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説到養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於養生的關注。那麼大家瞭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葛根湯的有關介紹。

葛根湯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石膏 人蔘 白朮 芎藭 防風各6克

白茯苓 桂心(熬)澤瀉 甘草各6克 獨活 石膏 人蔘各9克

【製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臨月,因發風痙,忽悶憤不識人,吐逆眩倒,名子癇;及酒疸,心下懊痛,足脛滿,發赤斑者。

【用法用量】用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酢物。

【備註】原書雲:方中"貝母令人易產,未臨月,升麻代之"。

【摘錄】《雲歧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葛根6克 赤芍藥4.5克 赤茯苓1.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瘍醫大全》卷十六

【處方】葛根6克 升麻 秦艽 荊芥 赤芍各3克 蘇葉 白芷各2.4克 甘草1.5克 生薑2片

【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治陽明經病,目痛,鼻幹,脣焦,漱水不欲咽,脈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學心悟》卷二

【處方】葛根1錢,升麻1錢,甘草5分,赤芍1錢5分。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學心悟》卷六

【處方】葛根(炙黃,銼)3兩,石膏(研)5兩,甘草(炙令赤)1兩,知母(銼,焙乾)2兩,黃芩(去黑心)2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人蔘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生乾地黃(酒洗,去土,炙)2兩,粳米1合。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五蒸。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竹葉5片,煎至1盞,去滓,分2次温服;亦可以小麥半升,水3升,煮取汁煎藥,更佳。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處方】生葛根(切)4兩,半夏(湯洗7遍)4兩,生薑5兩(與半夏同搗,炒幹),獨活(去蘆頭)2兩,桂(去粗皮)2兩半,防風(去叉)1兩,當歸(切,焙)1兩,芍藥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膚)半兩。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賊風,半身不隨,口面喎僻,言語不便。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以水1盞半,入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

【處方】葛根1錢半,當歸3錢,川芎1錢,川貝2錢(去心),石膏3錢,防己2錢,茯苓1錢半,獨活1錢半,人蔘1錢半,防風1錢半。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孕婦彌月發痙,脈浮數大。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煎,去滓服。

【各家論述】妊娠彌月中風,遏熱經腑,而營氣暗傷,筋脈失養,故發痙昏不知人焉。獨活疏少陽之風,葛根疏陽明之風,防風疏風於表,石膏清熱於裏,人蔘扶元補氣以通血脈,當歸養血榮經以榮筋脈,川芎活血行氣,川貝解鬱清心,防己瀉血分濕熱以清血室,茯苓瀉氣分濕熱以清經氣也。為末水煎,使風邪外解,則遏熱頓清,而營血完復,筋脈得養,何發痙之有?其彌月之孕,無不及時分娩矣。

【摘錄】《醫略六書》卷二十八

【處方】葛根3分,石膏2兩(搗碎),麻黃3分(去根節),梔子仁3-7枚,甘草半兩(生用),胡竹葉1握,生薑半分,豉1合,葱白7莖(去須)。

【製法】上細銼。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寒熱頭痛,復似天行,四肢煩疼,心躁,口乾多渴,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5大盞,煎至2盞半,分5次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三十八

【處方】葛根2兩,麻黃1兩(去根節),桂心1兩,赤芍藥1兩,半夏1兩(湯洗7次),甘草半兩(炙)。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太陽與陽明合病而不利,但嘔者;少陰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發熱者。

【用法用量】如桂枝湯法煎。

【摘錄】《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傷寒括要》

【處方】升麻1兩,葛根2兩,甘草2錢,半夏5錢,蘇葉5錢,白芷5錢,丁皮5錢,川芎5錢,香附子5錢,陳皮5錢。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發散。主刀刃傷後發寒熱,男女流注初發,潮熱,紅腫赤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入姜、葱煎,空心服之。

【摘錄】《集驗方">仙傳外科集驗方

【處方】葛根(銼)2兩半,麻黃(去根節)1兩,桂(去粗皮)3分,石膏(碎)3兩,芍藥1兩1分,甘草(炙)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脾癉。面黃口甘,煩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不拘時候温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處方】葛根、麻黃、赤芍、豆豉、葱白。

【功能主治】剛柔痙,無汗惡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處方】葛根、防風、歸、芎、甘草、獨活、茯神、杏仁、白朮、人蔘、陳皮、黃芩、竹瀝、防己、麻黃、天蟲、升麻、白芍。

【功能主治】祛風導痰,養血安胎。主妊娠風痙,因體虛受邪,已傷太陽經絡,復遇風寒,新舊相搏,其發則口噤背僵,昏悶忽不識人,須臾復醒,良久又作,甚則有口吐涎沫,角弓反張,其症尤重,多致損胎。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處方】葛根(銼)1兩,青竹茹1兩,倉粳米1合。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後,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入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食後温服,1日3次。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別名】漢防己湯

