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衞生日 盤點兒童抗生素五大使用誤區

濫用抗生素將致人類無藥可用。此話絕非危言聳聽,如今一個個“超級細菌”的誕生,正是濫用和錯用抗生素導致的抗生素耐藥性催生出來的。抗生素與其他普通藥不同,在服用的時候有嚴格科學的方法,如果服用不當,會催生抗生素耐藥性。

世界衞生日 盤點兒童抗生素五大使用誤區

抗生素與病菌的鬥爭,就像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較量。曾幾何時,盤尼西林(編者注:青黴素的音譯)就是針對各種病菌感染的“萬應靈藥”。如今,耐藥的超級細菌越來越多,其湧現速度已經超過抗生素的研發速度,勝利的天平正在向病菌一側傾斜。

這種“危局”的形成和抗生素濫用關係密切。要想挽回這種局面,需要“醫患雙方”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生素不是消費品,更不是福利,不要動不動就向醫生“申請”輸液。

臨牀上,患者常見的誤區有以下幾種。

誤區一:感冒發燒打“點滴”。醫院的門急診裏輸液架子林立,其中感冒發燒患者並不少見。其實感冒發燒並不是一回事。感冒可以引起發燒,但有發燒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於病毒是沒有效果的,此時濫用抗生素不但對病情沒有幫助,還可能增加細菌耐藥的風險。

誤區二:抗生素等於消炎藥。事實上,抗生素不直接針對炎症發揮作用,它只是對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有殺滅作用。炎症局部通常表現為紅、腫、熱、痛,但很多並非由病菌引起,有時甚至是無菌性炎症,此時申請打“消炎針”仍然是不科學的要求。

誤區三: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貴的比便宜的好。老的抗生素雖然抗菌譜“窄”一些,耐藥比例高一些,但抗生素講究的是“敏感”,如果“藥敏試驗”證明病菌對這種抗生素敏感,即使老藥一樣可以立“新功”。

誤區四:頻繁換藥。抗生素髮揮功效的前提是,藥物在血液裏的濃度,即血藥濃度達到有效的水平,因此,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不少見,但指望輸液後總能藥到病除也不切實際。如果抗生素療效不明顯,先要考慮用藥時間是否足夠。提早換藥,不光無助於病情的好轉,而且會造成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誤區五:一旦見效馬上停藥。抗生素有其規定的療程。如果一有效果就停藥,不光治不好病反而可能會因為殘餘的細菌作怪而使病情反覆。

因此,患者在日常使用抗生素治療時應謹記“三不政策”。第一,不主動要求。如因普通感冒就醫,不應主動要求醫生開抗生素;第二,不迷信輸液。抗生素的使用有其規定的給藥步驟,如果口服抗生素可見療效則無需打針,打針即可痊癒則不必輸液;第三,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一定要遵醫囑使用。非專業人士沒有這種經驗,無論得病後自行購買抗生素,還是平時用抗生素“充實”家庭藥箱,都會埋下濫用抗生素的隱患。

明明白白探知抗生素的底細

要了解抗生素, 我們要對抗生素有3 個認識:

第一,抗生素是針對細菌以及一些特殊微生物的化學制劑,但不包括病毒。

第二,抗生素沒有任何預防細菌感染的作用。

第三,抗生素對免疫系統會產生重大的創傷。

釋疑 抗生素不是越新越好

其實,新藥並不意味着療效一定就好,而且它潛在的副作用相對要大,甚至很多副作用我們還不知道,因為它是新藥,所以沒有大量的臨牀和時間來檢驗。而那些所謂“老掉牙”的藥,經過了大量的臨牀和時間檢驗,反而是最安全的。

新藥和開發新的領域不是一回事。新的領域是指一種病原來根本沒藥可治,現在開發出治療的藥,能治好了,這才是新的領域。而這種病本來就有藥可治,只不過現在又出了仍然針對這種病的沒用過或很少用的藥,就是開發新藥。我們要明白一點:開發新領域是一件好事情,而新藥卻未必比老藥強,藥的安全性是需要人羣和時間來檢驗的。

不是殺菌越快越好

抗生素分成兩類,一類叫抑菌藥物,一類叫殺菌藥物。所謂抑菌藥物,就是抑制細菌增殖的藥物。也就是先將細菌抑制住,讓它不再增殖,把局面控制住,同時調動起人體的免疫系統,把細菌逐漸殺滅。抑菌藥物起效比較緩慢,但是它可以將細菌抑制在一定範圍內,“鼓勵”人體的免疫系統參與,從長遠來看,對孩子身體的免疫系統發育成熟是有好處的。

