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養生方式

目錄:

天人合一的養生方式

第一章:二十四節氣 天人合一養生方式

第二章:穀雨養生:調整生物鐘早睡早起

第三章:立夏養生竅門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二十四節氣養生很重要,那麼在二十四節氣裏如何養生呢?二十四節氣都有哪些?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做了詳細解答。

二十四節氣 天人合一養生方式

二十四節氣 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雖然許多民俗以及文化學上都會提及二十四節氣,許多地方還保持着以節氣指導農事的生活方式,但卻少有人真正關注到二十四節氣的豐富內涵和文化價值。

二十四節氣,源於商周,確立於秦漢。在今天,那些關於人與天時、人與大地的故事,已成為對於永遠逝去的田園牧歌的追憶。

立春 (陽曆2月4日前後)

立春要迎春神、“打春”。“打春”就是打土牛。在鼓聲中舉起柳條,鞭打土牛。柳條長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節氣。街邊的小商小販們吆喝着賣小泥牛。小牛四周,點綴了許多泥捏的百戲雜耍人物。孩子們的腰間帶着絹制的春娃,寄託着媽媽的祝福。

雨水 (陽曆2月19日前後)

年輕的母親,抱着睡眼惺忪的孩子,早早就站在了路旁。當第一個路人經過時,母親迎面走去,讓孩子給他磕頭,認他做乾爹。新婚的女婿,會在這一天為岳父岳母送上兩把纏着一丈二尺紅帶的藤椅,對他們將自己的妻子養育成人略表謝意。岳父岳母會回贈他一把雨傘,讓他為妻小出門奔波時遮風擋雨。

驚蟄 (陽曆3月5日前後)

人們會在門檻外面撒上石灰,警告螞蟻小蟲,不許上門。小孩子呢,要拎了銅鈴或是銅盤,跑到自家的地裏,沿着田埂邊敲邊唱:“金嘴雀、銀嘴雀,今朝我來咒過你,吃我家穀子爛嘴殼。”

春分 (陽曆3月20日前後)

春分不只是要種樹,還得捲起褲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麥子在這一天也開始拔節,得趕緊施肥。孩子必須在村裏找到一種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裏,在爺爺的指導下,放到屋頂上,能消災避火。孩童們還要把一隻只湯圓戳在竹竿的頂端,扛到地裏,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湯圓,能粘住偷食的雀兒的嘴巴,讓它受個教訓,今後不再敢來。

清明 (陽曆4月5日前後)

這是祭祀祖先的大日子。祭祖後,孩子們聚在了一起,在野地裏玩起了“鬥雞”的遊戲。姑娘們也跑到小河邊上,仔細挑選好看的柳條,插在髮髻。

穀雨 (陽曆4月20日前後)

穀雨是採桑的時節。而桑林自古以來就是約會的好地方,人人期望能在這裏碰上一個豔遇。那些藏在桑林深處的採桑女若隱若現,偶爾的笑聲有着神祕的誘惑,讓人遐想無限。

立夏 (陽曆5月5日前後)

女孩要吃帶殼的豌豆,因為豌豆莢形如美目。小孩呢,要騎坐在門檻上,吃上一塊香糯甜軟的豌豆糕。吃過豌豆糕,就要稱人了。大人們早在屋前的大槐樹上,用麻繩吊起一杆大秤,秤鈎上懸掛着一隻四腳朝天的長凳。先是稱孩子,孩子們性子急,一個接着一個,爬上凳子,雙腳懸空。秤砣要往外捋,只能增重,不能減重,如此便會不怕炎熱,長壽健康

小滿 (陽曆5月20日前後)

小滿之日,要祭水車神。小滿這天天不亮,村子裏就熱鬧了。人們打着火把,把水車一字排在河岸上,擺上魚肉、香燭還有一碗白水,磕頭拜祭。人們吃着麥糕、麥餅,只等族長一聲鑼響,人們就如飛地踩動水車,整齊的號子,一下子掀翻了天。水像一條條小白龍,從河裏,經過水車,向各家的地裏飛奔而去。

芒種 (陽曆6月5日前後)

