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美容院坑蒙“潛規則” 低價誘惑強制消費

香薰蠟燭,柔和燈光,舒緩的音樂,讓人身心為之放鬆的環境,在大多數女性消費者眼裏,美容院應當是這樣一個美好的去處。春夏美白,秋冬補水,精油開背,穴位減肥……

揭祕美容院坑蒙“潛規則” 低價誘惑強制消費

近年來,隨着美容院數量越來越多,它們所能提供的服務項目也讓人眼花繚亂。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在為美麗付賬的同時,不少消費者還不得不為美麗背後的陷阱付出額外的代價。

近日,記者暗訪廣州多家美容院,發現不少美容院在共享業界的“潛規則”坑蒙消費者,提供來路不明的產品用於護理和銷售。更危險的是,一些生活美容院在服務項目上頻打“擦邊球”做起了微整形,產品被注射或者服用至消費者體內,引起多種不良反應,甚至導致“美容不成變毀容”。

護理套餐中間環節竟額外收費

市民李小姐的美容院之行讓她大跌眼鏡,事後她在網絡發帖稱“堅決不去美容院了,太坑了”。

據李小姐介紹,她和同事午餐後逛街,在某商場電梯口遇到一位佩戴“XX美容生活館”胸卡的業務員。“她説,店鋪新開張有優惠活動,原價399元的基礎護理現在僅需99元就可以體驗一次”,這樣的優惠讓李小姐和同事都有點心動,對方又非常熱情,“只是體驗而已,一週後我們就要恢復原價的”。

隨後,李小姐就和同事來到位於商場5樓的該美容院,被分別引入兩間不同的美容房。業務員帶來一位美容師,美容師介紹,優惠護理包括潔面、按摩、導入精華素補水等全套。徵得李小姐同意之後,美容師就開始護理。“一開始覺得環境還不錯,就沒想太多,反正潔面不就是洗臉嗎?”沒想到的是,潔面完成之後,美容師停了下來,“靚女,我們的護理是優惠價,但是按摩之前要給您去一下角質,方便之後精華素的吸收,去角質膏是要收費的”。美容師拿來一支所謂的去角質膏,品牌“從來都沒聽説過”,要價158元。李小姐認為,既然護理是整體付費,為什麼中間環節的產品要額外收錢,“這不是太坑了嗎?”因此,李小姐拒絕為這支去角質膏埋單,於是,她的護理過程就暫時被停了下來,“我洗了臉什麼護膚品都沒用,臉上緊繃繃地跟那個美容師僵持了10分鐘”。然後,一位自稱是店鋪經理的人被請到了房間。“這位經理真是能説啊,不給我打斷地説了10分鐘,叫我買下這支去角質膏”。最終,李小姐以午休時間結束要上班不能繼續護理為由,堅決不買產品,繃着一張臉回到了辦公室上班。

像李小姐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用低價優惠引來顧客,然後想辦法推銷產品是不正規美容院最慣常的做法之一”,在大大小小美容院工作過5年之久的小劉告訴記者,“我剛開始做美容師的時候,就學了2個星期的簡單護理手法,根本沒有任何經驗。店裏的經理説,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想辦法讓顧客消費和購買店裏的產品。當然,我能拿到提成,賣得越多,薪水就越高”。

黑招逐個數

“其實,沒什麼實力的小美容院是很難吸引忠實顧客的,無論是環境的硬件標準還是美容師的技術,以及護理產品的檔次,都不能讓人放心。所以,這類小店往往都是做一錘子買賣,能坑一個是一個,經常開不長,打一槍換個地方,店鋪租期都很短的”。小劉説,也不僅是小美容院有這種行為,個別看起來檔次還可以的美容院,做的也是誘惑消費的事情,只不過“沒有強買強賣那麼明目張膽,手段更加隱蔽一點,不想砸了自己的牌子”。不正規美容院的坑錢黑招可謂環環相扣,主要有以下幾種:

黑招一:低價消費請君入甕

街頭巷尾,商場角落,常常有人向過往的女性散發一些“免費消費”宣傳單或者優惠卡,“體驗某種新的美容產品或者護理療程。大多數女性對此都會怦然心動。“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只要能把顧客引進美容院,下一步就是想辦法讓顧客掏腰包了。

“這些業務員或者美容師都是經過專門培訓的,你可不要以為他們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美容技術,最主要的就是推銷方式”,小劉説,有經驗的美容師大多口才不錯,她甚至遇到過個別美容院給美容師發“台詞”,生怕美容師臨場應變不佳,準備好説辭來應付顧客的各種推脱和拒絕,“要求我們如果説不好就得把這些背熟了”。這些美容師不但健談,而且善於察言觀色,可能漫不經心的幾句閒談,或者貌似關心地詢問你的工作家庭,就能摸清楚你的消費習慣和經濟能力,以便於判斷如何才能讓你掏錢。

對於李小姐的遭遇,小劉説,“洗完臉再翻臉都算好的了,我還聽説過,只洗半張臉,説是讓你體驗一下洗和不洗有什麼區別,然後另外半張臉就得你埋單才給洗了”。這就是最典型的“請君入甕”,這樣的美容院是標準的“易進難出”,廣州某高校校園論壇就曾有大一女生髮帖講述自己的遭遇,被騙進美容院不肯買產品就強行被扣,她跟同學因為害怕,最終每人掏了200元才順利走人。

“即使不買產品,那也得想辦法蹭點錢下來”,小劉舉了一個“毛巾費”的例子。這些美容院聲稱自己使用的是一次性毛巾保證安全衞生,要對顧客收取“毛巾費”,一次性毛巾一條收費數元,實際上成本不過幾毛錢。

