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情

“早戀”這一話題從來沒有在社會上停止討論過,在各報道上停止出現過。家長們説:“這樣挺好,給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打好早戀預防針,讓他們知道早戀的危害性。”少男少女們説:“是啊,早戀太恐怖了,看來,我不能和異性多交往。”

可實際上呢?我們耳朵裏聽的是和love掛鈎的流行歌曲;眼睛裏看的是和love掛鈎的青春偶像劇;腦子裏幻想的是一段或悽慘或浪漫的和love掛鈎的故事。於是,我們這羣對未來抱着憧憬的,但又有些迷茫,對“早戀”充滿恐懼,但又對異性充滿好奇的少男少女們漸漸放下戒備,情不自禁地與異性開始了“友情鏈接”。

仔細想想,異性之間沒有“情”真的很難!中學整整四年啊,一羣少男少女天天見面,日日相處,足足四年,日久生“情”嘛! 再説,“青年男子哪個不善鍾情,妙齡女子哪個不善懷春”。可以説,瞭解異性,接觸異性對我們而言是必不可少,已成了一種內心的渴望和需要。在這和異性交往的過程中,花季中的我們油然而生了一種奇妙的感覺,我們不知道和某個異性交往,到底是屬於友情還是愛情,心理需求還是外表上的吸引;我們無法分辨自己和她(他),到底是屬於好感還是喜歡、欣賞、同情還是依賴?總之,那是一種“似愛非愛”的“青春之情”。

有人説“青春之情”是純潔柔美的,有人説“青春之情”是脆弱短暫的,也有人説“青春之情”是危險至極的。而我覺得它最大的特點是美麗、誘人、易變。它是開放的、不保密的、不佔有的,是沒有任何承諾的。而我們呢?是唯一可以享受“青春之情”、沉浸在這個奇妙世界的人。這不能不説是上蒼對少男少女們的一大恩賜。但遺憾的是:它終究是要和時光老人一起飛走的。所以當它存在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保護它,不要破壞它。切記:萬不能將它“説”出來,它只屬於“心”。“青春之情”就像一個肥皂泡,能在陽光下呈現出五彩繽紛的色彩,但要過分貪心,一味想着“擁有”(如由友情轉為早戀),它就會在頃刻間化為烏有,甚至帶來危害;或者你將它和“利害”放在一起(譬如那些早戀的報道),這樣太多的恐懼也會把它趕走。

我們應該學會接納、欣賞“青春之情”,不要超過“警戒線”,也不要低於“標準線”。這樣,當這些“青春之情”發生變化或隨着樹的年輪增長而消失時,我們也不會因此沮喪或煩亂。相信,在許多年以後,我們可以不帶任何遺憾地説:“我曾經在青春之情的滋養下燦爛地走過花季雨季的每一天……”

青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