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蔣介石的真正死因:CIA名醫失手導致血尿

蔣介石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及軍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揭祕蔣介石的真正死因:CIA名醫失手導致血尿

蔣中正受孫中山賞識而崛起於民國政壇,在孫去世後長期領導中國國民黨達半世紀;其於國民政府時代一直居於軍政核心,領導中國渡過對日抗戰與二次大戰,行憲後又連續擔任第一至五任中華民國總統長達27年,但其政治手腕與獨裁統治亦遭受批評。其從政生涯橫跨北伐、訓政、國共內戰、對日抗戰、行憲、民國政府退守台灣及東西方冷戰,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

蔣介石於1975年4月5日去世之後,台灣當局發佈的官方版醫療報告,技巧性地掩飾了若干重要事實,這些事實關係着蔣介石的死亡之謎。1962年到1975年的14年間,台灣當局調集了包括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北“中興醫院”(前身為省立台北醫院)、台北“三軍總醫院”等第一流軍民醫院,最先進的醫療設備、最優秀的醫護人才,成立了舉世無雙的“醫療小組”,不計代價、日以繼夜地照護蔣介石的健康,目的是要延長蔣介石的生命,讓其活得越久越好。

然而,要不是接連幾件外行干預專業,致命錯誤的醫療決策,説不定蔣介石可以活過90歲,“蔣經國時代”將隨之推遲,甚至成為泡影。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後,台灣當局官方為了向全島説明蔣介石病逝的前因後果,發佈了一份名為《總統蔣介石治療休養及逝世經過報告》(以下簡稱《蔣介石治療報告》),值得後世史家注意的是,這份報告的關鍵內容,刻意隱藏了蔣介石死亡的真正原因,多年來,卻從未受到外界的關注。

這份《蔣介石治療報告》,開宗明義就説:

總統蔣介石,身體素健,少有不適,此因蔣介石平日生活極有規律,煙酒不沾,養生有道所致。惟自五十一年起,蔣介石頗有小便不暢之感,經醫診查後,斷為攝護腺(即指“前列腺”,下同)肥大症,此乃年長者常見之疾病,唯必須施行手術始能治癒。嗣經決定於是年三月間在榮總接受外籍泌尿外科專家手術,割除肥大部分之攝護腺。不意於手術後發生尿道炎、便血、尿道狹窄等併發症,此後雖經醫生悉心醫治,各併發症漸次痊可,以後數年蔣介石已體健如常,但因慢性攝護腺炎不時發作,雖屢經醫治,但無法根除。

這份官方版的《蔣介石治療報告》説明了蔣介石從76歲起,即苦於攝護腺肥大症。《蔣介石治療報告》並未進一步説明蔣介石那時的病情,但是,一批老侍衞人員,卻對蔣介石當時的身體情況記憶猶新,蔣介石隨從人員的回憶,足以作《蔣介石治療報告》之細膩補充。

治蔣介石攝護腺肥大,台灣當局求助美國CIA

可以這麼説,蔣介石到台灣之後,他的身體狀況出現了第一階段的警訊,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

因為病症來得太突然,蔣介石起先搞不清楚自己身體發生了什麼問題。症狀最初顯現於1962年4月9日。這一天馬拉加西總統訪問台灣,侍衞人員發覺蔣介石精神不濟,整天苦着一張臉,表情痛楚,這是隨從人員前所未見的。

起先大家以為是蔣介石有心事,情緒不好,一時之間,沒有人清楚原因何在,更沒人敢問。

馬拉加西總統離開台灣後,蔣介石有一天請假沒上班。後來,大家才曉得那陣子蔣介石身體老是不舒服。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咬牙強忍病痛,忍了兩個禮拜,到4月23日,實在因為苦於無法解尿,忍無可忍,只好到“榮民總醫院”做身體檢查。

“榮總”泌尿科主任鄭不非大夫檢查之後,告訴蔣介石,他的攝護腺有過度肥大的跡象,腫大情況趨於嚴重,才會使得排尿難以順暢,有必要儘早進行手術治療,以免因此造成其他疾病。