而殺菌藥物是將細菌直接殺死,不需要身體的免疫系統參與。殺菌藥物的起效雖然快,但因為免疫系統沒有參與,所以它沒有潛在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可是,家長在孩子生病時,都希望孩子能儘快好起來,而抑菌抗生素要比殺菌抗生素見效快,所以現在使用殺菌抗生素越來越多,而使用抑菌抗生素卻越來越少。

不是廣譜比窄譜好

抗生素的另外一個分類就是窄譜和廣譜之分。廣譜是指治療的範圍廣,而窄譜治療的範圍小。如果説廣譜抗生素是個多面手的話,那麼窄譜抗生素就是某一行的專家。

窄譜作用的範圍小,自然副作用相對也小。所以,如果病因明確的話,應該首選窄譜抗生素,而使用窄譜抗生素的一個前提是要做細菌鑑定,以明確是哪類細菌感染,然後有針對性地選擇窄譜抗生素。要想知道是否是細菌感染,我們一般常規的是用血液檢查。通常情況下,3 歲以下的孩子白細胞超過15,同時中性細胞絕對數增高,就可以初步鑑定為細菌感染。

懷疑為細菌感染後,再進行細菌鑑定,根據細菌的類型和對人體帶來危害的程度不同來選窄譜或廣譜抗生素,是用抑菌的還是殺菌的抗生素。如果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細菌,比如霍亂,一定要用殺菌抗生素。如果只是一般的葡萄球菌,用抑菌抗生素就可以了。

要確定孩子是不是細菌感染,不能操之過急。出現症狀超過24 小時以後,才可能通過血液進行尋找,因為時間太短的話,查血是查不出來的。24 小時之內主要是對症治療。

抗生素不是消炎藥

通常家長都會説,孩子有炎症了,吃消炎藥吧,這個消炎藥就是指的抗生素。

什麼叫炎症?任何刺激在局部組織,使局部出現紅、腫、熱、痛都叫炎症,紅、腫、熱、痛完了以後出現分泌物,這就是炎症過程。但炎症不一定是細菌感染,炎症是一個大的概念,細菌感染只是包含在炎症範圍內的一小部分,也就是説,只有這一小部分需要使用抗生素,而不是所有的炎症都要用抗生素。所以,我們不能把抗生素稱為消炎藥,因為它還會消滅一些其他的微生物,它是殺滅細菌的藥或是抑制細菌生長的藥。激素才是真正的消炎藥,激素可以抑制紅、腫、熱、痛,但是不一定會殺滅細菌。

抗生素有時不用會更好

抗生素是人類對抗細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但是細菌一旦產生耐藥性,會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的治療效果降低或喪失,使人類對付細菌的有效武器越來越少。其實有時候不用抗生素會更好,比如感冒。

鍾南山:普通感冒從不開抗生素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表示:普通感冒我從來不開抗生素,目前人們因濫用抗生素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慎重。

北京朝陽醫院感染和臨牀微生物科醫學博士曹彬表示,長期以來,普通百姓認為抗生素是一種神奇的藥物,能包治百病。其實不然。最早的抗生素是青黴素,是英國的科學家弗萊明在工作中偶然發現的。青黴素是一種叫青黴菌的微生物產生的“毒素”,能殺滅其他細菌,從而保證“青黴菌”種羣的生存。陸陸續續,科學家又發現了許多種不同的抗生素。但是,抗生素這種“毒素”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僅僅能殺死細菌,但是對病毒無效,而普通感冒絕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而且,抗生素濫用會造成肝腎功能損害、菌羣失調、抗菌素相關性腹瀉,以及細菌的耐藥性增加等不良後果。

中國人年用抗生素138克

近日,據統計我國抗生素人均年消費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國的10倍。調查發現,在中國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70%,是歐美國家的兩倍。其實,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數還不到20%。如此嚴重的濫用藥物,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可能在無形中埋下了抗藥性的“禍根”。

北京大學臨牀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等專家調查推算,我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相當部分抗生素用於畜牧養殖業,動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導致肉製品中存留抗生素。長期食用,消費者的耐藥性也會不知不覺增強,等於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將來一旦患病,抗生素可能就無能為力了。

善待自己少用抗生素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特別是老年人,應該從自身做起,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最近一項對比調查表明,70%的中國人見病就吃藥,甚至連説明書都沒看懂就吃。而外國人則不到萬不得已從不用藥,因為他們知道是藥就有毒,能不吃藥時就不吃藥。遇到健康問題時,應該首先建立更積極的生活方式,藉助天然物質的幫助,以及求助於沒有毒副作用各種物理療法,如穴位按摩和艾灸等方法。

如果要用抗生素,究竟應該如何用?