黑招二:“免費”護理設下陷阱

一些美容院發放的宣傳單“以XX品牌產品空瓶可換取免費護理一次”,其實早就埋下了掏顧客腰包的伏筆。小劉説,一般女性作皮膚護理,要經過洗面奶洗臉—去角質層(死皮)—面部按摩—做面膜—導入精華素之類的營養素。在使用所謂精華素的時候,美容師就會拿出一隻小瓶子告訴你,“精華素價格比較貴,而且有嚴格的保存條件。一旦開封,就只能給一位顧客使用,我們要收取費用”。如果顧客提出護理是免費的,美容師就會説,護理服務是免費的,但是產品不能免費使用。辦卡的會員都是買了整套產品放在美容院用的,之前給你使用的洗面奶和爽膚水價格相對比較低,為了促銷做活動已經免費了。精華素價格高,實在是免費不了。顧客如果繼續堅持不買精華素,美容師是不會給你再使用哪怕最基本的保濕霜的,“那麼您可以使用自己的產品完成我們的免費護理”。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告知顧客,直接打開精華素就往顧客臉上用,用完收不到錢不讓走。

黑招三:拆開同伴分別遊説

女性做美容常常有伴兒。小劉説,對付結伴而來的顧客,美容院自有高招。一般美容院不會把同行的顧客安排到一個房間裏,而是把顧客分開。這樣,美容師可以來回穿梭假傳信息,對顧客説“你的朋友都買了”之類的話,各個擊破。

“對於結伴而來的顧客,我們會觀察一下,哪個比較容易被説動,實在説不動很堅決的,那就只有必殺技了——店長出面”,小劉説,通常請出店長,那都是負責做推銷培訓最有經驗的推銷員。店長出面了,顧客可真得小心了。小劉説,店長會在顧客身邊一邊説某種護膚產品怎麼怎麼好,然後一邊把護膚產品點在顧客臉上。顧客此時如果不反對,那麼這一套用過的護膚品你就非買不可了。

黑招四:不時補貨控制顧客

“美容院確實是個大坑”,廣州天河某寫字樓白領Annie近日發微博説,“產品沒用完捨不得浪費,去了又覺得很雞肋,身不由己啊身不由己”。對於很多常去美容院的消費者而言,花了高價買的護膚品不捨得丟棄不要,“自己在家做,因為不懂手法,根本沒效果,拿回去也沒用”。小劉告訴記者,顧客到美容院做護理,美容師會逐步把洗面奶、去角質層膏、面膜、精華素推介給顧客,由於這些護膚品不是一次購買的,所以有的早早用完了,有的還剩下很多,顧客自然不會把這些東西扔掉,只能再掏腰包把護膚品補夠一整套。如此反覆,顧客就會被無形地控制起來,成為該美容院的常客。

黑招五:誘惑辦卡人去店空

“決定在美容院長期辦卡護理一定要謹慎再謹慎!”小劉説,辦三個月或者半年甚至年卡通常意味着至少四位數的消費,要確保自己辦了卡能順利使用,千萬不能被美容師的熱情遊説昏了頭。一般來説,顧客願意辦卡,通常都是對美容院的護理和產品有一定的滿意度。但是,某些品牌連鎖的美容院也發生過顧客辦卡1個月就人去店空的情況,輾轉聯繫到該分店,顧客被告知美容卡可以在其他分店繼續使用。然而,“可使用的店面跟我單位和家庭住址都隔了好遠,非常不方便”。

“這種情況我聽同行説過”,小劉表示,一些店鋪明知道自己租約快要到期,仍然不告知顧客,選擇繼續給顧客辦卡,先收到錢再説。她提醒廣大消費者,“決定辦卡前一定要多瞭解該店的具體情況,不是説大品牌和連鎖店就肯定有保障”。

聲音

1、大品牌美容院忠實粉絲

“過了25歲,明顯感覺皮膚狀態在下降,適當的保養我認為是必要的,光靠護膚品還不夠,我比較信賴美容院”,市民方小姐是某美容院的忠實顧客,辦理了“鑽石卡”。她説,這家美容院品牌過硬,一週一次去享受一下護理,過程中感覺人很放鬆,出來也確實精神煥發,“即使無法量化地説美容院到底讓我美麗了多少,至少給我一個美麗的心理暗示吧,似乎也成為生活習慣之一。價格嘛,雖然有點貴,我還是可以負擔的”。

2、DIY一族不放心美容院產品

“我對美容師的手法不做評價,因為我不專業。但是我對美容院的產品並不放心,曾經去過一次,那些牌子我都沒聽説過。還説只走美容院的院線銷售,商場不賣是因為商場設櫃需要費用,商場還要參與利潤分成,走院線減少銷售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我看了一眼所謂進口產品產地就在廣州啊,我怎麼能放心往臉上抹”,小徐聲稱,求人不如求己,一瓶酸奶,幾片自己切好的黃瓜片,“晚上看電視的時候就能敷個簡單的面膜,皮膚照樣水水的”。她説,“這些可以吃進嘴裏的東西,放在臉上至少我安心一點”。

3、護理致過敏拒進美容院

“我是不進美容院的,以前去過,一次護理就搞得我滿臉包。第二天去找他們,還説是我皮膚在排毒,去醫院看,明明就是過敏,我再也不相信美容院了”,阿芳説,不進美容院不等於不愛護自己的皮膚,“我知道自己皮膚比較敏感,屬於容易過敏的,所以我不敢亂用護膚品,平時就用一些藥粧品牌,自己在家護理”,她認為,自己護理效果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