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藤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地瓜藤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地瓜藤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地瓜藤的功效等。

地瓜藤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地石榴(《滇南本草》),過江龍、土瓜(《草木便方》),野地瓜(《分類草藥性》),地蜈蚣(《天寶本草》),牛馬藤、過石龍(《貴州民間方藥集》),地枇杷、過山龍(《貴州民間藥物》),鋪地蜈蚣(《四川中藥志》),牛託鼻、鳩草、冬枇杷、青風月、風藤、攔路虎、地木耳(《湖南藥物志》),野地瓜藤(《貴州草藥》),霜坡虎、爬地牛奶、鑽地龍(《廣西中草藥,),遍地金、地板藤、母豬地瓜、匐地蜈蚣、萬年扒(《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 地瓜 莖、葉 。9~10月採收,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落葉藤本,全體具乳液。氣根鬚狀,攀附於樹上或石上。莖圓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節略膨大。單葉互生;葉柄長1~2釐米;托葉2片,錐形,先端尖,全緣;葉片卵形、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約3~6釐米,寬2~4釐米,先端鈍尖,邊緣具波狀鋸齒,基部圓形或心臟形,上面綠色,具剛毛,下面較淡,葉脈有毛。隱頭花序;花單性,多數,雌雄花均着生於囊狀肉質花序託內;花序託扁球形,紅褐色,生於匍枝上而半沒於土中。皮果小。花期4~5月。

【生境分佈】生於低山區的疏林、山坡或田邊、路旁。分佈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解毒。治風熱咳嗽,痢疾,水腫,黃疸,風濕疼痛,痔瘡出血,經閉,帶下,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8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痢疾:地瓜藤(鮮)四兩,炒焦,黃糖炙,煎水服。(《重慶草藥》)

【臨牀應用】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取新鮮全草(莖、葉)或根莖3斤,加水10000毫升,文火煎3小時,煎成3000毫升。6個月小兒每次20毫升,7個月至1l歲每次25~30毫升,均日服2~3次,至大便正常為止。治療331例,年齡均在6個月至2歲半之間,病程最短1天,最長者10天;其中單純性消化不良5例,中毒性消化不良326例。結果治癒261例,其餘療效較差或無效。所有治癒病例均輔以輸液及糾正電解質的紊亂。一般服藥後2~3天即見便次減少或止瀉,愈後無復發現象。治療第一天要根據病情禁食6~24小時。實踐證明,藥液必須濃縮,否則會影響療效;藥材鮮品比干品好,根莖比全草好。

【摘錄】《*辭典》

【出處】出版在《貴州民間方藥集》

以上就是對於中藥材地瓜藤的介紹。對於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於手足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