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 立秋如何保健康

在我們歡送夏季的同時,不知不覺就迎來了秋季。由於夏季的炎熱,有人會好奇,立秋後還熱嗎?小編告訴你,熱是肯定的。經過了漫長的夏季,我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方面都受到了季節的影響。那麼立秋養生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你知道的立秋習俗又有哪些呢?

立秋養生 立秋如何保健康

進入立秋節氣以後,天氣依舊炎熱,在這夏秋交際的時節,養生學問更大,立秋吃什麼可養生?有什麼養生的原則呢?

7個立秋養生妙招

一、養肺先要寧心神

養肺第一點需要保持心情的愉快,不可感懷悲傷。就算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要積極地去想辦法解決。

通俗地説,心平氣和是養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緒變化表現最顯現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急促、不平穩不僅增加肺的負擔,同時也會使身體裏的氣外泄,這與“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秋天的精神調養很重要。

二、起居有度適秋涼

秋季天高氣爽,應早卧早起,這樣有益於“秋收”。進入深秋以後,天氣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況。

我們睡覺的時候要保護好胸背,人的五臟穴位都在背部,如果不慎被冷風入侵,會患中風。而且我們要隨着天氣的變化而增減衣服,否則會影響身體對於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容易生病。

三、秋補宜滋陰潤燥

中國民間自古就有“貼秋膘”的習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開始“食肉進補”。對此,在飲食調養方面,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飲食,以防秋燥傷陰。

可食用銀耳、甘蔗、燕窩、阿膠、梨、芝麻、藕、菠菜、烏骨雞、豬肺、豆漿、鴨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時常脘腹脹滿、大便泄瀉,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藥膳,因為它們性偏涼,應先調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復後,再少吃一點滋陰食品和藥膳。

秋季的氣温到了後期沒有夏季的高,那麼這正是我們展開各種體育鍛煉的好機會。但是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的負荷,儘量避免激烈運動。要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運動的項目。

四、飲食應少辛增酸

秋季飲食還要注意“少辛增酸”。也就是説,要少吃辛辣的食物,以防肺火太盛。中醫認為,肺火太盛會損傷肝的功能。因此除“少辛”之外,在秋天還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火的侵入。

根據中醫營養學的這一原則,在秋天一定要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酸味的水果有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總之,秋天要適當多吃酸的食物,從而達到養肺同時養肝的目的。

目前南方不少地區仍然是濕熱天氣,導致人體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如果吃些性温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對健脾胃、補中氣均有極好的功效。

五、飲食平衡防秋燥

傳統養生文化認為:以形補形,以物補物。就是吃什麼補什麼。那麼秋季就應吃肺補肺,但肺的功能太強,就很容易傷肝。再加上秋季本身就是肺的當令季節,如果再過補,身體的平衡就會被破壞。

為緩解“秋燥”,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肺為宜。更有人主張入秋應當食用糯米阿膠粥以滋陰潤燥。

總之,秋季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阿膠、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較温和的食物,以益胃生津,儘量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吃動物內臟。

六、靜坐吐納利身心

在此介紹一種秋季養生功——秋季吐納健身法

首先,清晨洗漱後,在室內閉目靜坐,牙齒閉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津液充滿後,將津液分三次嚥下。

然後稍停片刻,慢慢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頭頂住上齶,用鼻子吸氣。

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唸“口四”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做36次。堅持做此養生功,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還可將兩手搓熱,敷在眼部3秒,反覆做8次。堅持此功,不僅可以明目,且對肝、肺、心都有益處。

七、秋季經絡養生

經絡養生與於運動養生的核心是相同的。但經絡養生的目的在於保持經絡的通暢,糾正臟腑經絡功能的失衡,長期堅持,必有益處。

具體做法:將腳浸入温水中9分鐘;之後,按太淵穴、膻中穴各36次;最後,作6次深呼吸、6次漱津吞嚥。

那麼立秋又有哪些習俗呢

農曆七月間的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時節。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漢代沿承此俗,並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民間則有在立秋時占卜天氣涼熱的風俗。從唐宋時起,就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説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

“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樣,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立秋以後,由於熱帶海洋氣團退居到海上,日照市的上空逐漸受變性的西伯利亞氣團控制,出現全年最宜人的秋高氣爽天氣。

但是由於基本受單一的氣團控制,早晚風向變化較大,往往是夜間吹西北風,白天吹南風。因此會造或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温差較大現象,有時早上穿長袖都覺得寒意非常濃,但是到了中午,穿短袖都感覺熱。

雖然進入秋季以後,天氣是一個轉涼的趨勢,但是時有“秋老虎”發威,並且持續時間不短。往年日照“秋老虎”一般都會持續到10月份。

當發生“秋老虎”天氣時,天空狀況和能見度一般都非常好,風力不大,中午前後的温度一度超過30℃,但是悶熱程度遠遠不如同温度的夏季,這主要是與秋季濕度相對較小,同時氣壓升高有關。

不過由於天氣和能見度較好,紫外線強度較夏季明顯加大,光照性皮炎、光照性眼炎的發病機率明顯加大。同時由於早晚温差逐漸加大,感冒發生的機率也明顯加大。

一般有立秋後還有18天地火的説法,過了18天開始早晚涼,那天氣才比7月份要舒適一些。但白天依然會有35攝氏度左右的氣温,有時仍會感到悶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9月上旬的白露前後。這是相對於南方的天氣來説。由於我國各地的緯度、海拔不一樣,所以不太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我們要想真正感覺到秋天帶來的涼意,擺脱暑熱,大概還需要一個多月左右。

氣候學上以5日平均氣温在10℃至22℃之間為春、秋的標準,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

結語:現在我們已經告別了漫長的夏季,迎來了涼爽的秋季,那麼我們的養生方式也得要有所改變。夏季由於天氣炎熱,人們可能忽視了體育方面的鍛鍊,那麼現在已經秋季啦!讓我們一起離開電腦,去户外強身健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