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夏季中暑,遠離身體亞健康

世界衞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遠離夏季中暑,遠離身體亞健康

遠離夏季中暑,遠離身體亞健康

夏季容易中暑的人:

喝水少的人。

水分補充不夠,不利身體排汗散熱。需要提醒的是,喝冷飲並不能防止中暑,因為冷飲會使體內温度驟降,暑熱積聚在體內無法散發,使中暑的機率加倍。北京中醫藥大學營養學教授周儉指出,熱茶其實才是解暑的法寶。這是因為,喝熱茶能促使毛孔張開,促進汗腺的分泌,帶走體內的熱量。

不出汗的人。

先天汗腺不發達,或是使用了抑制排汗藥物的人,身體散熱功能失衡,更易中暑。例如吃了含抗組織胺成分的感冒藥,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而排汗需要靠副交感神經系統運作,一旦被抑制,會影響排汗功能;另外,若使用鋰鹽或利尿劑,會大量排尿,身體易缺水,同樣容易中暑。

好勝心強的人。

壓力大、有強迫性格、事事求勝者,夏季容易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温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生理中暑和“情緒中暑”的比例都會急劇上升。

腹瀉的人。

拉肚子容易因流失過多水分導致身體缺水,進而引起中暑。

睡眠不足的人。

排汗需要良好的心肺功能,心臟輸出血液的量才夠。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時,通常心肺功能較差,會影響排汗。

肥胖的人。

胖人皮下脂肪厚,比較不容易散熱。

劇烈運動的人。

運動會加速體內產生熱量,運動量越大,產熱越多,越容易中暑。此外,身體有大塊肌肉的人,運動時產熱的量比一般人多,也是中暑高危人羣

此外,有代謝疾並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佳者、使用安非他命(精神類藥物)者也容易中暑。

中暑了應該怎麼辦?

如果有人核心體温超過40℃,出現意識混亂或昏迷,應立刻撥打120,同時快速降温。首先,將中暑者移到蔭涼處,脱掉外衣;然後向其全身灑水,或用濕毛巾擦拭身體,同時打開空調或用電風扇降温,身體若被吹乾,要繼續噴水,反覆進行,儘量將體温降至38.5℃以下;如果中暑者沒有昏迷,可以適當補充水分,如果出現嘔吐現象,要讓患者側卧,避免嘔吐物吸入造成呼吸道阻塞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中暑的人千萬不要泡冰水降温,也不要用酒精擦拭身體,更不能使用退燒藥。因為中暑造成的體內高温是外在環境與體內產熱所致,跟感冒發燒不同,退燒藥對體內散熱沒有幫助。

什麼是身體亞健康?

世界衞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稱為第三狀態,我國稱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遊離(移)狀態灰色狀態等的稱謂。

做好身體檢查遠離亞健康

腦部CT:日常生活中,早期腦梗的患者只是覺得胸悶、頭暈、睡眠不好等,人們多以為是亞健康的表現。CT可以檢查腫瘤、梗塞問題,但常規體檢中一般不會查腦子,而且由於費用比較高,許多人一般不會做腦部CT。

建議:經常頭暈、頭痛、胸悶的人,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條件下,可以做一做腦部CT檢查,幫助排查早期疾玻

口腔檢查:牙不痛絕不意味着牙一定就沒問題。例如,刷牙時流血、口臭、牙齒鬆動、吃熱的食物會敏感和痠痛等,都説明有牙齒存在問題。

心臟檢查:目前採用的常規體檢,對心臟一般靠心電圖來檢測。現在不少人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緊張,所以心臟的負擔比較大,體檢中往往會發現有心律失常、心肌勞累等問題。但是對於隱形冠心並早期心肌梗塞等早期心血管的毛病很難被發現,必須再借助其他的檢查。建議:有心律失常、心肌勞累等症狀的人,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防癌檢查:人的年齡越大,接觸致癌物的機率越多,發生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有資料表明,35~50歲年齡組的癌症病死率,已居該年齡組各種疾病死亡的第1位。

建議:50歲以上的人,條件允許,每年最好做一次有關癌症的檢查。

眼底檢查:不少疾病可通過眼底檢查而得以及時發現,如觀察視網膜動脈是否硬化,可知全身動脈硬化至腦動脈硬化的程度。

建議:45歲以上,應每年檢查眼底1次。對近期發生視物模糊並伴有頭痛者,更需檢查眼底。

骨密度檢查:骨質疏鬆在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有時會出現全身骨痛、無力,特別是腰部、骨盆、背部的持續性疼痛,許多人誤以為是腰椎的問題。骨質一般從30多歲就開始流失,機體對骨質中的主要成分鈣質的吸收能力逐漸減弱,等發生骨折的時候就已經流失了1/3以上的骨質。

建議:40歲以後,腰部、骨盆、背部如持續性疼痛,就需要檢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質疏鬆。

亞健康人羣體檢包括餐後血糖:在一般的體檢項目中,多要求空腹測血糖,一些人以為空腹血糖正常就萬事大吉了。然而,雖然空腹血糖正常,如果餐後2小時血糖值高於正常值,即使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也屬於葡萄糖耐量低減,大血管病變此時警鐘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