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低血壓怎麼辦

有點低血壓怎麼辦

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有很多,如貧血、身體素質較差及一些疾病原因等。因此做為低血壓患者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病症來對症治療,並加強在生活中的調養,多吃一些有益補氣血的食物,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對於一些慢性病患者出現的低血壓問題要針對病症來進行治療。

一、病因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指部分健康人羣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症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 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 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

二、臨牀表現

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將其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1.急性低血壓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牀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嚴重者表現為暈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範圍的狀態。

(1)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温較高時更明顯。

(2)體位性低血壓 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為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鐘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噁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應用利尿劑、擴血管藥或精神類藥物者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

對低血壓問題不能輕視,尤其是體質性低血壓患者,因身體素質的原因往往會引起頭暈、噁心甚至暈迷的現象,這樣的患者往往身體較差,並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更要加強身體的營養,注意體育鍛煉,在生活上進行一定的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