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治療

每個寶寶都是家庭的希望和父母的未來,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健康的成長,現在很多的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的情況!嬰兒黃疸是怎麼回事呢,嬰兒黃疸怎麼治療呢,生活中大家對於嬰兒黃疸都有多少的瞭解呢?嬰兒黃疸怎麼辦呢,看看下文詳細的介紹吧!

嬰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怎麼治療

目錄

1、小兒黃疸是怎麼回事 2、病理性黃疸兒適宜哪些食物

3、預防新生兒黃疸的方法 4、新生兒黃疸的特點及區別

5、怎樣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 6、新生兒黃疸的危害

7、黃疸復發的症狀 8、黃疸的中醫分型有哪幾類

小兒黃疸是怎麼回事

黃疸是高膽紅素血癥的臨牀表現,即血中膽紅素增而使鞏膜、皮膚、粘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發生黃染的現象。黃疸不是一個獨立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一種症狀和體徵,尤其多見於肝臟、膽系和胰腺疾病。

正常血中膽紅素不過17μmol/L(1.0mg/dl),如膽紅素超過正常值而肉眼仍未能察見黃疸時,可名為隱性或亞臨牀黃疸。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

①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循環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循環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

②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Crigler-Najjar綜合徵、Gilbert綜合徵、Lucey-Driscoll綜合徵、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③膽汁排泄障礙

肝細胞排泄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癥,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常見的病因有: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膽管阻塞。

小兒黃疸的症狀是什麼

小兒黃疸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峯,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牀症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

①黃疸基本症狀之消化道症狀,常有腹脹、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泄或便祕等症狀。

②膽鹽血癥的表現,主要症狀有: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

③皮膚、鞏膜等組織的黃染,黃疸加深時,尿、痰、淚液及汗液也被黃染,唾液一般不變色。

④尿和糞的色澤改變。

病理性黃疸兒適宜哪些食物

1、山楂

據《福建中醫藥》雜誌1966年2期介紹,用北山楂治療黃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黃效果。具體方法是:全部採用單味北山楂肉,開始1~2日內,日用量為60克,第3天起減少,以開水浸泡當茶飲服。

2、 梨子

梨子能清熱、解毒、消痰。它含有維生素C1、B1、B2、煙酸和糖,據馬文飛《食物療法》中介紹:“治黃疸病:雪梨,洗淨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個,1日3次。”

3、西瓜

患黃疸者小便發黃,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飲西瓜汁1碗。

西瓜能清熱解毒,利小便。

4、獼猴桃

性寒解熱,適宜陽黃者服食。崔禹錫《食經》雲:“和中安肝,主黃疸。”

小兒黃疸可能是什麼病

黃疸伴發熱見於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鈎端螺旋體病、敗血症、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後出現黃疸。

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於膽道結石、肝膿腫或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charcot三聯症,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於病毒性肝炎、肝膿腫或原發性肝癌。

小兒黃疸的飲食注意事項

小兒病理性黃疸並不少見,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預防黃疸惡化,跟飲食有很大關係,在飲食方面有哪些禁忌呢?

禁食哪些食物

1、胡椒:凡濕熱型黃疸之人忌食之。《本草綱目》雲:“胡椒,大辛熱,純陽之物。辛走氣,熱助火,此物氣味俱厚。”《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多食動火燥液,耗氣傷陰”。對濕熱型黃疸之人來説,多食則易增劇病情,助長濕熱之邪,黃疸不易退去。

2、龍眼肉:甘温果品。《本草匯言》説它“甘温而潤,恐有滯氣”。濕熱性黃疸應多食清淡利濕之物,龍眼肉滋膩助熱,不利濕熱之邪的排泄,故陽黃與陰黃之人皆不宜食。

3、鵝肉:民間視為大發之物。唐代食醫孟詵認為“多食令人發痼疾”。明·李時珍也指出:“鵝,氣味俱厚,發風發瘡。”《中藥大辭典》中説:“濕熱內藴者勿食。”陽黃為濕熱型黃疸,故多食鵝肉則弊多利少,甚至有弊無利,加重病情。

