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臣為何逼嘉靖皇帝稱父親為叔父?

通過三年的不懈鬥爭,特別是通過迫使楊廷和退休、通過用暴力懲治在左順門請願的官員,18歲的嘉靖皇帝終於給父親爭到了一個他認為應該得到的尊號,取得了“大禮議”的勝利。

明朝名臣為何逼嘉靖皇帝稱父親為叔父?

按理説,接下來他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家的事情上。但他沒有這樣做,他埋頭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清理他個人的恩恩怨怨,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絕對權威。

在中國的文化詞典中,對於任何問題的解釋,幾乎都是相互矛盾的。當然,也可以説都是帶有辯證性的。比如,既説“量小非君子”,又説“無毒不丈夫”,既説君子“以德報怨”,又説大丈夫“恩怨分明”。那麼,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個人的恩怨?是豁達大度、還是小肚雞腸,是“宰相肚裏能撐船”、還是“宜將剩勇追窮寇”?這就是一對矛盾。許許多多諸如此類的理念上的矛盾,導致了一切決定都是因時因地而異,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上來看待問題、處理問[注:官名。元各行中書省所屬有理問所理問與副理問。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為布政使司直屬官員之一。掌勘核刑名訴訟。

現在,嘉靖皇帝站在自己立場上,開始以恩報恩、以怨報怨了。

先説他的報恩。

在楊廷和的高壓之下,張璁是第一個挺身而出為皇帝説話的,可以説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對於這樣一個兩肋插刀、鼎力相助的朋友和臣子,嘉靖皇帝當然是第一個需要報答的。嘉靖三年四月,也就是楊廷和退休之後不久、左順門事件發生前夕,雖然張璁還只是一個三年前才中進士[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的南京刑部主事,正六品官,嘉靖皇帝卻破格任命他為翰林院學士。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翰林院學士。在明朝,翰林院學士雖然只是正五品[注: 官位 正五品 説明清朝官員等級第九級包括: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的中級官員,卻是一個十分“清要”的位置,他可以陪皇帝讀書、可以給皇帝講學、可以有許多的機會接觸皇帝,這層關係一建立,只要不使皇帝討厭,下一步就可以出任禮部[注: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左侍郎,並具備入閣為大學士[注:大學士,官名。唐景龍二年(708)置修文館(後改弦文館、昭文館)大學士,至德二年(757)置集賢院大學士,元和年間後,皆由宰相兼領。]的資格了。

事情就是這樣不可理解。六年前,當張璁在第七次會試失敗後,精通相術的友人預言他三年後中進士、又三年“驟貴”。張璁由賦閒的南京刑部主事,一步即為“清要”的翰林院學士,完全可以説得上是“驟貴”。那麼,到底是友人的預言或鼓勵成為一種暗示,使得張璁敢於義無反顧地和強大的楊廷和等大臣作鬥爭,還是因為張璁和嘉靖皇帝一樣的誤打誤撞,讓友人的預言或鼓勵成為現實呢?這永遠是個史無定論的“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