搶收、搶運、搶曬,芒種是一年最忙之時。麥地裏,揮舞着鐮刀的人們,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緩緩地,朝着地平線,推動着一波接着一波的麥浪。麥場上,爺爺揚了鞭,大聲吆喝着,趕着牛碾谷。伯伯頭上裹着一塊毛巾,用長長的木杴,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拋着麥粒,讓風吹去麥芒麥殼。

夏至 (陽曆6月21日前後)

這一天,女子會將綢緞和五色絲線編成的綵帶,系在心上人的手臂上,名為長命縷。這天,還要把菊花燒成灰,灑在麥堆上,據説可以防蛀。夏至日還要在稻田當中插上許多的草人,然後在田頭擺上酒食,作揖禱告,祭土谷之神。祭神之後,還得回家祭祖。

小暑 (陽曆7月7日前後)

小暑之日,狗也懶得動,趴在樹陰底下,吐着舌頭喘氣。總是把泥土刨得四處飛灑的母雞,也木木地站在草垛底下,一動不動。曬得泥鰍一般黑的孩子們,跳到河裏不肯上岸,連頭也用一片荷葉遮着。

大暑 (陽曆7月23日前後)

這時節,有人家會在井上鋪上竹器,有些人打個赤膊,搖一把芭蕉扇,到晚上,説幾段狐仙鬼怪的故事,人人嚇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樂。因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習俗。

立秋 (陽曆8月7日前後)

女孩子在這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髮髻上。媽媽會在孩子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和着井水吞下。立秋要吃雞頭菜。奶奶前一天就開始忙了,采地裏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樹上的果子,還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裏晾乾。等到晚上,邊納涼邊吃。

處暑 (陽曆8月22日前後)

處暑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後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裏,堆起來。媽媽拿着一塊鐵片,把麻一縷縷刮下來。麻收好了,要翻地。翻好地,就可以種蘿蔔了。這兩件事做完,就該“祭田神”了,禱祝今年有個好收成。

白露 (陽曆9月7日前後)

一早起來,院外的桂樹上滿是晶瑩的露水。主人託着青瓷盤,細緻地收取了,回去煎茶。鶴在白露節這天會對天鳴叫。這天還要留意家養的鷺鷥。鷺鷥平常總是按時歸來。然而在白露這天,卻會振翅飛去,一去不返。

秋分 (陽曆9月23日前後)

是夜,人們在院子裏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擺上瓜果和月餅。對月跪拜,祭月神。孩子們毫無睡意,拎着“兔兒燈”,在一家一家的門前遊蕩。人們幾乎在秋分時的每一種食品中,都摻進了桂花。據説香桂的種子,就來自月宮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樹。所以人們用摘得“桂冠”,表示獲得了第一;用“折桂”比喻考試得中。

寒露 (陽曆10月8日前後)

天還沒有大亮,爺爺牽着牛走在前面,父親扛着犁和軛跟着。媽媽肩上揹着一袋子的麥種,手裏拎着圓簍。孩子們舞着九齒的釘鈀打打鬧鬧,蹦跳着往前。太陽剛出來,田地裏已經滿是農人。耕地的、種麥的、耙土的、挖山芋的,忙忙碌碌。

霜降 (陽曆10月23日前後)

敏感的小蟲小獸們,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裏搬運食物。在樹林間一塊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來的野獸,一隻一隻,整齊地擺成一個正方形,然後對着天空,發出長長的嗥叫。這時候,你千萬不要去打擾它。它在祭祀。它在禱告山神容忍它對更為弱小的獸類的捕殺。

立冬 (陽曆11月7日前後)

人們惦記着逝去的祖先,擔心他們會受凍,要給他們準備衣裳。立冬吃餃子,要先敬土地神,感謝他在秋天裏慷慨的給予。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住在村頭的小廟裏。廟可實在小得厲害,才半人高。

小雪 (陽曆11月22日前後)

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地裏的大青菜鏟了起來,洗得乾乾淨淨,掛在院子外面的竹籬笆上。到了“小雪”,再將晾乾的菜挑到廚房醃寒菜。

大雪 (陽曆12月7日前後)

雪還在下着,孩子們已經跑到了廣闊的原野裏。他們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狂奔不止,一點不在意打破這雪國的靜美。跑得熱了,搖一搖旁邊樹上的雪,隨手就把紅棉襖掛在樹椏上,繼續去瘋。

