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中藥方劑作為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種類包羅萬象,隨着現在應用的越來越廣泛,人們對它也越來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介紹柴胡散這種方劑。

柴胡散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橘紅 甘草各15克

荊芥 生地黃 甘草

【功能主治】主眼眶濕爛,因風而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繩·類方》卷七

【處方】柴胡10克(去蘆)半夏4.5克(湯泡)桂心4.5克(去皮)白芍4.5克(炒)炙甘草3克

【製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主瘴瘧十四日外,寒熱不已,不潮時脈弦數者。

【用法用量】加生薑7片,大棗1枚,水煎,温服。寒熱得退,便止此藥。

【摘錄】《瘴瘧指南》卷下

【處方】柴胡、羌活、防風、生地黃、芍藥、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明目,益腎水。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臨卧服之。

【摘錄】《潔古家珍》

【別名】柴胡飲、柴胡湯

【處方】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1兩(銼),鼈甲1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檳榔1兩,旋覆花半兩,川黃2兩(銼碎,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氣暴熱,大便不通,時時咳嗽,喘息促急。

【用法用量】柴胡飲(《聖濟總錄》卷四十九)、柴胡湯(《普濟方》卷二十七)。

【摘錄】《聖惠》卷四十六

【處方】柴胡1兩(去苗),葛根半兩(銼),赤茯苓半分,麥門冬3分(去心),石膏2兩,葳蕤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蔘3分(去蘆頭),川升麻3分,黃芩半兩,犀角屑1兩,川芒消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因服乳石,至臟腑壅滯,及腳氣欲發,或憎寒壯熱,頭痛心煩,眼目昏悶,頭旋欲吐,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五

【處方】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3分,知母3分,子芩3分,薺苨3分,秦艽2分(去苗),甘草半兩(生,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四肢疼痛,口乾煩渴,起卧不安,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豉100粒,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三十八

【別名】柴苓湯

【處方】柴胡1兩(去苗),人蔘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1兩,赤茯苓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2日,頭痛口苦,雖經發汗未解。風温濕熱,小便微熱,腹滿。

【用法用量】柴苓湯(《醫林繩墨大全》卷二)。

【摘錄】《聖惠》卷十七

【處方】柴胡(去苗)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赤芍藥1兩,川升麻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玄蔘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斑痘瘡入眼,疼痛壯熱,口乾煩渴。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淡竹葉14片,煎至6分,去滓,食後温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三

【處方】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貝母3分(煨微黃),人蔘3分(去蘆頭),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鼈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寒熱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柴胡2兩(去苗),秦艽1兩(去苗),犀角屑3分,知母3分,桔梗3分(去蘆頭),人蔘3分(去蘆頭),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鼈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葳蕤3分,生乾地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3分(銼),梔子仁半兩,紫菀1兩(去苗土)。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勞體熱,心煩不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豬肉、菘菜、莧菜、醋物。

【摘錄】《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柴胡1兩(去苗),黃耆1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鼈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地骨皮3分,生乾地黃3分,人蔘1兩(去蘆頭),萎蕤3分,赤茯苓1兩,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虛勞煩熱,四肢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莧菜。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柴胡1兩半(去苗),貝母1兩(煨微黃),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葛根1兩(銼),赤芍藥1兩,石膏2兩,玄蔘(黃芩)1兩,知母3分,梔子仁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咳嗽煩熱,四肢骨節頭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二

【處方】柴胡1兩(去苗),麥門冬2兩(去心,焙),黃芩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蔘1兩(去蘆頭),甘草3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桔梗半兩(去蘆頭),赤茯苓3分。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唾涎,心神煩熱,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柴胡1兩(去苗),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3分,枳殼1兩(麩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桂心半兩,京三稜1兩(炮,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痃癖,體瘦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一

【處方】柴胡1兩(去苗),黃芩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澤瀉2兩,梔子仁1兩,石膏2兩,羚羊角屑1兩,生乾地黃2兩,芒消2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下焦壅熱,大小便俱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稍温頻服。以利為度。

