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於各種食物都非常的瞭解,藥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的,其中火炭母草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的中藥材,鑑於還是有很多人對於火炭母草不怎麼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火炭母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火炭毛(《生草藥性備要》),烏炭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運藥(《分類草藥性》),山蕎麥草(《福建民間草藥》),黃鱔藤、暈藥(《四川中藥志》),烏白飯草(《泉州本草》),火炭星、鵲糖梅(《嶺南草藥志》),赤地利、烏飯藤、水沙柑子、鴣鶿飯、水退痧(《福建中草藥》),紅梅子葉、白飯草、大葉沙灘子(《廣東中草藥》),老鼠蔗(《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蓼科植物 火炭母草 全草 。夏、秋採收,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直立或半攀援狀草本,長約1.5米。莖略具稜溝,光滑或被疏毛或腺毛,斜卧地面或依附而生,下部質堅實,多分枝,匍地者節處生根,嫩枝紫紅色。葉互生,具柄,有翅;葉片卵狀長橢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7~12釐米,全緣或具細圓齒,基部切形、渾圓或近心形,有時具2耳狀裂片;枝上部葉心臟形,有短葉柄或無柄而抱莖;上面鮮綠色或有V形黑紋,下面主脈有毛;託鞘膜質,斜截形。頭狀花序,再組成圓錐或傘房花序,花序軸常被膿毛,無總苞;小苞片光滑,通常急尖;小花白色、淡紅色或紫色;花被5裂片;雄蕊8;子房上位,花柱3裂。瘦果卵形,黑色,具三稜,包於宿存的花被內。花期9月(四川)。

【生境分佈】生於丘陵地帶向陽草坡、林邊、路旁濕潤土壤。分佈於台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和貴州等地。產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福建等地。

【性狀】乾燥的莖甚長,棕色至棕紫色,有縱皺紋,節間頗長,節部膨大;質脆易折斷,髓部疏鬆。葉片皺縮,枯黃色或黃綠色,主脈兩側有紫黑色斑塊,隱約可見;托葉鞘狀,淺黃棕色,常破碎而不完整。氣微,味淡微苦。以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酸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治泄瀉,痢疾,黃疸,風熱咽疼,虛弱頭昏,小兒疰夏,驚搐,婦女白帶,癰腫濕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赤白痢:火炭母草和海金沙搗爛取汁,衝沸水,加糖少許服之。(《嶺南採藥錄》)

【臨牀應用】①治療白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火炭母草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火炭母草應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