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鑑別診斷有哪些

對於上消化道大家對於它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例如食道、胃等身體部位,上消化道道是醫院門診部門常見的腸胃疾病,在我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基數特別的大,特別的是隨着人們生活和工作上的交際,該病出現呈現階梯式的發展,因為上消化道出血與其他的疾病有相似的情況,所以我們就請來相關的專家為我們解釋上消化道出血鑑別診斷方法有哪些。

上消化道出血鑑別診斷有哪些

1.病史與症狀體徵

多數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病、消化道腫瘤等病史,有程度不同的貧血、吐血或黑便的表現,重者可有面色蒼白、手足厥冷、煩燥不安、暈厥、少尿以及血壓下降、休克等症狀和體徵。有慢性、週期性、節律性上腹部疼痛發作史,常提示為消化性潰瘍出血,尤其是出血前疼痛加劇,而出血後疼痛反見減輕或緩解者;持續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現上腹部疼痛,並伴厭食、消瘦者,應警惕胃癌的可能性;有病毒性肝炎或慢性酒精中毒病史,且有慢性肝病面容、腹壁靜脈曲張、腹水和肝脾腫大者,則出血原因最可能是肝硬化併發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頻繁噁心嘔吐,嘔吐物起初無血,以後有少量或多量出血者,應考慮出血是由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症引起的;出血前曾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或有“應激”病情,出血的病因最可能是急性出血性胃炎或“應激性”潰瘍。

2.輔助檢查

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在出血的早期可無變化,大出血3~5h後才有改變;白細胞和血小板因失血後的應激反應,在短期內可迅速增高。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提示有活動性出血。急診內鏡檢查是當前首選的診斷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通常在出血後24~48小時以內進行檢查,90%以上的病人可以確診,並可根據病情在內窺鏡直視下施行止血療法,還可獲取活組織檢查和細胞學檢查標本,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為了明確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必要時還可進行選擇性動脈造影、X線鋇劑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肝功能檢查、B型超聲波檢查等輔助檢查。

3.出血程度的判斷

出血量的多少與出血部位、出血速度有關。血紅蛋白每下降1g,提示出血量約為400ml。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斷

上消化道出血經過恰當的治療,可於短時間內停止出血。由於腸道內積血需經數日(一般約3日)才能排盡,故不能以黑便作為繼續出血的指標。臨牀上出現下列情況應考慮繼續出血或再出血:①反覆嘔血,或黑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伴有腸鳴音亢進;②周圍循環衰竭的表現經充分補液輸血而未見明顯改善,或雖暫時好轉而又惡化;③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與紅細胞壓積繼續下降,網織紅細胞計數持續增高;④補液與尿量足夠的情況下,血尿素氮持續或再次增高。

以上就是上消化道出血鑑別診斷的方法,上消化道出血跟我們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日常飲食上可以多吃黃花菜、空心菜、藕、木耳等,因為這些蔬菜性諒,有涼血止血的效果,不過這些菜適量最好,不要過量。希望我們的介紹能夠給你幫助,能讓你更好的瞭解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