【摘錄】《聖惠》卷四十七

【處方】柴胡(去苗)1兩,枳實(麩炒微黃)1兩,栝樓根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茵陳1兩,白鮮皮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6日,壯熱,骨節煩疼,頭痛,目眩,心脅氣脹急硬,不能飲食,恐變為黃。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五

【處方】柴胡1兩(去苗),黃耆1兩(銼),赤茯苓3分,秦艽半兩(去苗),地骨皮半兩,黃連3分(去須),葛根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3分(銼碎,微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鼈甲1兩半(塗醋炙黃,去裙襴)。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8-9日,骨熱,四肢煩疼,背膊勞悶,手足無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五

【處方】柴胡(去苗)1兩,黃芩1兩,桔梗(去蘆頭)1兩,玄蔘1兩,地骨皮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茯苓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紫菀半兩(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時氣熱勢未退,壅滯,虛羸,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五

【處方】柴胡1兩(去苗),川升麻3分,黃芩3分,石膏2兩,麥門冬1兩(去心),犀角屑3分,葛根3分(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心神壅悶,煩渴不止。時氣頭痛,骨肉煩疼,口燥心悶,外寒內熱,已自下利,虛熱未退。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葱白2莖,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六

【處方】柴胡(去苗)1兩,枳實(麩炒令微黃)1兩,栝樓根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茵陳1兩,龍膽(去蘆頭)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時氣5-6日,壯熱,骨節煩疼連心,兩肋氣脹急,硬痛,不能食,變為黃。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六

【處方】柴胡(去苗)1兩,茵陳1兩,木通1兩,土瓜根1兩,白鮮皮1兩,梔子仁1兩,川芒消2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時氣惡寒,頭痛,壯熱,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温水調下,不拘時候。少時當利1-2行,利後煮葱豉稀粥食之;如熱未歇,再服。

【摘錄】《聖惠》卷十六

【處方】柴胡(去苗)1兩,茵陳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黃芩1兩,木通(銼)1兩,川升麻1兩,梔子仁1兩,川芒消1兩,茅根(銼)1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時氣惡寒壯熱,頭痛,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以得通利為度。

【摘錄】《聖惠》卷十六

【別名】柴胡湯

【處方】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1兩,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分),石膏2兩,葛根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1日,頭痛,壯熱煩悶。時行疫病1-2日。

【用法用量】柴胡湯(《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摘錄】《聖惠》卷十七

【處方】柴胡1兩半(去苗),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黃芩半兩,赤芍藥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發熱,汗散不解,心腹痞堅,痰逆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柴胡湯”。

【摘錄】《聖惠》卷十二

【處方】柴胡3分(去苗),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3分,赤芍藥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大腹皮半兩(銼),檳榔3分,木香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發汗後氣壅不散,攻心腹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二

【處方】柴胡(去苗)3分,川大黃(銼碎,微炒)3分,枳殼(麩炒微黃,去瓤)3分,鼈甲(去裙襴,塗醋炙令黃)3分,檳榔3分,人蔘(去蘆頭)3分,木香3分,子芩3分,赤芍藥3分,赤茯苓3分,紫菀(去苗土)3分,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1兩(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餘熱不退,發渴煩躁,胸膈氣滯,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二

【處方】柴胡1兩(去苗),葛根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石膏1兩,赤芍藥3分,黃芩3分,梔子仁半兩,川樸消1兩,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鼈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熱病4日,壯熱,四肢沉重,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七

【處方】柴胡1兩(去苗),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黃芩3分,赤芍藥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已得汗,熱不解,腹滿脹痛,煩躁發狂。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七

【處方】柴胡1兩(去苗),麻黃1兩半(去根節),川升麻1兩,人蔘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銼),枳實3分(麩炒微黃),知母3分,梔子仁3分,鼈甲3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數日,未得汗,遍身壯熱,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七

【處方】柴胡1兩(去苗),白朮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黃芩3分,赤芍藥1兩,訶黎勒皮3分,檳榔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得汗後熱不解,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七