冬至 (陽曆12月22日前後)

天才剛亮,孩子們就在院子裏圍成圈,拍着手唱了起來。姐姐推開樓上的窗子,含着笑看他們鬧。等他們唱完《九九歌》,跑散了,轉過身來,在粧台上鋪上宣紙,提筆畫了一枝素梅。數一數,正好九九八十一瓣。畫好了,就貼在木格的窗上做窗紙。每瓣花的中間都是空的,不能一下子填滿。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冬。每天填一瓣,等所有的花瓣都填滿了,就是九九豔陽天。

小寒 (陽曆1月5日前後)

河面上熱鬧了起來。有隨便溜達的,有用帶鬃的豬皮包在腳上,飛一般滑行的。更有考究的人,在椅子的腳上,加兩根橫杆,包上鐵皮,坐上去。有人在後面猛地一推,一聲怪叫,椅子立即遠遠地滑開去。小的孩子玩滾鐵環、踢毽子、跳皮筋,大一些的男孩聚到一起,找一塊大空地“鬥雞”。

大寒 (陽曆1月20日前後)

大寒後,集市上鋪滿了年畫、春聯、糖果、爆竹,人頭攢動,一派喜慶。最忙的是村裏寫得一手好字的教書先生,孩子們不斷地送來紅紙,請他寫春聯。村子的上空,整天都飄着炊煙,每户人家都在大鍋上架起了蒸籠蒸饅頭。

穀雨養生:調整生物鐘早睡早起

養生專家稱,由於穀雨前後,天氣還是比較潮濕,因此,體濕的市民應該注意飲食和鍛鍊雙管齊下,提高身體素質。

調整生物鐘早睡早起

穀雨是春季節氣之尾,隨着氣温升高,氣候逐漸變暖。這時候,人體皮膚鬆弛,毛孔放大,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導致神經系統發生鎮靜、催眠作用,使身體睏乏。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應調整好睡眠。

但廣東的春夏之交,往往是一些人睡眠的掙扎期。由於早上天亮時間提前,一些習慣了冬季晚睡晚起的市民,生物鐘開始有點亂了。“冬天時候一般是晚上12點睡,早上8點才起牀,然後匆匆忙忙穿衣漱口趕去上班,但現在不同,晚上12點還沒有睏意,早上7點鐘準時醒,睡眠時間少了,上班時就老犯困。”最近,在市區某銀行上班的婷婷因難於適應調整期中的生物鐘,臉上長出了痘痘,兩眼也出現了“熊貓”的症狀。“都説睡前喝牛奶有效,我喝了近半個月,也不見什麼效果。”由於婷婷是銀行的前台工作人員,加之是剛畢業的新手,她連稱每天的工作壓力很大。加上睡眠不好,面對記者,她有很多的抱怨。

對此,養生專家認為,春夏之交的睡眠生物鐘確實存在一個調整的過程,但因人而異,有些人不會為這個小變化而影響睡眠,而有些人比較敏感,則會為此煩惱。他建議睡前應該做好保健工作,重點則是調整心神,即精神調整――先睡心,後睡眼。在睡前半小時應使情志平穩、心思寧靜、摒除一切雜念。另外,睡前最好潔面、洗腳,並按摩腳部,這樣能推動血氣運行、温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也就是説,失眠會受到睡前的狀態以及心理變化的影響。“如果睡前都擔心自己睡不着,那你晚上肯定睡不着了。”因此,放鬆心態很重要。

另一方面,春夏之交的時節,陳醫生建議市民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腑之氣。在春夏時,通過早起接受太陽照射“吸收陽氣”,讓身體在冬天時所累積的寒濕之氣透過春夏陽光和熱量發散掉,有助筋骨強健。如果睡7個小時就足夠的人,正常早起時間應在早上4至6點;如果須睡足8小時的人,正常早起時間應在5至7點,這個時候早起可以開始做些户外運動,幫助身體運轉。

多吃黃豆芽防“爛嘴角”