抗生素不同於其他普通藥品,抗生素的種類很多,比如我們熟悉的青黴素類,如青黴素;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氨苄;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大環內酯類,如羅紅黴素;四環素類,如四環素;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硝咪唑類,如甲硝唑等。濫用和錯用都會產生無藥可醫的嚴重後果,因此一定要科學嚴格地遵守抗生素的服用方法。服用抗生素需按時定量使用每種藥物都必須按照醫生處方服用,如果是每六個小時服用一次的藥物,通常藥袋外會註明一天四次,三餐飯後加上睡前,千萬不要擅自改變服藥時間,以免因為時間間隔太近造成藥物在血中濃度太高,造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時間間隔太遠,則血中藥物濃度不夠,使對細菌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讓細菌有機會反撲。切忌時斷時續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最忌諱斷斷續續的吃,有些人今天有症狀今天吃,明天好了或是忙了忘記吃就不吃,這樣最容易產生抗藥性,不但吃下去的藥對細菌沒有作用,還可能會幫助細菌的轉型與變性,等日後再用同等的藥已經無法產生作用了。

抗生素最少連續吃滿四天,即使症狀都消除了,還是要繼續吃,如果能吃滿七天是最保險的做法,才可以完全確定此波的細菌已經完全被消滅。但現在因為健保的關係一般感冒、發炎一次最多開三天的藥,不過通常醫師也會預約下次看診的日期,主要是確定愈後的狀況;可是一般人常常因為不到兩天病就好了,自然就忽略了返診,這樣就很容易產生抗藥性。因為細菌沒有被完全撲殺,它只是短暫地被藥物壓制住,等到下次再有細菌感染時,同樣的藥物可能就無法對它產生作用了。宜遵醫囑不自行服用抗生素

在發生任何細菌感染還未就醫以前,寧可不服藥,都千萬不要自行到藥房買藥或配藥。因為如果你事先在藥房買了抗生素吃了未見起色再去看醫生,醫生因為不知道你之前所服用的抗生素是屬於第幾代的(通常醫生都不會問、民眾自己也不知道),就在這種情形下前一種抗生素還沒把細菌殺完全又服用另一種抗生素,可能日後對這兩種抗生素都會產生抗藥性。

如果一般的感冒、喉嚨痛,只要靠多休息與多喝水可以對抗,就不要服用任何抗生素,即使你只吃一兩顆可能都會冒着日後產生抗藥性的的危險。

小兒腹瀉和感冒成濫用抗生素重災區

目前在不少家長的眼裏,不論孩子是感冒、拉肚子、發熱還是咳嗽,如果不用點抗生素總是有點不放心。到藥店買藥,總忘不了讓店員給配上一種抗生素。而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醫生也成了濫用抗生素的最大禍首。筆者前不久對一家縣級醫院的兒科用藥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兒科門診醫生開出的處方85%都有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兒科病房,當時住院患兒25人,結果抗生素使用率是100%,除1名患兒單用青黴素外,其餘24名患兒全部使用一種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還有兩名患兒配用慶大黴素,一名配用氧氟沙星。經瞭解,單用青黴素的是本院醫生的親屬。最近該院對這兩種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予以清退,原來廠家暗地裏給處方醫生有零售價30%的臨牀促銷費。 濫用抗生素讓病菌愈來愈“卓越”

濫用抗生素可導致小兒體內耐藥菌株產生,引發難以治癒的感染性疾病。大量耐藥菌的產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導致病菌感染的機會越來越多,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費用越來越高。這是一個無法控制的連鎖反應。如耐青黴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黴素、紅黴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對西力欣、復達欣等16種高檔抗生素的耐藥性高達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除萬古黴素外已經無藥可治。人們不會忘記,數年前來京求醫的山東姑娘楊曉霞,由於感染病菌對抗生素的耐藥,她不得不被截肢。但這仍然不能控制感染,最後在她已經截肢的創面上共發現有30多種耐藥細菌,專家採用美國進口的“泰能”來作為最後的醫療手段。可以想見,假如楊曉霞手臂創面上的細菌對“泰能”再耐藥,她的生命也將終結。

