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臟支架的利與弊有哪些?

有時候在有些疾病是需要進行別的方式來治療的,例如心臟支架。但是有些人不敢選擇這種手術,因為不太清楚心臟支架的好處和壞處有什麼,那麼接下來就請權威專家為大家講解一下做心臟支架的利與弊有哪些吧。

做心臟支架的利與弊有哪些?

植入支架治療以後,能夠明顯改善冠狀動脈狹窄的情況,改善心肌供血問題,緩解臨牀症狀,能夠達到治癒的目的。弊端就是畢竟還是一項手術,有一定的風險性,當然手術技術目前比較成熟了,一般都是很安全的。

任何藥物都會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副作用。一般支架術後1年內容易形成支架內血栓,同時本身冠心病就容易出現狹窄等情況,因此首先需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是拜阿司匹靈和波利維,主要的副作用是可以導致出血,但大多數都能夠耐受。

其他改善長期預後的藥物如RASZ阻滯劑,他汀類,硝酸酯類,倍他樂克類等一般都能耐受。

同時注意生活飲食方面的調理,如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飽食,保持大便通暢等。

“支架”是“冠心病介入治療”的俗稱。據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我國做心臟支架的患者人數不足2萬;而2008年已超過18萬;2009年竟達到了24萬。

目前應用的介入治療,是將一個金屬支架植入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使之迅速再通,能很快改善病人的症狀,但由於異物的植入,可引起血管保護性反應,病變血管會很快生長出過多的細胞來包繞、侵蝕金屬支架,尤其是支架的兩端,從而導致血管再狹窄的發生比例升高。

近年來研究者發明了藥物緩釋支架,即給金屬裸支架穿上一層防止形成再狹窄的“外衣”,緩慢釋放藥物,以降低再狹窄的發生率。但臨牀觀察發現,藥物緩釋支架與金屬裸支架相比,只是可降低術後早期再狹窄的發生率,仍有6%~10%的患者會發生再狹窄(金屬裸支架約為30%),且遠期血栓發生率高於金屬裸支架。

雖然介入治療具有創傷小(不需要開刀縫針)、恢復快、可減少心絞痛發作、能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優點,但有相當一部分安放支架的患者被“過度醫療”了。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中,有12%的患者靶血管狹窄程度不足50%;有6%的患者靶血管狹窄程度在50%~75%。一般來説,血管狹窄程度達到75%以上才考慮選用介入治療。

為了加強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和行為規範,除了規範醫生的行為外,對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來説,在治療上不能迷信心臟支架。雖然支架植入可以解決狹窄程度較重的病變,但整個冠狀動脈可能有多處粥樣硬化病變存在,一些輕度病變有時甚至連冠狀動脈造影也難以發現,常會導致急性冠脈綜合徵。所以,對冠狀動脈的整體保護比局部治療更重要。目前冠心病的治療主要有三種方式,即藥物、支架介入及冠脈搭橋手術。一旦確診為冠心病,應首選藥物治療和消除危險因子(如吸煙、酗酒、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

有些患者認為吃藥打針麻煩,近期又看不到明顯療效,放支架可以解除病根、一勞永逸,殊不知心臟支架植入術後也要吃1年的抗血栓藥,阿司匹林更要長期服用。如果術後不改變以往的不良生活習慣、不按時吃藥,病情還會很快復發。

因此,冠心病患者的治療,要綜合考慮支架、搭橋、降脂抗凝中西藥應用的利弊,更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變,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以上就是為大家講解的做心臟支架的利與弊有哪些的相關文章了,看完以上文章之後相信那些準備做心臟支架的朋友們也能有個底氣,也知道應不應該做這種手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