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傳播恐怖嗎

流行性出血熱傳播可能大家還不是很熟悉,因為這樣的疾病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是很經常看得到,因此,有的時候我們都會忽略了這樣的疾病,但是我們沒有注意到並不代表它是不存在的,那麼,流行性出血熱傳播是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關注關注流行性出血熱傳播吧。

流行性出血熱傳播恐怖嗎

傳播途徑

主要經密切接觸傳播,即接觸病死動物和病人的屍體,以及感染動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等,經粘膜和破損的皮膚傳播。在非洲疫區,因葬禮時接觸病人屍體,曾多次發生本病暴發。通過密切接觸也可以造成醫院感染和實驗室感染。此外,通過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造成醫源性傳播。有報道,病人在臨牀康復3月內,仍可在精液中檢出馬爾堡病毒,因此,存在性傳播的可能性。通過含本病毒的氣溶膠感染實驗動物也有報道。

人易感性

人對馬爾堡病毒普遍易感,高危人羣為接觸被感染的動物及病人屍體者,以及密切接觸病人的親屬和醫護人員。人在感染2周後可產生中和抗體,從而獲得免疫力。1985~1987年在幾個非洲國家的一般人羣中進行病毒性出血熱抗體檢測發現,抗馬爾堡病毒抗體的陽性率為0.39%。

流行特徵

至今,馬爾堡出血熱的自然流行侷限於一些非洲國家,如剛果、安哥拉等,無明顯的季節性。在1998年剛果發生馬爾堡出血熱流行前,本病多為散發,但在家庭、醫院及社區內也可暴發。

病原學

形態與結構

馬爾堡病毒屬於絲狀病毒科 (Filoviridae)。在自然狀態下,病毒呈多態性,有時呈分支或盤繞狀,盤繞成"U"或"6"形狀或環形。馬爾堡病毒為RNA病毒,直徑80 nm,長度700~1400 nm,表面有突起,有螺旋形包膜。包膜內有一個管狀核心結構,為螺旋狀核衣殼所圍繞。

分子生物學

病毒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長約19kb,編碼7種病毒蛋白,包括N蛋白 (nucleoprotein,NP)、病毒蛋白35 (VP35)、病毒蛋白30 (VP30)、病毒蛋白24 (VP24)、糖蛋白4 (gp4)、RNA依賴的RNA聚合酶主要成分糖蛋白7 (gp7) 和次要成分病毒蛋白40 (VP40)。

生物學特性

病毒對熱有中度抵抗力,56℃ 30分鐘不能完全滅活,但60℃ 1小時感染性喪失。在室温及4℃存放35 天其感染性基本不變,-70℃可以長期保存。一定劑量的紫外線、γ射線、脂溶劑、β-丙內酯、次氯酸、酚類等均可滅活。

本病毒可在多種細胞中培養,其中包括Vero細胞、Vero E6細胞和Hela細胞等。

目前只發現一種血清型。

流行性出血熱傳播的相關事情在經過一系列的説明之後,我們肯定不會像以前那樣對流行性出血熱傳播那麼陌生了吧?很多的時候我們不懂一種疾病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見過這樣的疾病而是因為平時我們不關注這樣的疾病從而忽視了它,所以,平時一定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