4、羊肉:性温,味甘,黃疸之人多為內有濕熱,燻蒸肝膽,膽液外泄而發黃。《金匱要略》中早有告誡:“有宿熱者不可食之。”黃疸之病屑“內有宿熱”之疾,法當忌食。《隨息居飲食譜》也早有告誡,認為“疸病均忌”。

5、雞肉:性温,味甘,黃疸多屬肝膽濕熱內蒸,飲食宜清淡不宜温補。《醫林纂要》認為雞肉“肥膩壅滯,有外邪者皆忌食之。”實際上內外有實邪者皆當忌食,清代食醫王孟英就明確告誡:“疸症忌之。”尤其是濕熱偏重的陽黃之人,更不宜食。

6、醍醐:為牛乳製成的食用脂肪。能滋陰、養營、潤燥,而黃疸或為寒濕為患,或為濕熱藴結肝膽,而醍醐滋膩養陰,不利濕邪排泄。這正如《隨息居飲食譜》所言:“中虛濕盛者均忌之。”所以,無論陽黃或陰黃之人,皆不宜食。

7、蚶肉:性温,味甘,有補血温中的作用。根據清代食醫王孟英的經驗,濕熱黃疸者不宜多食,他在《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蚶,多食壅氣,濕熱盛者忌之。”陽黃之人為濕熱內藴肝膽,故當忌服。

8、白酒:又叫燒酒,屬於一種烈性酒,含酒精成分高,在體內要經肝臟被氧化分解。由於燒酒性屬火熱,純陽毒物,黃疸之人飲之,勢必加劇邪熱更甚。同時又直接損害肝細胞,加深黃疸。所以,黃疸病人切勿飲酒,尤其是烈性白酒。

9、人蔘:性温,味甘,為温熱性補氣強壯食品,有助熱上火動血之弊。黃疸之人多以濕熱之邪為患,尤其是急性黃疸之人,多屑中醫熱證、實證,宜吃清淡利濕之物,忌吃温熱補益之品,尤其是人蔘,甘温助火,陽黃之人更應忌食。

10、雞蛋:性平,味甘,為高膽固醇食物。《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多食動風阻氣,……疸、痞滿,皆不可服。”因此,濕熱型黃疸及寒濕型黃疽皆不宜食。

11、南瓜:為甘温益氣之物,多食有阻遏氣機之弊。《本草綱目》認為“多食發黃疸”。清·王孟英也認為“疸痢脹滿皆忌之”。故陽黃之人濕熱壅滯者,應忌之。

此外,陽黃者忌食辣叔、榨菜、大蒜、肉桂、丁香、茴香、葱、韭、生薑等辛辣之品,忌食糯米、大棗、荔枝等黏糯滋膩之物;忌食馬鈴薯、豆瓣等易致脹氣的食物;也忌食動物油、肥肉、狗肉、海魚、蝦子、以及黃芪、紫河車、黃精等補益之品。陰黃之人還應忌食螃蟹、螺螄、蚌肉、柿於、香蕉、蓴菜、生地瓜、生菜瓜、苦瓜等生冷性涼食物。

預防新生兒黃疸的方法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疾病,但是多數的新媽媽們可能不知道,只要做好相關的護理還是能有效的預防這一疾病的發生。下面給大家介紹孕婦預防新生兒黃疸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懷孕期間飲食要注意

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嬰兒全身症狀的觀察

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保護嬰兒

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觀察嬰兒的變化

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留意嬰兒黃疸情況

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什麼是黃疸

新生兒黃疸較其他月齡更為常見,這主要與新生兒的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新生兒常見的黃疸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

寶寶出生後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寶寶的臉卻黃了,而且有越來越黃的趨勢。這是怎麼回事呢?沒關係,多半是由於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特點及區別

每個孩子的到來都給這個家庭帶來很大的快樂,可是如果孩子發生了疾病,做家長的是很擔心的,比如説新生兒黃疸的發生,很多的父母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黃疸這種疾病在初期是比較好治療的,所以一旦發現有這種疾病請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的特點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特點