【處方】貝母2兩,葛根2兩,丹皮(去心)2兩,木防己2兩,防風2兩,當歸2兩,芎藭2兩,桂肉(切,熬)2兩,茯苓2兩,澤瀉2兩,甘草(炙)2兩,獨活3兩,石膏(碎)3兩,人蔘3兩。

【功能主治】子癇,妊娠臨月,因發風痙,忽悶憒不識人,叱逆眩倒,小醒復發。酒疸,心下懊痛,足脛滿,發赤斑。

【用法用量】漢防己湯(《普濟方》卷三三九)。

【注意】忌海藻、菘菜、酢。

【摘錄】《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

【處方】葛根(銼)1兩,柴胡(去苗)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3分,芍藥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及天行後,頭痛,餘熱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棗2枚(擘),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温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葛根(銼)半兩,生乾地黃(焙)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芍藥半兩,芎藭半兩,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木香半兩,甘草(炙,銼)1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後,毒氣未解,四肢少力,骨節煩疼,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大棗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晚食前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處方】葛根(銼)1兩,茯苓(去黑皮)半兩,半夏(湯洗7次,炒幹)3分,白朮半兩,黃耆3分(銼),人蔘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甘草半兩(炙,銼)。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乾嘔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入生薑半分(拍碎),大棗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處方】葛根半兩,桔梗(炒)1兩,防風(去叉股)1兩,白芍藥1兩,甘草(炙)1兩,訶子(去核)1兩,川芎(洗)1兩,白朮1兩,枳殼1兩(去瓤,麩炒黃)。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脅肋下痛,不美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盞半,入生薑、大棗,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4-5次。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葛根氣味辛甘平,入足陽明;桔梗氣味苦辛平,入手太陰;防風氣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陽;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白芍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訶子氣味温澀,入手陽明、足太陰;川芎氣味辛温,入足少陽厥陰;白朮氣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陰。因脅下痛,致脾胃受困,納食不美,故以升散之藥,鼓動脾陽,兼用和中之品,佐姜、棗以和營衞,則肝邪不致乘虛犯胃也。

【摘錄】《本事》卷七

【處方】葛根6兩,生薑6兩,獨活4兩,當歸3兩,甘草2兩,桂心2兩,茯苓2兩,石膏2兩,人蔘2兩,白朮2兩,芎藭2兩,防風2兩。

【功能主治】婦人產後中風,口噤痙痺,氣息迫急,眩冒困頓,併產後諸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鬥2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1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產後中風,口噤痙痺,用芎、防、葛、獨、膏、姜愈風之品,不得苓、桂、術、歸、四君子等藥無以逞其功用也。

【摘錄】《千金》卷三

【處方】幹葛5錢,石膏(煅)5錢,赤芍藥5錢,甘草(炙)5錢,黃芩5錢。

【製法】上銼。

【功能主治】解肌發表。主天時炎熱,小兒欲發痘瘡。

【用法用量】加葱白、薄荷湯煎,乳後服。或只用水煎。

【摘錄】《普濟方》卷四○三

【處方】葛根1錢,桂枝1錢,川芎1錢,細辛1錢,防風1錢,麻黃8分,枳殼8分,芍藥8分,人蔘8分,炙甘草8分。

【功能主治】寒邪在經,脅下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鍾半,入生薑3片,煎至8分,食遠温服。

【摘錄】《景嶽全書》卷五十六引劉河間方

【處方】葛根(銼)1分,黃芩(去黑心)1分,芍藥1分,白朮1分,藁本(去苗土)1分,甘草(炙,銼)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兩,大黃(炙,銼,炒)1兩。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春、夏、秋、冬,晨夕暴冷,折其四肢,熱不得泄,發為壯熱,冷氣入胃,洞泄下痢,或赤白頻數,小腹脹痛,脈洪大或數者。

【用法用量】1歲以下兒,每服1錢,以水7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分3次温服,1日3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八

【處方】葛根(銼)1兩半,木通(銼)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地骨白皮1兩半,白鮮皮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眼癢瞼急。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後臨卧温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

【別名】葛根豆豉湯

【處方】葛根2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梔子仁1兩,豉1兩,甘草(炙)半兩。

【功能主治】酒疸因下後,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狀,大便黑,小便赤或面黑,脈微而數。

【用法用量】葛根豆豉湯(《赤水玄珠》卷十六)。本方加蒼朮,名“葛術湯”(見《東醫寶鑑·雜病篇》)。

【摘錄】《濟生》卷三

【別名】葛根龍膽湯

【處方】葛根8兩,生薑3兩,龍膽半兩,大青半兩,桂心2兩,甘草(炙)2兩,麻黃(去節)2兩,萎蕤1兩,芍藥2兩,黃芩2兩,石膏(碎)1兩,升麻1兩。

【製法】上切。

【功能主治】傷寒3-4日不愈,身體熱毒;陽毒傷寒,頭痛壯熱未解,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葛根龍膽湯(《千金》卷九)。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錄】《外台》卷一引《小品方》

