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庸曾與張學良籌建東北空軍:出資購三架飛機

飄零65載後,終於歸來。“馮庸將軍墓落成暨骨灰安放儀式”在瀋陽舉行,省內外有關專家學者、馮庸的海內外後人近百人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馮庸曾與張學良籌建東北空軍:出資購三架飛機

在瀋陽市龍泉古園的綠樹叢中,朝向枱安、北鎮方向並列着張學良的衣冠冢和馮庸墓。按其遺囑,馮庸墓“墳前樹花崗巖碑,高三尺,寬二尺,厚一尺,正面刻‘馮庸墓’三字”。“馮庸墓”三個字是促成此次馮庸迴歸的著名遼海文化學者初國卿特意從顏體碑帖中輯出來,端莊厚重。

馮庸外甥張文琦昨日表示,整個過程不容易,他代表為國家為民族付出一切的先驅者後人表示感謝。

對話

骨灰盒裝雙肩包裏上飛機跨海峽

北國網、遼瀋晚報:馮庸墓迴歸有一些契機吧?

初國卿:2010年秋季,聽馮庸外甥張文琦説他舅舅的墓地原在台北,後來因為要建國小校,被政府徵用,於是只好遷出,現在舅舅等幾個人的骨灰還放在台北淡水附近的一座靈骨塔內。

北國網、遼瀋晚報: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曲折,是如何達成的?

初國卿:2010年深秋,我在與馮庸先生的外甥張文琦先生聊天時瞭解到馮庸先生墓地的情況,並提出能否遷回大陸,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裏,我與相關部門和協會,省內多家墓園進行聯繫溝通。最後還是得到遼寧省殯葬協會會長江登雲和瀋陽龍泉古園總經理任凱的大力支持,決定將馮庸墓遷回瀋陽,落葬於龍泉古園。

北國網、遼瀋晚報:如今,馮庸先生在飄零65年後終於歸來,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初國卿:在這三年時間裏,存在着種種偶然必然,我由衷地感到落葉總要歸根。

北國網、遼瀋晚報:説説遷回來時的一些細節吧。

初國卿:今年6月,我和張文琦一起赴台灣。在台灣,原打算就馮庸迴歸瀋陽之事召開一個在台東北故舊人員座談會,但考慮到馮庸晚年低調行事,此次回家,還是悄悄來去,不張揚。於是馮庸的骨灰盒就裝在雙肩包裏,由今年近77歲的張文琦先生捧在胸前,上飛機,跨海峽,到瀋陽,一路安靜地走進了龍泉古園。

記者探訪

鮮有瀋陽市民瞭解滑翔小區前身

滑翔廣場,位於瀋陽市鐵西區滑翔路與凌空二街交叉路口旁。昨日下午,不少居民圍坐在樹蔭下休閒娛樂,他們大都生活在附近——鐵西區東南部一片面積最大的住宅區——滑翔小區,但其中卻鮮有人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在1927年時誕生過東北地區第一所私立大學。

雖然,滑翔廣場也曾作為馮庸大學的舊址舉行過瀋陽市各界人士勿忘國恥、勿忘“九·一八”萬人簽名活動等,但在其周圍卻沒有找到與這段歷史有關的痕跡

昨日,北國網、遼瀋晚報記者在附近隨機採訪了幾位市民,大家對於馮庸及馮庸大學都沒有太多的瞭解。

其實,在我們中學語文課本選入的魯迅先生的《“友邦驚詫”論》中,就提到過“馮庸大學”。而台商張文琦先生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滑翔”是約定俗成被叫下來的,但許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一個記載着血淚和恥辱的名稱。

滑翔小區所在位置的前身就正是馮庸在1927年投資開辦的私立大學馮庸大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摧毀了馮庸大學,並在此地修建飛機場,人們稱機場為滑翔機場,因此“滑翔”的名字也就這樣得來了。

馮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教育報國:創辦大學且完全免費

馮庸自費創辦的馮庸大學,不但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也是第一所擁有軍用教學飛機及機場的大學,而且完全免費,他這義舉也一直為東北人所景仰。

1927年8月8日,將馮家全部財產310萬銀元捐作馮庸大學的校產,馮庸大學成立,時年26歲的馮庸擔任校長兼訓練總監,其校址位於鐵西汪家河子村,也就是現在的鐵西區滑翔小區附近。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該校擴充為工學院、法學院、教育學院,學生總數達700餘人。當時馮庸大學是東北少有的幾所高等學府之一。

馮庸規定,除課堂上應講授的課程外,人人都要受軍事訓練,每日實行強迫運動一小時,即便是嚴冬積雪,學生也要坐卧雪地反覆苦練,以增強學生體魄,培養其吃苦耐勞精神。

9月22日,日軍將馮庸大學校長馮庸逮捕監禁,最後在友人幫助下,10月3日日軍釋放了馮庸。1932年10月1日,馮庸大學師生在北平西直門崇元觀五號的前陸軍大學校舍覆校,張學良參加了開學典禮。

1933年6月,馮傢俬產基本耗盡,馮庸大學再也沒有恢復學校的力量了。經張學良同意,馮庸將學校併入東北大學。作為東北的第一所私立大學的馮庸大學,歷時6年宣告結束。

航空報國:與張學良籌建東北空軍

1923年,張學良受命親自任航空總辦,於是一手創辦航空學校,一手擴展航空力量。作為張學良的好兄弟,馮庸自然不會讓張學良一人籌建東北空軍,他也在航空處任職參贊。1925年,馮庸被任命為東北空軍少將司令官,並前往歐洲學習。

在馮大建校後,馮庸先後出資購買了三架飛機。其中一架為“赤馬”號,這架飛機通體被馮庸刷上了紅色的油漆,另一架為“遼鶴”號,是一種運動飛機,中文名字叫“燕子”。

馮庸很早意識到,中國與日本的戰爭不可避免,必須在戰爭未正式打響之前,為國家培養人才,而空軍駕駛員無疑是當時的稀缺資源,馮庸購入飛機也是希望能夠以此來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在戰爭爆發之後投身空軍,為國效力。

馮庸的想法最終得以實現,“九·一八事變”之後,馮庸大學被日本軍隊所佔領,這其中就包括了其飛機場與三架飛機,馮庸大學的學生先後有數十位投考到空軍院校,在日後的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敵報國:成立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

1931年9月21日,日本關東軍衝進馮庸大學,將校長馮庸帶走軟禁,並將教室、宿舍的箱櫃洗劫一空。當晚馮庸大學大部分師生有組織地在馬三家子火車站乘車撤到北平。張學良特將北平西直門崇元觀五號的前陸軍大學校舍,用來收容這些師生。日軍佔領馮庸大學後,將其改建成飛機修理試飛機場,也就是後來的滑翔機場。

馮庸被日軍扣押後,先是軟禁在瀋陽大和旅館,勸降不成,又將他劫持到日本東京。後馮庸在一名日本朋友的幫助下逃離虎口,從上海繞道回到北平,繼續主持馮庸大學校務。1931年11月1日,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誓師成立,先後參加了淞滬、熱河、長城抗戰。 北國網、遼瀋晚報首席記者 呂興琳 記者 夏雪

昨日“馮庸將軍墓落成暨骨灰安放儀式”在瀋陽舉行,包括學者及其親屬等社會各界人士見證這一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