一、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特殊生理現象,正常新生兒幾乎都有。其特點是:

1、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微帶黃色,尿稍黃,無不適表現,第4-6天黃疸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第10-14天黃疸消退,早產兒可能延至第3-4周消退。

2、血清膽紅素測定值偏高。

產生生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兒體內產生膽紅素過多,而肝轉化、排泄膽紅素能力差,致使膽紅素堆積於血中而發生黃疸。因系生理現象,一般無需處理,可多飲葡萄糖水,促進利尿,排出膽紅素。有些嚴重的黃疸可併發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引起永久性腦損害,所以一旦發現寶寶黃疸有所加重就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遺憾終生。

二、需要區別的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由疾病引起。其特點是:

1、黃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或1周後出現,或黃疸消退後又復出現。

2、黃疸持續時間長超過生理性黃疸的時限。

3、黃疸過重,血清膽紅素超過了生理性黃疸的數值。病理性黃疸常見於新生兒溶血癥、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新生兒膽道畸形、克汀病、頭顱血腫等,一旦發現病理性黃疸,應立即就醫診治,並避免與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觸。

對於新生兒黃疸的特點,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裏了,我們在瞭解清楚了黃疸的知識後就明白了,患上這種疾病不及時治療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有這種疾病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

怎樣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週內可以出現皮膚黃染。這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決定的。如果黃疸的程度較輕,屬於生理性黃疸。家長不必過分緊張。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家長在家裏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呢

我們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黃疸是由許多原因組成的一組疾病,必須儘早發現,儘早治療。

常見的幾種黃疸原因是: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等,有嚴重黃疸的新生兒應警惕核黃疸的發生,特別是未成熟兒,月齡越小發病率越高,一般可於重黃疸發生後12-48小時之內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吮奶無力、肌張力減低、嘔吐、不吃奶等症狀,此時如及時治療,可以完全恢復。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讓孩子的黃疸病情減輕,我們要提醒家長的是: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的排出,因為胎便裏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乾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到吸收到血液裏使黃疸增多。

怎樣看胎便是否排乾淨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乾淨了。另外一點就是要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判斷新生兒液體射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射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泄。

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射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新生兒黃疸的危害

黃疸是新生寶寶常見的問題,一般來説,並不需要特別擔心,正常情況下孩子兩週就可以消退,且不會有任何影響,但是如果出現繼發成病理性黃疸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這種情況的危害可不小。

需重視病理性黃疸的危害

專家解釋,生理性黃疸通常是由於新生兒的肝臟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隨着新生兒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加強,黃疸會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黃疸,家長一般不需要額外的護理,在孩子黃疸期間可以適量多喂温開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可併發腦核性黃疸,通常稱"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導致兒童智力低下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父母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當出現特殊情況時,應及時送往醫院,請求醫生的幫助。

黃疸類型的簡單判斷

有家長會説,我怎麼知道到底是什麼類型的黃疸呢?其實這是可以進行簡單判斷的。下面就是兩種黃疸的區別。

1.生理性黃疸:黃疸色不深,媽媽會發現寶寶的食慾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錯,沒有過多的吵鬧現象。在7~10天的時候就會自然消退。

2.病理性黃疸:寶寶出現黃疸時間過早,或者症狀過重、延續時間長,這個時候就要懷疑是病理性的黃疸。

黃疸的四大致病因素

黃疸在生活當中還是較為常見的,身邊有人一旦出現了黃疸,便會開始非常緊張,認為這是患有非常嚴重的肝病,其實是否如此還要從黃疸的病因進行介紹,下面我們就來對黃疸的病因進行詳解。