【處方】葛根(銼)1兩,防風(去叉)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獨活(去蘆頭)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40枚,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後中風,口面喎僻。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處方】葛根3分(銼),地骨皮1兩,薺苨(生者,切,焙)1兩,車前子3分,甘草(炙)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時氣病後,客熱暴躁,目赤澀痛,冷淚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竹葉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後臨卧温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

【處方】葛根(銼)半兩,人蔘半兩,白朮(銼,炒)半兩,桔梗(炒)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婦人產後,霍亂吐利,煩渴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處方】葛根(銼,微炒)半兩,麻黃(去節)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分,升麻1兩,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1兩,柴胡(去苗)3分,芍藥3分,鈎藤1分,蛇蜕(微炙)3寸,蚱蟬2枚(去翅,微炒),石膏(碎)1兩半。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初生,至百晬前後,驚癇連發不醒,及胎中感風,體冷麪青,筋急反張。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以水半盞,煎至3分,入竹瀝少許,更煎1-2沸,去滓,分3次温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處方】葛根1兩,人蔘1兩,麥門冬半兩,甘草(炙)半兩,白茯苓半兩,澤瀉半兩。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體熱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8分1盞,入生薑2片,薄荷3葉,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錄】《幼幼新書》卷十五引張渙方

【處方】葛根(銼)2兩,黃連(去須)2兩,木通(銼)2兩,吳藍2兩,甘草(炙,銼)2兩,升麻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大黃(銼,炒)1兩半,石膏4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金石發動,眼痛欲裂。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6分,去滓,入消1錢匕,地黃汁半合,更煎2-3沸,放温,食後臨卧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

【處方】葛根(銼)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黃耆半兩,人蔘3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骨蒸煩渴,嘔不下食,四肢發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入蘆根5枝,竹3葉,煎至1盞,去滓,分2次温服,空腹、食後各1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處方】葛根(銼)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犀角(鎊)半兩,萎蕤3分,薺苨3分,芍藥3分,甘草(炙,銼)3分,蘆根(銼)3分,石膏1兩半。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發背癰疽,一切瘡腫乳癰,口乾腳冷,發作寒熱,頭痛,嘔噦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煎至8分,下竹瀝半合,紅雪1分,更煎2-3沸,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處方】葛根、陳皮、知母、黃芩、麻黃、甘草。

【功能主治】痘毒斑疹,心煩嘔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仁端錄》卷十一

【處方】葛根2錢,石膏2錢,升麻3分,前胡8分,青黛8分。

【功能主治】孕婦熱病,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

【摘錄】《女科祕旨》卷四

【處方】葛根、牛子、荊芥、蟬衣、連翹、鬱金、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疫痧,身熱神清,痧隱疏稀,舌白脈鬱,而喉不甚腐者。

【摘錄】《疫痧草》

【處方】葛根(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麥門冬(去心,焙)1兩半,甘草(炙,銼)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骨蒸熱,煩渴,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用5錢匕,以水1盞半,入竹葉3片,生蘆根3枚,煎至1盞,去滓,分2次温服,空腹、食後各1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處方】葛根1兩,葱白5莖,豉1合,柴胡半兩(去苗),生薑1兩,黃芩半兩。

【製法】上細銼。

【功能主治】傷寒1日,初覺頭痛惡寒,壯熱,腹內熱,脈洪大。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盞,煎至1盞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1日3次,如人行5裏再服。衣蓋取汗。

【摘錄】《聖惠》卷九

【處方】葛根、茯苓、人蔘、澤瀉、甘草、防己、防風、當歸、川芎、獨活。

【功能主治】婦人妊娠,風傷太陽之經,復遇寒濕相搏,發為子癇,口噤背強,昏冒不識人,須臾則醒,醒後復發。

【用法用量】水煎。臨服加竹瀝半杯、生薑汁2匙。

【摘錄】《女科指掌》卷三

【處方】葛根1兩,麻黃(去根節,炮)3分,殭蠶3分,桂枝半兩,粉草半兩,芍藥半兩,大棗3枚。

【功能主治】婦人產後5-7日,強力下牀,或一月內,傷於房室,或懷憂發怒,擾蕩沖和,或因着灸傷動臟腑,發為剛痙。得病之初,無汗惡風,眼澀口噤,肌肉瞤搐,以漸腰脊筋急強直,似弓反張。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温服。取汗為度。

【注意】產後有疾,凡用麻黃更宜斟酌。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八引《產經》

【處方】葛根1錢5分,麻黃1錢,桔梗6分,芍藥6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太陽無汗惡風,太陽陽明合病。

【用法用量】上用水2鍾,入生薑5片,大棗2枚,煎至1鍾服。

【摘錄】《醫林繩墨大全》卷一

【處方】葛根(銼,焙)2兩,麻黃(去根節)2兩,桔梗(炒)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甘草(炙,銼)1兩,葶藶(紙上炒)1兩,石膏(研)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聲不出,咳嗽頭

上文就是對葛根湯的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