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不換!揭祕上古李時珍的救命良藥

黃芩是一味古老的中藥,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黃芩苦寒,功在清熱,因其宿根外黃內黑而中空,“腹中皆爛”所以又有“腐腸”“空腸”之稱。別看它相貌不起眼卻曾是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救命藥。

千金不換!揭祕上古李時珍的救命良藥

在李時珍20歲那年,因患感冒咳嗽,久咳不止,且伴有發熱,皮膚猶如火燎,每日咳痰,並口渴多飲,以致寢食幾廢。當時急壞了他的老父親李言聞。李言聞本人是當代一名醫,他讓兒子服用了許多中藥,諸如柴胡、荊芥、麥冬之類,均無效果,病情日益加劇,家人都以為他必死無疑。

後來,李言聞遍查醫書,偶然見到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的論述,恍然大悟,原來“煩躁引飲”而白天更嚴重者屬於“氣分之熱”,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取黃芩片一兩,水兩鍾,煎成一鍾,給李時珍飲服。次日就身熱盡退,隨後痰嗽皆愈。

從李時珍的病情看,他很可能是“大葉性肺炎”之類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以致發熱咳痰,煩渴多飲,膚如火燎,屬於中醫的“肺熱實火”之證。為什麼一味黃芩竟能發揮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黃芩為脣形科植物黃芩的乾燥根。性苦味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的功效。

黃芩的炮製品種較多,分為生黃芩、炒黃芩和黃芩炭。它們的功效因炮製方法的不用而各異。清熱多用生黃芩,能清肺胃膽及大腸經之濕熱,尤以清肺熱見長,用於肺熱咳嗽,熱病煩渴,咽喉腫痛;安胎多用炒黃芩,有除熱安胎的功效;止血多用黃芩炭,用於血熱吐衄,治療火毒熾盛迫血妄行的出血證。

現代研究表明,黃芩還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可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以及痢疾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大劑量的黃芩可抗菌消炎,加上黃芩本身還有退熱作用,因而一味黃芩竟使李時珍的病霍然而愈,挽救了這位大藥物學家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