1、肝細胞黃疸:肝臟發生病變,肝臟把間接膽紅素轉為直接膽紅素的能力削弱,使得血清膽紅素含量升高。

2、婦女在妊娠時候和新生嬰兒會出現黃疸,但是這是正常現象。

3、溶血性黃疸,輸血血型不匹配、母子血型不符合、嚴重貧血、瘧疾導致紅細胞大量死亡破壞,引起的紅細胞釋放出更多的膽紅素。

4、梗阻性黃疸,膽紅素需要從膽管中排除,但是膽管阻塞後,膽紅素無法全部排除,會逆流入血清中,引起血清膽紅素高。

可見並不是出現黃疸就是患有嚴重的肝病,患有黃疸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更為關鍵,希望廣大的患者朋友能夠及時進行治療並早日康復。

黃疸復發的症狀

黃疸又稱黃膽,俗稱黃病,是一種因人體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症狀。黃疸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着實讓家長們擔心,而且即便治療此病,還會有復發的可能。那麼,黃疸復發又有什麼症狀呢?

1.皮膚瘙癢:黃疸伴皮膚瘙癢者多見於肝內、外膽管梗阻膽汁鬱積性黃疸,如膽總管結石、癌腫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妊娠複發性黃疸等。部分肝細胞性黃疸者也可伴有皮膚瘙癢,而溶血性黃疸常無皮膚瘙癢。

2.發熱:黃疸伴發熱多見於急性膽管炎,同時還伴有畏寒。肝膿腫、敗血症、鈎端螺旋體病均有中等度發熱,甚至高熱;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時常先有發熱,而後才出現黃疸。

3.腹痛:黃疸伴上腹部劇烈絞痛或疼痛者,多見於膽道結石、膽道蛔蟲症或肝膿腫、原發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脹痛與鈍痛;肝膿腫或肝癌也可表現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隱痛或脹痛。

4.消化道出血:黃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時,多見於肝硬化、肝癌、膽總管癌、壺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5.皮膚其他異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膚有色素沉着,同時有肝掌、蜘蛛痣或頸胸部皮膚毛細血管擴張、腹壁靜脈顯露曲張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活動性肝炎、肝硬化或原發性肝癌。如皮膚有瘙癢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瞼黃瘤等表現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患者一般皮膚色澤較蒼白。

6.脾臟腫大:黃疸伴脾臟腫大時,多見於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貧血以及敗血症、鈎端螺旋體等疾病。

7.肝臟腫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時,肝臟呈輕度或中等腫大,質地軟,表面光滑,常有壓痛;肝臟輕度腫大、質地較硬、邊緣不整齊或表面有小結節感多見於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臟多呈變硬縮小表現;肝臟明顯腫大或呈進行性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結節感時,多提示為原發性肝癌。

8.鞏膜及皮膚黃疸的色澤:根據黃疸的色澤可初步判斷黃疸的病因或種類。鞏膜皮膚黃疸呈檸檬色多提示為溶血性黃疸;呈淺黃色或金黃色時多提示為肝細胞性黃疸;呈暗黃色或黃綠色時多提示為梗阻性黃疸梗阻時間愈長,黃疸呈黃綠色愈明顯。

9.食慾減退、上腹飽脹、噁心與嘔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黃疸出現前常伴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上腹飽脹等消化不良症狀,多數患者同時厭油膩食物。長期厭油膩食物或者進食油膩食物後誘發右上腹疼痛或絞痛發作者,多為慢性膽囊病變;老年黃疸患者伴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症狀時應考慮系癌腫所致,且常伴有體重呈進行性減輕,甚至發生高度營養不良的表現。

以上就是黃疸復發的九大症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疸的中醫分型有哪幾類

黃疸是臨牀常見的一種症狀表現,黃疸主要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臨牀上中醫根據黃疸的病因一般將其分為五種類型,下面小編為大家一一介紹,希望它們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黃疸。

一、寒濕內阻

身目俱黃,色澤晦暗如煙燻,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悶或腹脹,納呆,便溏,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膩,脈濡緩。

二、膽道阻滯

身目俱黃,出現較快,寒熱往來,右脅絞痛牽引至肩背,噁心嘔吐,口苦咽乾,厭惡油膩,小便深黃,大便灰白,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三、瘀血停滯

身目色黃而晦暗,脅下症積脹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頸胸部位出現紅絲血縷,大便黑,舌質隱青或舌淡有瘀斑,脈弦澀。

