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分泌性腹瀉

腹瀉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疾病,當其發生的時候,肯定是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腹瀉的危害大,並且腹瀉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分泌性腹瀉,很多其他的疾病都是造成分泌性腹瀉的主要因素。那麼,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分泌性腹瀉?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吧。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分泌性腹瀉

1.異常的介質各種異常的介質可激活小腸、大腸細胞膜上的cAMP,胞內cAMP含量劇增,使細胞質鈣離子含量增高,導致腸道分泌增加,大量水分、碳酸氫鈉、氯化物和鉀離子喪失。這些介質包括細菌的腸毒素、攝取胺前體脱羧細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腫瘤病理性分泌的胃腸多肽(血管活性腸肽、胃泌素、P物質、降鈣素等)、前列腺素、5-羥色胺等。腸毒素可先在體外產生,然後被攝入(如食物中毒),也可由細菌在體內產生。腸毒素的作用通常不依賴細菌的存在,故症狀可具自限性。見於急性食物中毒或腸道感染,最典型的例子是霍亂。血管活性腸肽瘤(VIP瘤)分泌大量VIP,促進空腸、迴腸和結腸的水和Na+、K+、C1-等電解質分泌增加,導致水樣腹瀉,該病也稱胰性霍亂。冰箱電器輻射,日光,蔬菜,空氣等也可引起腹瀉。

2.內源或外源性導瀉物質如膽酸、脂肪酸、某些瀉藥等。正常人的膽酸在肝內合成後,隨膽汁進入腸腔,大部分在迴腸被吸收而回到肝臟(腸肝循環),每日由糞便排出的膽酸僅500mg左右。在廣泛迴腸病變、迴腸切除或旁路時,膽酸重吸收發生障礙而進入結腸,刺激結腸分泌而引起分泌性腹瀉。過量脂肪酸對結腸的刺激也是分泌性腹瀉的原因之一。引起腸腔內脂肪酸增加的病理情況有短腸綜合徵及胰腺、小腸病變導致的脂肪吸收不良等。番瀉葉、酚酞等瀉劑也可刺激結腸分泌而導瀉。

3.腸道淋巴引流障礙廣泛小腸淋巴瘤、腸結核、Crohn病等。

4.分泌性直腸或乙狀結腸絨毛腺瘤。

5.先天性氯化物腹瀉(C1-:HCO3交換機制缺陷)和先天性鈉腹瀉(Na+:H+交換機制缺陷)等。分泌性腹瀉具有如下特點:①每日大便量超過1L(多達10L以上);②大便為水樣,無膿血;③血漿-糞質滲透差<50mmol/L H2O,這是由於糞便主要來自腸道過度分泌,其電解質組成和滲透壓與血漿十分接近;④糞便的pH多為中性或鹼性;⑤禁食48小時後腹瀉仍持續存在,大便量仍大於500ml/24h。

上面就是對哪些疾病容易引起分泌性腹瀉的介紹,希望對大家的認識有幫助。造成分泌性腹瀉的疾病還是比較多的,可以説分泌性腹瀉是屬於其他疾病的併發症。因此,在患上相同疾病的時候,要緊密的進行觀察,防止分泌性腹瀉的發生,給我們的生活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