小兒腹瀉病因較多,儘管感染是主要原因,但病原有細菌、病毒、真菌等,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長期應用會導致腸道菌羣紊亂,使腹瀉加重或遷延不愈。其實,嬰兒腹瀉的病因除餵養不當外,主要是通過糞便傳播使其感染了一種特殊的病毒——輪狀病毒所致。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使用抗生素無濟於事。因此,確診為輪狀病毒腸炎,不必使用抗生素,只需注意對症處理。該病病程短,可以自愈。抗生素僅適合於侵襲性腸道細菌感染,如志賀痢疾桿菌、空腸彎曲菌、沙門菌等。對於大便中混有粘液血便,大便鏡檢白細胞明顯增多,伴有腹痛者需要用抗生素。一旦出現腸道菌羣紊亂或繼發真菌性腸炎時,應立即停用,給以微生態製劑如雙歧桿菌活菌製劑、乳酸桿菌製劑等。

小兒感冒的病原體大部分也是病毒,抗生素治療無效。小兒病毒性感冒是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具有自限性,通常病程3~7天,治療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想着一兩天內就立即治癒,病毒性感冒的治療沒有特效藥可縮短病程。治療中也應採取對症治療。發燒時應給予物理降温或體温超過38.5攝氏度可適當應用退熱藥,同時配合支持療法,多喝水、多休息、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並補充足夠的能量,適當應用抗病毒藥物和中藥製劑。

總之,只有在確診孩子有細菌感染時才可選用抗生素。從用藥安全考慮,小兒細菌感染較適宜使用的抗菌藥為青黴素類(但最近國外有報道,阿莫西林能增進氟化物對孩子牙齒的毒性,加重了“氟牙中毒”,因此嬰兒不宜服用)、紅黴素類、第二代(頭孢膚肟、頭孢美唑、頭孢克羅等)、第三代(菌必治、先鋒必、復達欣等)頭孢菌素類藥物。急症期使用的時間一般不超過5天,使用劑量必須嚴格按照兒童劑量計算,並注意觀察藥物是否有過敏和其它不良反應。

兒童能用的抗生素就兩類

北京兒童醫院楊永紅教授説,“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濫用抗生素後果很嚴重。事實上,兒科常用、相對安全的抗生素只有兩大類,一是青黴素類,二是紅黴素類。”

“兒童容易發生扁桃體炎、鼻炎、肺炎等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但目前兒科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很嚴重。”

北京兒童醫院楊永紅教授説,“孩子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濫用抗生素後果很嚴重。事實上,兒科常用、相對安全的抗生素只有兩大類,一是青黴素類,二是紅黴素類。”

青黴素毒性低

青黴素類藥物對孩子常見的各種感染,如化膿性鏈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紅熱、蜂窩組織炎、肺炎等,都是首選藥物,為什麼呢?原來青黴素為殺菌藥,殺菌效果強大,作用迅速。此外,對孩子而言,青黴素的最大優勢就是毒性低,肝腎損害小,不影響生長髮育。只要孩子對青黴素不過敏,青黴素是一個很理想的抗生素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青黴素家族還有一個重要分支,就是β內酰胺類廣譜抗生素,也叫頭孢或先鋒類抗生素,代表藥物有頭孢氨苄、頭孢呋辛、頭孢噻圬鈉等。這類藥物也很安全,過敏發生率比青黴素低。

支原體肺炎首選紅黴素類

近年來,紅黴素類抗生素也使用得越來越多。代表藥物有紅黴素、琥乙紅黴素、羅紅黴素、克拉黴素等。首先,紅黴素和青黴素都屬於殺菌藥,針對的細菌較為相似,對青黴素過敏的孩子,紅黴素是一個替代選擇;第二,近年來非典型致病菌所致的支原體肺炎、新生兒結膜炎、嬰兒肺炎等越來越多,紅黴素對此類感染均有良好的效果,屬於首選藥物之一。