四、熱毒熾盛

身目深黃,色澤鮮明,發病急驟,黃疸迅速加深,壯熱,心煩不寧,或神昏譫語,鼻衄便血,肌膚斑疹,口渴喜冷飲,腹脹脅痛,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數或弦細數。

五、濕熱內藴

目黃身黃,色澤鮮明,或見發熱,口渴,心中懊憂,身倦無力,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厭惡油膩,噁心嘔吐,小溲深黃或短赤,大便祕結,舌苔黃膩,脈滑數。

藥膳巧治黃疸

我國傳統醫學認為脾失健運,濕邪壅阻中焦,肝氣鬱結不能疏泄,濕邪鬱遏侵入血液,溢於肌膚,因此發黃。其關鍵在濕,且與肝脾二髒尤為密切。所以,黃疸的治療應以健脾利濕退黃為主。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食療法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以下列舉幾則黃疸的食療方,供患者選用:

牡蠣肉玉米鬚湯

鮮牡蠣肉100克,玉米鬚150克。先將玉米鬚洗淨,切成碎小段,放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備用。將鮮牡蠣肉洗淨,用快刀斜剖成片,與玉米鬚藥袋同放入砂鍋,加清水適量,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蠣肉熟爛,取出藥袋,濾盡藥汁,加葱花、薑末、精鹽、味精各少許,拌勻,再煨煮至沸,即成。分2次服食,吃牡蠣肉,飲湯汁。有斂陰潛陽、滋陰養肝、清熱退黃之功效。

蒲公英稠米湯

鮮蒲公英500克,稠米湯200毫升。鮮蒲公英搗爛後,用潔淨紗布包裹,絞壓取汁,兑入米湯中,拌和均勻。早晚2次分服,或當飲料,分數次飲用。可清熱解毒,消退黃疸。

蘆筍玉米鬚粥

蘆筍50克,玉米鬚2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先將鮮蘆筍、玉米鬚洗淨,與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鍋,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30分鐘,粥粘稠即成。早晚2次分服,食粥,嚼服薏苡仁、蘆筍。具有清熱利濕,健脾退黃的作用。

茵陳蛋湯

茵陳100克,濃煎取汁300毫升,打入雞蛋2個,加醋20毫升攪勻,煮沸食。每日一次,可清熱利濕退黃。

田基黃煮蛋

鮮田基黃100克(或幹品50克),雞蛋2~3個。雞蛋煮熟後去殼,再與田基黃同煎煮,飲湯食雞蛋,每日分次服食。有清熱解毒,舒肝利膽退黃的作用。

苦瓜豬肝湯

苦瓜200克,豬肝200克,黃酒少許,加鹽、醬油,醃15分鐘,冷開水衝淋後,加水共煮。具有清熱利膽養肝的作用。

父母要如何護理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主要症狀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孩子食慾不振、不安躁動,體温可能也會有所上升。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牀上有60%的足月產寶寶在出生後一週內會出現黃疸,80%的早產兒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那麼新生兒黃疸要如何護理呢?要注意哪些內容呢?

1、生命體徵觀察

體温、脈搏、呼吸及有無出血傾向,尤其在藍光照射時,加強監測次數,注意保暖,確保體温穩定,及時發現呼吸變化並積極處理。

2、觀察大便顏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所致。如果黃疸程度較重,出現伴隨症狀或大便顏色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3、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因為胎便裏含有很多膽紅素,如果胎便不排乾淨,膽紅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吸收到血液裏,使黃疸增高。

4、補充水份

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小便過少不利於膽紅素的排泄。

5、勤餵母乳

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

適宜黃疸兒吃的食物有哪些

1. 田螺

能清熱、利水。《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利濕熱,治黃疸。”其性大涼,故適宜濕熱黃疽者服食。民間有用大田螺10~20個,養於清水中漂去泥,捶碎田螺殼,取螺肉加入黃酒小半杯,拌和,再加清水燉熟,飲其湯,每日1次。