在南方,穀雨時節雨水相對較多,而清遠地區今年的天氣卻有點反常,要麼就傾盆大雨,要麼就悶熱天氣主導,而且後者居多。儘管天氣熱,但養生專家稱,這時候天氣仍然潮濕,導致人體內的濕氣排不出去,身體內熱和濕氣結合在一起,就會形成熱濕,而且容易產生浮躁的情緒。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飲食!在市中醫院,進入三四月後,接診的很多老年人都出現關節疼痛、腰背疼痛或哮喘發作等症狀,這些大部分是因身體虛,寒氣與體內濕氣結合造成的。最近感冒的小兒患者呈增多趨勢,症狀大都是扁桃體腫大、發炎、支氣管炎、咳嗽等,與熱濕有關。

“這個時節,按照中醫四季側重的養生原則,春季養生補五臟應以養肝為先。此時的食療要點重在養肝清肝、滋養明目。而在眾多的蔬菜之中,最適宜養肝的是菠菜。據悉,菠菜性甘涼,入腸、胃經,有補血止血、利五臟、通血脈、止渴潤腸、滋陰平肝、助消化、清理腸胃熱毒的功效,對肝氣不舒併發胃病的輔助治療常有良效。對春季裏因為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和貧血等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專家認為,穀雨時節受到氣候影響,容易生病,因此生活上要特別注意,其中飲食是關鍵。由於此季節養生最重要的是健脾祛濕,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濕利水的食物即可。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藥、冬瓜、藕、海帶、鯽魚、豆芽等,比如在早晨煮稀飯的時候,可多加一些薏仁、赤豆等。

同時,要少食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飲用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以及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誘發瘡癰癤腫等疾病。

此外,在這個季節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2和維生素C,一些人會發生口脣糜爛、口角發炎的病症,俗稱“爛嘴角”。針對這一症狀,宜多吃些黃豆芽。

穀雨前後適宜食用一些能夠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穀類食物。穀類食物中富含B族維生素,對改善抑鬱症有明顯的效果。小麥胚芽、標準麪粉、蕎麥粉、莜麥面、小米、大麥、黃豆及其他豆類、黑芝麻中也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

立夏養生竅門

傳統中醫認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髒,主陽氣。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温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

初夏之時,老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葱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幹”的境界。

立夏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大好時節。天文專家提醒説,立夏以後,天氣轉熱,傳統中醫認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加強對心臟的保養,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脈,主神志。心主血脈包括了主血、主脈兩方面。血指血液,脈指脈管,又稱經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心臟和脈管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成為血液循環的樞紐。心臟不停地跳動,推動血液在全身脈管中循環無端,周流不息,成為血液循環的動力。而血液運載的營養物質能供養全身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個全身都得到營養,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臟功能正常則脈象和緩有力,節律均勻,面色紅潤光澤;若心臟發生病變,則會出現血流不暢,脈管空虛而見面色無華,脈象細弱無力,氣血瘀滯,血脈受阻而見脣舌青紫,心前區憋悶和刺痛,脈象結、代或促、澀。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稱心藏神。所謂的神,中醫學對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它涵概了人體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語、應答、肢體活動的姿態等;而狹義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學中認為,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產生神的物質基礎。神由先天之精氣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產生了。在人體生長髮育過程中,神依賴於後天水谷精氣的充養,正如《靈樞·平人絕谷》中所説:“神者,水谷之精氣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兩個方面。一,在正常情況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觀外界事物,進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其二,神明之心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之中居於首要地位,五臟六腑皆在心的統一指揮之下,才能進行統一協調的正常活動。

心的生理特性表現出:其一,心為陽髒而主陽氣。也就是説心為陽中之太陽,心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使之生機不息,故喻之為人身之“日”。《醫學實在易》稱:“蓋人與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陽,日也”。心臟的陽熱之氣,不但維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對全身有温養作用。“心為火髒,燭照萬物”故凡脾胃之腐熟運化,審陽之温煦蒸騰,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謝、汗液的調節等等,都與心陽的重要作用分不開;其二,心與夏氣相通應。即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時陰陽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是相互關聯、相互通應的。心通於夏氣,是説心陽在夏季最為旺盛,功能最強。

立夏節氣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輕易運用發汗之劑,以免汗多傷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氣血瘀滯,以防心臟病的發作。故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清晨可食葱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我們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

總結:綜上所述,二十四節氣養生很重要,也要講究方法,希望以上的介紹給大家帶來幫助哦。(文章原載於《養生保健指南》,刊號:2012.04,作者:中賦漁;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