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平衡與減肥的關係

2015年8月21日,在由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主辦的“運動是良醫”媒體交流會上,來自美國人類學大學的羅賓·舒克(Robin Shook)博士分享了能量平衡與健康、肥胖的關係。並解密了導致肥胖的原因,強調了運動對保持健康體重和減肥的重要性。

能量平衡與減肥的關係

舒克博士説美國目前正面臨着肥胖率高居不下的問題,中國也正在或者即將面臨相同的處境。想要預防和治療肥胖,首先需要了解肥胖的根本原因。肥胖的本質就是能量過剩,如果你吃入過多的熱量,吃進去的熱量比消耗的多,你就會長胖。

早在大約24年前,科學家用一羣雙胞胎做過實驗,在一百天裏,所有參與實驗的人員每天都多吃1000大卡的熱量,100天后發現,每一對雙胞胎,體重增長情況基本相同,但是不同的雙胞胎之間,體重增長的幅度卻不相同。最大的體重增長幅度為13.3kg,而最小的增長幅度只有4.3kg。為什麼多吃同樣多的熱量,體重增長的幅度差距如此之大呢?可見減肥遠遠不止少吃這麼簡單,影響能量平衡的因素是複雜的。

導致現代肥胖率劇增的主要因素:

影響體重的因素很複雜,例如進食行為、身體活動情況、體質、心理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例如: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會影響人們的進食行為。和我們的遠古祖先相比,現代人的生活環境食物誘惑簡直無處不在,小吃店、餐館等滿街都可以買到食物。因此吃入的熱量很容易超標,從而導致了肥胖率的攀升。

身體活動

我們的身體在睡眠、運動、工作、出行、做家務等過程都會消耗熱量。有研究數據表明,與上個世紀60年代相比,現代人的身體活動消耗熱量明顯的減少。例如腦力活動者增加(意味着久坐增加)、體力勞動者減少,因此每天走路消耗的熱量減少大約125-150大卡;而隨着洗衣機洗碗機等家電設備的完善,人們做家務的時間也減少,主婦們平均每週做家務時間已經從60年代的25-26小時減少到現在的13小時。

人們出行的方式也從步行和自行車變成汽車。以孩子為例,上個世紀60年代有42%的孩子走路上學,現在只有1%。也就是説以前我們出行走路可能可以消耗160大卡,現在坐車,只消耗4大卡。

總能量決定了你是否會長胖

科學家們把參與者分成三組,接受3個月的實驗觀察,他們每天都比推薦值多吃39.4%的熱量,但是具體的食物成分有所不同。低蛋白質的一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為6%-52%-42%;中蛋白質的一組為15%-44%-41%;高蛋白質的一組為26%-33%-41%。

也就是説他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基本相同,區別是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三個月之後哪一組長胖得更多呢?很多人都以為是第一組,因為他們的脂肪比例最高。但是事實上,單純從控制體重的角度來説,三組體重增長的幅度都很相近。因此決定你長胖的不是來自哪一種食物成分的熱量,而是總熱量。

因此要想減肥,就需要打破能量平衡,形成能量差,即攝入熱量小於身體支出的熱量。

如何形成熱量差:節食?運動?

科學家們做過另一個實驗,將參與者分成四組,對照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變,其餘有兩組每天攝入的總熱量相同,都是降低25%的能量攝入,但是食物成分不同。實驗組第一組只節食:只通過飲食降低25%的熱量攝入;第二組節食+運動:通過飲食降低12.5%熱量攝入,並通過運動增加12.5%的消耗(每次運動45分鐘,每週5天);第三組極端節食:每天吃極低熱量(850大卡),最後發現只節食的的那一組降低的體重情況和節食+運動那一組降低的體重差不多。因此無論你是控制飲食還是增加運動,對減肥的效果基本一致,只要能形成熱量差,就能有效減肥。

但是,減肥不需要運動嗎?

舒克博士介紹了另一個科學實驗:讓參與者每天減少熱量攝入15%,在六週裏研究人員記錄下他們吃進去的所有東西和所有的運動情況。最後所有人的體重都下降了,但是體重下降的幅度卻不一樣,有的人體重下降了12%,有的人只下降4%。科學家分析發現,體重下降最多的人,在控制飲食後,身體活動沒有減少,也就是身體消耗熱量不變,而體重下降最少的人,控制飲食的同時身體活動也減少了。體重下降最多的人,每天坐着(看電視、躺着)等的時間更短,體重下降最少的人花更多的時間坐着不動。

因此當你試圖通過控制飲食來減肥時,決定你是否成功的關鍵在於你的身體活動情況,即你是否有充足的身體活動。科學的運動可以讓減肥成功率增加60%。

舒克博士及其團隊對450人的隊列進行了一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從最開始,經常運動的人體重就比較低,缺少運動的人體重更高。同時,經常運動的人儘管食慾會增加,但是會達成新的能量平衡,體重沒有增長;但是缺少運動的人,更容易出現進食紊亂、無法控制食慾的情況,從而攝入過多熱量,更容易長胖。

運動是一個可以驅動能量消耗的強大馬達,可以讓你更容易實現能量平衡和減肥。因此為了更健康的身體狀況和體重指標,你需要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