2. 金花菜

俗稱母雞頭,原名苜蓿。每次用其根25~50克,煎水喝,1日2~3次,有清濕熱,退黃疸功能,適宜陽黃者食用。《唐本草》雲:“主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蘇州醫學院編印的《中草藥手冊》中記載:“清熱利尿退黃。”

3. 西瓜

陽黃之人小便發黃,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飲西瓜汁1碗。西瓜能清熱解毒,利小便。

4. 冬瓜

能利尿、清熱、解毒,適宜陽黃之人服食。可用鮮冬瓜,不限量,隨意煨湯喝。

5. 茭白

適宜濕熱黃疸者服食,能解熱毒、利二便。《本草拾遺》中早有記載:“茭白,去煩熱,除目黃,利大小便。”可用鮮茭白30~60克,水煎服。

6. 玉米鬚

無論是溶血性黃疽,或是膽囊炎、膽結石引起的阻塞性黃疸,或是肝炎引起的黃疸,均頗適宜。每日用幹玉米鬚60~100克,煎水代茶飲。

河北《中醫驗方匯選》中介紹:“曾治兩例阻塞性黃疸患者,症見小便黃,大便灰白,眼球及周身均現黃色,體温高,經用西藥無效,後單用玉米鬚數日而愈。”另據1961年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經驗交流會議上介紹:“有二人誤食野生植物‘招鳥棒’中毒引起的急性溶血性黃疽,即以玉米鬚1~2兩煎服,分別於4~6小時後,尿量增加,黃疽減退而消失。”

7.螺螄

適宜濕熱黃疸者食用,有清熱、利水、退黃的效果。《本草匯言》中記載:“螺螄,解酒熱,消黃疸。”古方亦多用之,如《永類鈐方》中有:“治黃疸、酒疸:小螺螄養去泥土,日日煮飲汁。”《小山怪證方》亦云:“治黃疸吐血,病後其身目俱黃,吐血成盆,諸藥不效:螺十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宿,五更取清服二三次。”

8. 蜆肉

能清熱、利濕、解毒,適宜濕熱黃疸之人服食。《日華子本草》中説過:“蜆肉,利小便,下熱氣,解酒毒目黃。”可用新鮮蜆肉煨湯喝。

9. 蛤蜊

性寒,利水。《泉州本草》雲:“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所以,用蛤蜊肉熬湯喝,適宜濕熱黃疸之人。

10. 泥鰍

民間有食用泥鰍燉豆腐來治療黃疸濕熱小便不利的經驗。據《黑龍江醫藥》1972年第3期中介紹了遼寧省蓋縣城關醫院的經驗:取活泥鰍放清水中養1天,然後放入100℃乾燥箱內烘乾,取出研粉,每服10克,每日3次。用此法治療32例肝細胞性黃疸,結果全部治癒。

11. 鯉魚

功能利水,適宜陽黃或陰黃者服食。早在《別錄》中就有記載:“鯉魚,主黃疸。”民間也多有用之。《吉林中草藥》雲:“治黃疸:大鯉魚一條(去內臟,不去鱗),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

12. 梨子

能清熱、解毒、消痰。它含有維生素C1、B1、B2、煙酸和糖,據馬文飛《食物療法》中介紹:“治黃疸病:雪梨,洗淨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個,1日3次。”

13. 荸薺

甘寒清熱,濕熱黃疸者宜食。民間傳統經驗是用荸薺200克,打碎後,煎水代茶頻飲。

14. 獼猴桃

性寒解熱,適宜陽黃者服食。崔禹錫《食經》雲:“和中安肝,主黃疸。”

15. 山楂

據《福建中醫藥》雜誌1966年2期介紹,用北山楂治療黃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黃效果。具體方法是:全部採用單味北山楂肉,開始1~2日內,日用量為60克,第3天起減少,以開水浸泡當茶飲服。

16. 番薯

《金薯傳習錄》雲:“治濕熱黃疸,番薯煮食,其黃自退。”

