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上的真實的劉禪是什麼樣的?

諸葛武侯想必是家喻户曉的人物吧。他在《與杜微書》中是這麼評價劉禪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揭祕歷史上的真實的劉禪是什麼樣的?

這個絕對不是《三國演義》中那個懦弱無能的扶不起的阿斗。事實上,劉禪是一個聰明能幹的、任人唯賢的循理之君。縱觀歷史,劉禪任蜀漢皇帝共有四十一載,是三國時期作為一個皇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並且在諸葛亮死後,沒有諸葛亮的輔佐,還能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保持三十年沒有滅國,能執政那麼久必定有其過人之處。

劉禪還有容人之量。在劉備臨終的時候叮囑劉禪要對諸葛亮要像是對待自己父親一樣。於是,劉禪所有的事情都要問諸葛亮的意見。對於獨攬大權,掌控了蜀國絕大部分的力量的諸葛亮,劉禪還是聽從父親的話“以父事之”。

等到劉禪長大後,諸葛亮應該把大權慢慢還給劉禪,畢竟這是劉家的天下,劉禪年幼,你諸葛亮代劉禪執政時沒錯,但是人家長大了你要還給劉禪吧。但是諸葛亮沒有,説劉禪沒有經驗,所以還是諸葛亮在治理國家。試問一句,沒有給他管理的機會,劉禪哪裏來的經驗,你不放權劉禪不是永遠沒有經驗了麼?這樣的劉禪難道不是一個有容人之雅量的君主麼?也難怪會有後人評價劉禪説“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

劉禪一共有七個兒子,大兒子劉璿,字子衡,母親是王貴人。在劉禪降魏時,姜維假裝向鍾會投降,準備設計殺死鄧艾,但是沒過多久事情暴露了,鍾會和姜維一同都被殺死了。劉璿也在亂兵中被殺害,時年四十歲。

次子劉瑤,被封為安定王,在蜀漢滅亡後投降,在永嘉之亂的時候被殺。劉禪的第三個兒子是劉琮,被封為西河王,封王十年後再景耀五年生病死了。劉禪的第四個兒子叫劉瓚,封為新平王,蜀漢滅亡後隨劉禪一起去洛陽,也死於西晉永嘉年間的永嘉之亂中。

劉禪的第五個兒子叫劉諶,三國蜀漢時期北地王。在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準備投降,劉諶勸説劉禪不要投降,劉禪沒有聽他的,在劉諶勸説無效後,覺得國家滅亡十分的痛苦和悲憤,於是來到祭祀劉備的昭烈廟內哭泣,之後將妻子兒子殺死,隨後便在昭烈廟中自殺。

劉恂是劉禪的第六個兒子,被封為新興王,是太子劉璿的兄弟。在蜀漢滅亡後,劉恂更隨後主劉禪東遷洛陽,在劉禪死後,劉恂繼承父親的爵位成為安樂公。本來劉禪長子劉璿已死,爵位應該有劉禪次子劉瑤繼承,但是劉禪偏愛劉恂,所以劉禪病逝後,劉恂繼位。但是劉恂繼位期間,行為驕橫暴虐,還荒淫無道。後在永嘉之亂中死去,子孫滅絕。劉禪八字是劉虔,被封為上黨王,於蜀漢滅亡後投降。

劉禪,小名為阿斗。劉備的繼承人,在劉備去世之後成為了蜀漢的第二位皇帝。至於説,為什麼要立劉禪為太子,我們從《三國志》中就可以看出些答案。

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麼一段話,大致意思是説:諸葛亮在射君面前稱讚了劉禪的智慧,射君又把諸葛亮説的話告訴了劉備,劉備聽後很高興,就勉勵劉禪。劉備認為諸葛亮不是那種喜歡阿諛奉承的人,所以非常相信諸葛亮的觀點,因此他也認為劉禪不是一個愚鈍的人,所以就立劉禪為太子。當然除了一個,還有一點就是劉禪是劉備的長子。

劉禪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那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點,劉禪非常有智慧。劉禪繼承劉備的皇帝,那時的他才十七歲,但是他卻在不過五年的時間內使得農業恢復了正常,而且還平定了局面,友國相互結好。

第二點,非常有謀略。劉禪對諸葛亮的重用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在劉禪繼承皇位之後,諸葛亮就一直輔佐劉禪,諸葛亮為蜀漢做出的貢獻非常之多。

