竹鼠的品種

竹鼠的簡介-竹鼠的品種

竹鼠的簡介-竹鼠的品種

竹鼠的簡介

竹鼠呈體鼴型,外形粗壯似鼢鼠。呈圓筒形。頭部鈍圓,吻較大,眼小,耳隱於毛被內。尾上均勻地被有長而細軟稀毛,透視可見皮膚。前足較細小,爪亦短,但強壯適於挖掘。第2與第3指爪幾近相等。

頭骨粗壯堅實,顴弓外擴,骨脊高起,肌肉發達;上門齒特別粗大,共有16顆牙齒。其中中華竹鼠體型粗壯,呈圓筒形。四肢短小,但粗壯而具爪,是運動器官和挖洞取食的工具。尾部短小,門齒粗大臼齒短小,具有齧齒目動物的特徵。

竹鼠成體長約30~40釐米,個別種類,如大竹鼠的體長可達45釐米,體重2~4公斤;趾強爪尖;全身披長毛,但尾無毛或短而稀,較鼢鼠長;體色隨年齡而不同,從深色到淺色,幼體的毛色比成體的毛色深。周身均為深灰黑色。成體身體背部毛色為棕灰色並長有百尖針毛,吻部及兩側的毛色略淡,身體的腹部毛被較為稀疏,色白而暗其間也雜有閃亮的細毛,透過毛被可看到粉紅色的皮膚,個別個體的足背與尾部的毛色均為灰棕褐色。

竹鼠的品種

中華竹鼠(ChineseBambooRat,Rhizomyssinensis)

主要分佈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緬甸北部和越南等地。中國具體省份如廣西、廣東、雲南、福建、湖南、貴州、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西部、重慶、甘肅南部、陝西南部、湖北北部等。中華竹鼠在我國的竹鼠種類中分佈最廣,故有“普通竹鼠”之稱。成年個體體長25~35釐米,體重1~1.7千克。體色從年齡增長從深色到淺色幼年周身深灰黑色,成年個體背部毛色棕灰色,老年背毛成棕黃色。

大竹鼠(LargeBambooRat,trensis)

分佈區狹窄,數量不多,稀有種。主要在中國的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和馬來半島、蘇門達臘等地區。體大肥胖,是個體最大的竹鼠。成體長40釐米左右,體重2~4千克。毛被稀疏而粗糙,面頰為淡鏽棕色或棕紅色,故有“紅頰竹鼠”之稱。體背跟體側呈淡灰褐色。晨昏外出活動;以竹根、竹筍為食,也食其他植物。2-4月和8-10月繁殖交配,孕期45—50天;每胎3-8只。

銀星竹鼠(HoaryBambooRat,nosus)

主要分佈在中國的東南地區和印度、馬來半島等地。如中國雲南、廣西、貴州、湖南、廣東、福建等地。地下生活,以葦草根、白茅根、竹根、竹節、竹葉、竹筍為食;四季繁殖,春秋繁殖高峯;孕期45天,每胎1-5個,哺乳期1個半月。體型較中華竹鼠大,體長35釐米,體重1.3~2千克,毛較粗糙,故有“粗毛竹鼠”之稱。背面為褐灰色,背毛具有許多帶白色的針毛,並帶閃光,“銀星竹鼠”由此得名。

暗褐竹鼠

主要分佈於雲南西部和貴州東北部等地。體形與中華鼠相似。體重是1.5千克左右。全身被毛均呈暗煙褐色。

小竹鼠(LesserBambooRat,Cannomysbadius)

分佈區狹窄,數量少,屬於稀有種。這是個體最小的竹鼠,主要在雲南西部和尼泊爾、孟加拉北部、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等地。分佈在中緬邊境一帶海拔600米左右的熱帶雨林和邊上的竹叢中,多在芭蕉芋、木薯地等環境中挖洞生存,為竹鼠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體形與中華竹鼠相似體重僅為0.2~0.3千克。全身被毛呈棕褐色。孕期40天,每胎1-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