17. 香醋

能解毒、散血。《本草綱目》亦載:“散瘀血。治黃疸,黃汗。”《新醫藥雜誌》1975年第1期中也有介紹:湖北宜昌縣醫院試治51例肝炎性黃疽,均獲痊癒,症狀平均4天內消失。具體方法是,每日3次,每次10毫升食用米醋,井口服複合維生素B2片,不用其他保肝藥物。

18. 綠茶

據《二軍大學術資料彙編》1962年第14集中介紹:內服綠茶丸每日3~4次,每次3克,連用2~3周。經30例黃疸病人(陽黃型)觀察,黃疸均在15天以內消退。

19. 靈芝

有解毒保肝作用。據1973年總後衞生部的一份《醫學技術資料》中介紹:單用靈芝煎服,每日2次,每次50毫升,試治21例肝炎性黃疸,結果18例痊癒,1例好轉,僅2例無效,黃疸平均10天全部退至正常。

20. 花椒

性温,味辛,能温中、散寒、除濕,由寒濕引起的陰黃者,食之頗宜。《別錄》中早就説花椒能“除六腑寒冷,療黃疸”。《本草經疏》也記載:花椒“辛温能暖腸胃,散結滯,……,水腫黃疸,諸證悉愈。”所以,寒濕型黃疸者宜食之。

21. 水芹菜

有清熱利水作用,《千金·食治》中説它“治五種黃病,生搗絞汁冷服”。濕熱偏重的陽黃之人,食之頗宜。

22. 鯪魚

又稱齡魚。性平,味甘,有利濕退黃作用。如姚可成《食物本草》中記載:“鯪魚,主通小便。治黃疸、水臌。”《綱目拾遺》中也説它“活血行氣,逐水利濕”。因此,凡黃疸之人,無論陽黃陰黃,食之皆宜。

23. 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利水作用。並有保護肝臟的功效,尤其是對濕熱型黃疸(即陽黃)之人,食之最宜,可單用綠豆煎水當飲料食用。

24. 蕪菁

俗稱大頭菜、雞毛菜。有開胃下氣,利濕解毒的作用,黃疸之人宜食之。《醫林纂要》認為:蕪菁“利水清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蔔。”《食療本草》中還説它“下氣,治黃疸,利小便。”《食物中藥與便方》中曾介紹:“黃疸,便祕,小便色赤,皮色如金:生大頭菜子研末,以開水調服,每服6~10克,大便瀉下則愈。”

25. 蓴菜

《隨息居飲食譜》認為其“性涼味甘”。《中藥大辭典》説它“治黃疸”。《日華子本草》也説“治熱疸”。因此,濕熱型黃疸者食之頗宜。

26. 蕺菜

又名魚腥草。性寒,味辛,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作用,陽黃之人宜食之。《食物中藥與便方》曾介紹:“黃疸發熱(包括膽囊炎等):魚腥草150~300克,水煎温服,據稱療效頗佳。”

27. 白茅根

俗稱茅草根。性寒,味甘,能涼血、清熱、利尿,對陽黃之人食之尤宜。《本草綱目》中就曾説它“止黃疸”,《本草正義》也認為,白茅根“通利小水,導瘀熱之黃疸”。近代還有報道:單用白茅根水煎服,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28例,結果黃疸指數平均20天全部正常。

28. 蘆根

性寒,味甘,有清熱、生津、止嘔的作用。據《食物中藥與便方》介紹:“蘆根能溶解膽凝石,適用於膽結石、黃疸及尿酸性疾患及痛風等。”所以,由膽石症引起的阻塞性黃疸者,食之頗宜。

此外,黃疸之人還宜服食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草莓、馬齒菜、金針菜、馬蘭頭、菊花腦、大麥芽以及新鮮綠葉蔬菜和各種新鮮水果。

結語:寶寶的健康是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事情,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治療寶寶黃疸的妙招,相信上述介紹的這些嬰兒黃疸的症狀和特點分型和治療方法,一定能夠幫助大家哦!也要記得分享給身邊的好朋友們哦,希望每個寶寶都可以健康的長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