劉禪,蜀漢後生,小名就是阿斗,是蜀漢政權建立者劉備的兒子,同時也是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曾經在幼年的時候多次遭遇災難,但多虧趙雲兩次相救,之後,劉備收復益州和漢中後,劉禪就被立為太子。公元223年四月,劉備去世劉禪登基稱帝,時年十七歲,大赦天下,改元建興。原本有諸葛亮輔佐還好,但自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雖一度被重用,但好景不長,最後被賜死,而蜀漢政權也在不久後就滅亡了,蜀漢如此與劉禪的性格離不開。

劉禪單純,特別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而輕信別人,從寵幸宦臣黃浩就可以看出,同時,劉禪的懦弱應該是出了名的,他總是對未知領域有一種抗拒的意思,對諸葛亮幾乎是言聽計從,就是因為害怕諸葛亮的才能,不得不聽從。

劉嬋還是一個盲目樂觀的人,為什麼説劉禪盲目樂觀呢,就是因為他“此間樂,不思蜀”。倘若按照劉禪的性格找,在現代可以找出一大批都是這樣的人,只不過,劉禪是皇帝,在這個位置上如果是這樣的性格,會將這些性格缺點無限放大,就變成了歷史上都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懦弱無能,輕信宦臣這樣一個沒有作為的皇帝,雖説劉禪很善良,但作為一個皇帝,善良並不是最主要的。

劉禪與諸葛亮是君與臣的關係,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實。實際上劉禪也是在帝位42年,諸葛亮在世期間他幾乎放權給諸葛亮,事事都聽從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自出草廬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地為劉蜀出謀劃策,劉備死後他也並未謀權篡位而是一直輔佐劉禪。他們看似特別的和諧,但是劉備在世之時,諸葛亮曾經評價劉禪“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説明劉禪並不如後人所説那樣的愚笨。他不笨,還是一個帝王,明明可以擁有天下的權利,實際上卻一點實權都沒有,他不能私自做任何的決定,處處受限於人,所以對於諸葛亮他肯定是有不滿的,不可能像表面上那麼和諧。諸葛亮去世之後,他本不想修葺廟宇來祭奠,但是因為眾大臣的提議他才不得不為,如果他真的尊諸葛亮為相父,以父之禮相待,那麼怎麼會對諸葛亮的後事如此無所謂。諸葛亮在《出師表》與《後出師表》裏表達了他對劉禪當政時的不滿,他對劉禪指出種種要求,讓劉禪照他説的做。如果劉禪很聽諸葛亮的話,那麼他又何必寫出那麼多的文章來呢?會寫文章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別人不聽你説話,而你又想讓他聽你説。

所以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還是很複雜的,並沒有表面看到的那麼和諧,劉禪沒那麼聽話,諸葛亮也沒那麼偉大,自古以來君與臣的關係就是最複雜難辯的。

劉璿是劉禪的長子,字文衡,性情敦厚。十五歲時被冊封為太子,輔助劉禪處理朝政。蜀漢滅國之後,將軍姜維投降鍾會。鍾會在平蜀之後,想專權自立,於是和姜維密謀在成都作亂,劉璿就在這場動亂之中,被亂兵殺死。

劉瑤是劉禪第二個兒子,在劉璿立為太子那年,被封為安定王,同劉璿一樣死於動亂。第三子西河王劉琮,於景耀五年生病而亡。第四子劉瓚在延熙十九年被封為新平王,蜀漢亡國後投降。

劉諶,劉禪第五子,也是劉禪七子之中最聰敏之人。劉諶在景耀二年六月,被封為北地王。景耀六年,鄧艾和鍾會分兵攻打蜀漢。鄧艾率領大軍兵臨城下,蜀漢汲汲可危,丞相譙周建議劉禪投降鄧艾。而劉諶力主與國家共生死,反對投降。後因劉禪堅持投降,而覺得十分悲痛,認為自己無顏去見先帝,在祭祀劉備的昭烈廟裏痛苦自己的無奈之後,和他的妻子自殺而死。他對於自己的國家十分忠誠,是有膽色的忠義之人。

劉禪的另外兩個小兒子分明是六子劉恂和七子劉虔。劉恂在景耀二年封新興王,蜀漢亡後和父親劉禪一同投降,劉禪死後他繼承了安樂公爵位。七子劉虔同在景耀二年被封為上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