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怪傑辜鴻銘簡介:辜鴻銘生平及其軼事

人物生平

清末怪傑辜鴻銘簡介:辜鴻銘生平及其軼事

1857年7月18日,辜鴻銘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馬來西亞的檳城州)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早年,他祖輩由中國福建泉州府惠安縣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和聲望。他的父親辜紫雲當時是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髮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這種家庭環境下的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自幼讓他閲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説:“不論你走到哪裏,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1870年,14歲的辜鴻銘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後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並以優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並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此時,辜鴻銘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他在德國人舉辦紀念俾斯麥百年誕辰會上所作的即席演講,博得一片喝彩。他還會用拉丁文作詩。民初上海愚園路廊壁上鑲嵌的拉丁文的詩,系辜鴻銘手筆。後來,蔡元培去萊比錫大學求學時,辜鴻銘已是聲名顯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後,當林語堂來到萊比錫大學時,辜鴻銘的著作已是學校指定的必讀書了,在林語堂的《京華煙雲》一書中曾提及辜鴻銘。14年的留學生活使富有天賦的少年辜鴻銘成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學者。

1880年,辜鴻銘結束自己14年的求學歷程返回故鄉檳城。

1881年,遇到馬建忠並於其傾談三日,思想發生重大改變,隨即辭去殖民政府職務,學習中國文化。

1883年,開始在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上發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開始,他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裏,他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後來又翻譯了《大學》。

1885年,辜鴻銘前往中國,被湖廣總督張之洞委任為“洋文案”(即外文祕書)。張之洞實施新政、編練新軍,也很重視高等教育。他在晚清實權派大臣張之洞幕府中任職二十年,主要職責是“通譯”。他一邊幫助張之洞統籌洋務,一邊精研國學,自號“漢濱讀易者”。

1891年,俄皇儲來華,贈其鏤皇冠金錶。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鴻銘鼎力謀劃並擬稿,再呈張之洞審定,於光緒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設立自強學堂片》上奏光緒皇帝,籌建由國人自力建設、自主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得到欽準。自強學堂正式成立後,蔡錫勇受命擔任總辦(校長),辜鴻銘任方言教習,成為自強學堂一代名師。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晤訪。

1901年,清廷曾以“遊學專門”名譽賜他為“文科進士”。

1905年,辜鴻銘任上海黃浦浚治局督辦。

從1901至1905年,辜鴻銘分五次發表了一百七十二則《中國札記》,反覆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

1906年,與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書信往來。

1908年,宣統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

1909年,英文著本《中國的牛津運動》(德文譯本名《為中國反對歐洲觀念而辯護:批判論文》)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

1910年,他辭去外交部職務,赴上海任南洋公學監督。

1911年,辛亥革命後,辜辭去公職。

1913年,和泰戈爾一起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1915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主講英國文學。《春秋大義》(即有名的《中國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鋭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義》德文版出版了,在正進行“一戰”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1917年,蔡元培執掌北大時,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幷包主義”的用人主張,創中國大學曇花一現的鼎盛時代。辜鴻銘被邀請教授英國文學。

1920年,英國作家毛姆來訪。

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來訪。

1923年,蔡元培辭去北大校長職務,辜鴻銘也緊隨辭職。不久,經人推薦到一家日人辦的英文報館當總編。1924年,辜鴻銘赴日本講學三年,其間曾赴台灣講學,由台灣遠親鹿港辜家的創始人辜顯榮招待。4月23日,印度詩哲泰戈爾訪華,辜鴻銘與梁啟超、蔡元培、胡適、梁漱溟、熊希齡、蔣夢麟等前往北京前門車站迎接。同年,見溥儀。

1927年,辜鴻銘從日本回到故國。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薦他做新組建的“安國軍政府”大帥張作霖的顧問。張作霖對這位穿前清服飾,留小辮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當地問:“你能做什麼事?”辜鴻銘怔怔地看着這位大帥,絲毫也找不到當年張之洞總督那待人如賓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軍閥張宗昌內定辜鴻銘為山東大學校長,辜鴻銘也有意前往執掌。但染了感冒,請了法國醫生來看,不見好轉。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人物軼事

一、辜鴻銘書法20世紀初,辜鴻銘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華府會議。某次酒會上,一個淺薄的美國女士坐在辜鴻銘旁邊。望着這個形容古怪的中國老頭,她一時找不到話題。在上場時,終於忍不住,學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語,一字一字地問道:“likesoup?”(喜歡這湯嗎?)辜鴻銘禮貌地點頭微笑。女士認為這個Chinaman連最淺的英語都聽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酒過三巡,辜鴻銘起立致詞,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語,全座為之讚歎不已。辜鴻銘坐下來,也學那女士的腔調,低聲問那已經羞得滿臉通紅的女士道:“likespeech?”(喜歡我的演講嗎?)

二、辜鴻銘曾對學生説:“現在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便是我。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蔡先生點了翰林之後不肯做官而要去革命,到現在仍在革命。而我呢。自從跟張文襄(張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後,到現在還在保皇。”有一年,袁世凱的部下張勛過生日,辜鴻銘送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荷盡已無擎雨蓋;”下聯是:“殘菊猶有傲霜枝。”事後,辜鴻銘故作神祕地問胡適,這副對聯有什麼含意。胡適笑答:“‘殘菊猶有傲霜枝’,當然是指張大帥和您老的辮子了。但不知‘擎雨蓋’是指什麼?”辜鴻銘答:“‘擎雨蓋’就是清朝的大帽子。”於是兩人撫掌大笑。

三、辜鴻銘很主張男人要娶小老婆,認為這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他説男人是茶壺,女人是茶杯,一個茶壺肯定要配幾個茶杯,總不能一個茶杯配幾個茶壺。

四、辜鴻銘很重視維護儒家學説的傳統價值,1893年他在協助湖廣總督張之洞籌備鑄幣廠時,有一天鑄幣廠的外國專家聯合請辜鴻銘吃飯,大家對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會上,有一個外國人問辜鴻銘:“你能否給我們講講貴國孔子之道有何好處?”,辜鴻銘立即説道:“剛才大家推我坐首席,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們西方所提倡的競爭,大家搶坐首席,以優勝劣敗為主,我看這頓飯大家都吃不成了,這就是孔學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