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檢查結果應該怎麼看

現代人很多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胃部方面的疾病,但是很多患者因胃部不適宜去醫院看病, 所以選擇胃鏡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了。胃鏡檢查結果自己看的時候會有一些疑惑,仔細地分析和通過平常對相關知識的瞭解,胃鏡檢查結果是可以看懂的。胃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時刻關愛自己的胃對自己的健康非常有利,胃鏡檢查後及時的瞭解自己的胃部情況,在第一時間內認清自己的胃部疾病。

胃鏡檢查結果應該怎麼看

胃鏡檢查報告通常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胃鏡所見,是醫生在檢查過程中通過胃鏡所見的客觀記錄,包括食管、胃底、胃體、胃角、胃竇、十二指腸球部、十二指腸降部等消化道各部情況,如是否充血、水腫,有無潰瘍、新生物等,通常按部位分別描寫。如有潰瘍則應描寫潰瘍大小、有無出血、是否可能是惡性病變等;如有新生物則應描寫腫塊大小、部位、累及範圍、質地、是否容易出血、有無造成胃腔狹窄等。

第二部分為胃鏡診斷,通常寫在報告的最後。常見的診斷有食管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萎縮性、糜爛型、出血型等)、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食管癌等等。很多報告還包括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在胃鏡診斷中加上Hp(+)或Hp(-),前者表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後者表示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如檢查結果為食管炎、胃炎、膽汁反流等,可以根據有否不適,決定是否找醫師看病;如果胃鏡檢查時同時進行了活檢(即從胃內取幾塊標本放到顯微鏡下檢查),可以等病理報告出來之後再找醫師看病.

如檢查結果為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食管潰瘍,則需要在檢查當天或次日就診。醫師可以根據上述診斷給予及時的治療。需要強調的是對於胃潰瘍病人,尤其是胃部大潰瘍、胃體上部潰瘍、潰瘍周圍部分隆起、潰瘍質地硬易出血、潰瘍性質不能肯定(報告上常寫性質待定)等病人,治療後隨訪非常必要的;如檢查結果為食管癌、賁門癌、胃癌,可以在等待病理報告期間去胸外科、普外科就診。

胃鏡檢查後的病理報告

胃鏡的病理報告通常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收到的組織標本位置和數量。

第二部分為顯微鏡下組織細胞形態、分佈描述,如胃竇部、胃體部粘膜層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浸潤,伴或不伴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食管鱗狀上皮細胞增生等。

第三部分為病理診斷,如食管鱗癌等。

胃鏡診斷慢性胃炎,病理診斷慢性胃炎的輕、中、重程度,是否伴有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是否存在萎縮,程度如何。通常胃鏡報告與病理報告結果是相互吻合、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然而,有時會碰到兩者不符合或矛盾的時候。如胃鏡檢查醫生報告胃癌,病理報告上卻是慢性胃炎;或者胃鏡報告慢性胃炎,病理報告是胃癌。該信誰呢?

第一種情況,問題出在標本上。胃鏡醫生看到病灶,但所取標本卻沒有癌細胞,另一方面與病灶本身壞死程度也有關。因此,胃鏡檢查時,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多取標本,病人應該予以配合。處理辦法也很簡單,如果胃鏡醫生的診斷很肯定,即使病理上未發現癌細胞,手術治療仍是首選。否則應儘快重複胃鏡檢查,並儘量多取活檢重複組織病理學檢查。

第二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是胃癌處於早期,肉眼上無法將其與慢性胃炎區別開來,或者胃癌呈浸潤型生長,胃癌細胞瀰漫在胃壁內層而不向胃腔內突出,胃鏡下看不到。

這兩種病人的臨牀情況往往不同,前一種,情況良好,臨牀症狀少,後一種,症狀明顯,貧血、消瘦等體徵突出。進行X線胃腸鋇餐攝片檢查瞭解胃的蠕動情況也能對兩種情況進行區別,而且X線攝片對估計和選擇手術切除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胃鏡檢查結果可以明確地告訴自己胃部的情況,如果出現了胃炎、胃息肉等胃部疾病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及時地進行醫治。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得要改變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了,不可食用過於辛辣與刺激的食物,不可吃得過於油膩等,以減少胃部的負擔從而緩解胃部病症。胃炎等疾病是一種慢性病,除了需要服用相關的藥物外還需要患者長期堅持保護自己的胃,方可恢復胃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