【處方】柴胡1兩(去苗),生乾地黃1兩,黃連1兩(去須),地骨皮1兩,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半兩,鼈甲3分(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後虛勞煩熱,四肢疼痛,小便赤黃,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十八

【處方】柴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羚羊角屑1兩,細辛1兩,麥門冬1兩(去心),決明子1兩,梔子仁1兩,子芩1兩,車前子1兩,石膏4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瀉肝除熱。主肝勞虛熱,兩目赤澀,煩悶宛轉,熱氣壅滯,胸裏炎炎。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後温服。

【注意】忌炙煿熱面。

【摘錄】《聖惠》卷二十六

【處方】柴胡1兩(去苗),白朮3分,木香半兩,紫菀2分(洗,去苗土),赤茯苓3分,赤芍藥1兩,鼈甲1兩半(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蔘3分(去蘆頭),前胡3分(去蘆頭),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肺勞,胸膈壅滯,痰嗽不止,四肢無力,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柴胡湯”。

【注意】忌飴糖、羊肉、莧菜。

【摘錄】《聖惠》卷二十六

【處方】柴胡1兩半(去苗),五味子1兩,桔梗1兩(去蘆頭),熟幹黃1兩,白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紫菀1兩(洗,去苗土),人蔘1兩(去蘆頭),地骨皮1兩,黃耆1兩(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桂心1兩,牡蠣粉1兩,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白朮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寒熱,夜卧盜汗,四肢無力,吃食口苦,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二十九

【處方】柴胡2兩(去苗),川升麻2兩,梔子仁2兩,赤芍藥2兩,木通2兩(銼),黃芩1兩半,大青1兩半,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石膏3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腹中虛熱,舌本強直,口吻兩邊痛,舌上有瘡,咽食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煎至5分,食後温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六

【處方】柴胡1兩(去苗),石膏1兩(碎),麻黃1兩(去根節,掠去沫,焙)。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時氣1日至3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豉30粒,葱白2寸,同煎6分,去滓,熱服,並3服,不拘時候。汗出效。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八

【處方】黃芩3分,甘草2分,大黃4分,芍藥4分,柴胡4分,當歸4分,人蔘5分。

【功能主治】風食兩感發熱。

【用法用量】加大棗,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二

【處方】柴胡1兩(去苗),大黃1兩,樸消1兩,甘草半兩,枳殼1兩(去瓤)。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日數過多,心中氣悶,或發疼痛,狂言不定,狂躁不得眠,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大錢,水2盞,煎至6分,温服,日只2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

【注意】不可多服。

【摘錄】《博濟》卷一

【處方】柴胡、前胡、川芎、當歸、人蔘、芍藥、粉草、生地黃各等分。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孕婦傷寒。妊娠傷寒,頭痛項強,身熱口乾,胸脅疼。

【用法用量】《醫方類聚》引《徐氏胎產方》有葱白三根。

【摘錄】《雲岐子保命集》卷下

【處方】柴胡(去蘆)1兩,半夏(湯洗)1分,桂心(去粗皮)2錢,白芍藥1錢,甘草(炙)1錢半。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寒熱。傷寒後發瘧。

【用法用量】加生薑7片,大棗1個,水煎温服。寒熱欲退,便止此藥。

【摘錄】《嶺南衞生方》卷中

【處方】柴胡、蒼朮、甘草各等分。

【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眼目暴赤腫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柴胡湯”。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九

【處方】柴胡(去苗)1兩,川升麻1兩,黃芩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車前子1兩,決明子1兩,防風(去蘆頭)1兩,羚羊角屑1兩,馬牙消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玄蔘1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臟風熱,眼中生瘡腫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後温服。

【摘錄】《聖惠》卷三十二

【處方】柴胡(去蘆)1兩,地骨皮(去木)1兩,玄蔘1兩,羚羊角(鎊)1兩,甘菊花(去枝梗)1兩,赤芍藥1兩,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柴胡散是一種應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柴胡散之前還是要結合一下自身的體質,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