相對而言,紅黴素不良反應比較輕,常見的有胃腸道不適,或出現蕁麻疹等過敏反應,但不會影響生長髮育,肝腎毒性很少見,相對來説,屬於兒童適用的、安全的抗生素類型。

其他抗生素要謹慎使用

楊教授特別指出,有些家長往往憑自身經驗,把成人用的抗生素餵給孩子吃,如孩子腹瀉就給他吃氟哌酸等,這樣用藥會潛藏隱患。因為,除上述的兩大類抗生素,其他類型抗生素對孩子都有不良影響,比如氟哌酸等喹諾酮類藥物,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軟骨發育,造成個頭長不高;四環素類會引起四環素牙,肝腎毒性也不小;氯黴素引起骨髓抑制,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新生兒還可能發生灰嬰綜合徵;慶大黴素等則可能會導致耳聾,給孩子帶來嚴重的殘障。

但是,楊教授説,雖然其他類型抗生素有一些不利之處,但不能因噎廢食。首先,青黴素、紅黴素兩大類抗生素不能滿足所有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療需要;另外,近年來青黴素耐藥現象日益突出,“青黴素失效”現象並不少見。所以,在孩子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醫生在充分權衡利弊、審時度勢的前提下,也可能選用相對“危險”的其他類型抗生素。

提醒家長:兒童濫用抗生素將危害一生

抗生素用太早兒童易得哮喘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6日報道,美國《流行病學雜誌》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使用抗生素太早,會增加哮喘發病風險。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特別關注了,因為非胸腔感染而使用過抗生素的不足6月齡的小兒。結果發現,在1400名兒童中,小兒接受一個療程抗生素治療,出現不可治癒型哮喘機率會增加40%;接受兩個療程抗生素治療,則會導致兒童期哮喘危險增加70%。

耶魯大學的研究者分析説,腸道益生菌對於兒童免疫系統的成熟和平衡至關重要。而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會改變孩子腸道菌羣,進而導致免疫系統失衡,抗過敏反應能力削弱,哮喘及過敏危險大增。尤其對不足6個月的小兒影響顯着。

研究負責人卡麗·雷斯尼斯表示,該研究結果提醒廣大醫生,除非萬不得已,儘量不要給小兒使用抗生素。▲

兒童濫用抗生素 易出現肝腎受損和二重感染

“不光是醫院,使用抗生素也是很多家長的‘習慣’。”萬力生説,不願到醫院看病的感冒發燒患者經常到藥店買點阿莫西林或頭孢類藥品吃,很多市民 的家庭藥箱裏也有很多抗生素類藥品,“但給孩子超劑量使用最新、最貴的抗生素,其實是相當危險的,濫用抗生素對兒童身體的危害比對成人的要大”。

由於孩子體內的各種器官發育還不成熟,抗生素很容易殘害或潛在地殘害孩子的身體器官,最主要是容易導致肝和腎功能的損害,因為很多抗生素都是通 過肝臟和腎臟代謝的。此外,還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丁胺卡那等,容易造成孩子耳聾;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等對孩子軟骨有潛在損害;氯黴素則可 導致骨髓抑制和兒童灰色綜合徵。濫用抗生素還會導致小孩抵抗力下降、對抗生素依賴性增強。

濫用抗生素還會增加小孩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容易導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濕疹、哮喘等疾病。

兩歲大的女孩秀秀一開始出現咳嗽現象,家長找出家裏備用的小兒止咳糖漿和頭孢克洛,給孩子吃了2天,不僅沒有好轉,咳嗽反而越來越重。於是,媽 媽帶秀秀上社區醫院輸了7天液,其中包含了頭孢曲松鈉靜脈滴注,但病情沒好轉。醫生改用阿奇黴素靜脈滴注,並配合阿莫西林口服,一週後,孩子病情更嚴重, 發熱燒到39℃,嘴巴長滿白屑、身上起紅疹等。萬力生診斷後發現,孩子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口瘡和紅疹,在停用抗生素後,秀秀病情明顯好轉,3天后痊癒。

萬力生説,秀秀的病情就是典型的抗生素濫用造成的,“最初出現咳嗽,不排除病毒感染等情況,但不分析原因直接使用抗生素,而且一開就是第三代頭 孢類抗生素———頭孢曲松鈉,這是抗生素中的高級藥,接着又用阿莫西林等,這樣不僅容易造成耐藥,還會造成孩子體內菌羣失調,真菌大量繁殖,進而出現二重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