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通過睡眠養生的

古人是如何通過睡眠養生的

古人是如何通過睡眠養生的

1、睡前不可進食。

臨睡進食容易增加胃腸負擔,既影響入睡,又傷害身體。如睡前感覺飢餓,飲食後宜稍休息一段時間再睡。早飯宜早,午飯宜飽,晚飯宜少。這確是一個值得注意的養生經驗。若夜卧以後,在牀上進食,更為不利。

2、睡前不可惱怒。

凡情緒的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的紊亂,從而導致失眠,甚至疾玻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惱怒,還應防止任何,情緒的過激。

3、睡眠不可憂慮。

睡時一定要專心安穩思睡,不可想事。古人説:“先睡心,後睡身”,是睡眠的重要祕訣。如果睡下以後思想日間或過去未來的雜事,甚至憂愁焦慮,不但會失眠,而且對身體的損害會比白天更大。

4、睡眠不可仰卧。

睡時宜側身屈膝,則精力不散:醒時宜舒展活動,則氣血流通。如果仰卧,則體直。“不舒”肌肉不能放鬆,且手易搭胸,多生盛夢,還影響呼吸與心跳。

5、睡卧不可對燈。

開着燈睡使心神不能安定,不易入睡。

6、睡卧不可言語。

睡前説話會使精神興奮、思想活躍,從而影響入睡,導致失眠。

7、睡時不可掩面。

以被覆面,使人呼吸困難,而且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對於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8、睡時不可張口。

張口呼吸有很多缺點,不僅不衞生,而且使肺臟易受冷空氣和灰塵等的刺激,胃內也易進入涼氣。

9、卧時不可頭對火爐。

睡眠時温度過高,容易在入睡後將被撩開,反而着涼。

10、卧處不可當風。

古人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人體睡眠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最易受風邪的侵襲。

提高你的睡眠質量,嘗試以下方法

1、起居有規律

我們生活要有一定的規律。現代科學研究也證明,人體內有一架精密的“生物鐘”,它時刻在規定着人類生命活動的進程。中醫學也主張,不同的季節應該安排不同的日常起居,如春季起居講究“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夏季講究“夜卧早起,無厭於日”;秋季要求“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季提倡“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只有養成了按時入睡的生活習慣,每到就寢的時間才可以安然入睡。此外就寢前要洗臉、刷牙、漱口,尤其用熱水洗腳更有助於睡眠。睡覺前看書看報、飲咖啡、喝茶、吸煙等,都會引起興奮而導致失眠。

2、好的睡眠環境

《內經》中説:“躁則消亡,靜則神藏。”這就告訴我們,只有在心情平靜的時候,才更容易入睡。睡前過多的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都可能會引起失眠。因此人到中老年一定要心胸開朗,入睡之前需要排除私心雜念,把心思都放在“睡眠”上,這就叫做“先睡心”,只有這樣才能睡得快、睡得安穩、睡得香。

3、適宜的室温

《十叟長壽歌》説:“七叟摩巨鼻,空氣通窗牖。”歌訣中説的就是睡眠時要保證空氣新鮮,即使冬季白天也應在睡前開窗換氣。但是要注意睡眠時,要避免“穿堂風”和“隙風”的襲入。除以上這些睡眠要求之外,還要創造入睡的條件,如被褥柔軟暖和,夜裏室內光線暗淡,温度、濕度要適宜,並且保持安靜等因素。

4、注意勞逸適度

當一個人缺少運動和勞動時,入睡會比較困難。相反,當一個人過於勞累時,也很難一下子入睡,因此要注意勞逸適度,才能保證良好的睡眠。尤其是老年人退休之後,腦力和體力活動有所減少,由於勞逸不當,常常不能夠熟睡。這就要求老年人白天可以適當做些體力活動,或在睡前散步20~30分鐘,這些都能幫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