攝護腺肥大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算是一種老化現象,本不足奇。也有一種説法,蔣介石會有攝護腺肥大之症,恐怕是禁慾的結果。蔣介石傳統觀念很強,認為男人年過古稀之齡,即應着重節慾養生,所以,蔣介石在70歲前後,即與宋美齡分牀而睡,兩人同房而分牀。蔣介石的觀念裏邊認為,男人進入老年即應節制慾望,以保“元氣”。有一種説法,久不行周公之禮,亦是男人犯攝護腺肥大症原因。

也有一種未經科學印證的説法認為,男性若是攝護腺腫大,通常是長壽的象徵。縱使這一説法成立,讓人憂喜參半,但是“御醫”的當務之急,是要解決蔣介石排尿困擾。醫師擔憂小便難以排出,或者小便時涓涓滴滴,將衍生出身體其他器官的毛病。

20世紀60年代初期,鄭不非大夫是“榮民總醫院”最優秀泌尿科專科醫師、泌尿科主任,其他像“榮民總醫院”院長盧致德、外科部主任盧光舜等名醫,也都是台灣早年一等一的醫學專家。如果依科別專長而言,泌尿科主任鄭不非絕對可以勝任為蔣介石切除攝護腺肥大組織的任務。

但是,兩個微妙的因素,促使鄭不非沒有接下這項重大任務;儘管鄭不非具有施行攝護腺手術的豐富經驗。一般“榮總”醫師聽到要為蔣介石動手術,顧慮他是島內頭號人物,即使攝護腺手術並不是大手術,畢竟天底下沒有百分百成功的手術,萬一失手,難保不遭受責難甚至更嚴重的下場。茲事體大,“御醫”們不免多所顧忌,把為蔣介石開刀視為畏途。如若稍有閃失,不僅飯碗不保,恐怕還有牢獄之災。

蔣介石將身體檢查結果,回士林官邸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宋美齡,蔣介石提及動手術之事。宋美齡強烈反對貿然開刀,曾請蔣介石稍安勿躁,應先由孔宋家族,就近在美國延請第一流名醫權威,專程來台為蔣介石診治或動刀。一向篤信遠來和尚會念經的宋美齡,自然不贊同讓中國醫師動手術,主張應該聘請權威的洋醫師。

這次攝護腺肥大病症,來得太突然,來勢洶洶,蔣介石排尿不順,身體很不舒服,宋美齡力勸蔣介石忍一陣子,等孔宋親人在美國就近延請名醫來台,再行開刀不遲。蔣介石聽説還要再等一陣子,當場氣得想翻臉,説:急驚風不能等慢郎中,排尿不順造成的膀胱不適,已經讓他連一小時都不能再忍耐。宋美齡多方勸解無效,只好採取最快速的方式,商請美國中央情報局外圍組織--“西方公司”在台灣的負責人,急電請琉球美軍徵調一位攝護腺專科大夫,來台灣為蔣介石開刀。

CIA名醫失手蔣介石血尿驚魂

這位來自琉球美軍基地醫院的非洲裔美國醫師,是世界知名攝護腺權威醫師奈斯比的得意門生。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協助急召之下,這位美軍醫師在兩天後趕抵台北。1962年4月27日,這位攝護腺專科醫師進駐台北“榮民總醫院”。因為攝護腺切除手術並不是什麼大型手術,相關的手術器械都很輕便,全是由美軍醫師隨行從琉球攜帶來台。

蔣介石開刀之事,在當時台灣是絕對機密,不得外泄,以免“影響民心士氣”。基於保密考慮,台北“榮民總醫院”安排蔣介石在“總統”病房(六號病房),施行攝護腺手術。最初的六號病房,是在“榮民總醫院”舊的三層樓主建築的一樓,當年,六號病房擁有台灣最頂尖、最先進的醫療設備。

這是蔣介石到台灣以來,第一次進行外科手術,“榮總”六號病房醫護人員全員備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內視鏡手術刀,伸進尿道深部

治療攝護腺腫大,60年代有兩種主要的手術方法。一種是傳統的外科手術法,直接在患者的下腹部,靠近生殖器的部位,切開一個口子,割除腫大的攝護腺組織。另一種手術法,是使用當時尚屬先進技術的“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切除多餘的攝護腺肥大組織。這種“內視鏡攝護腺肥大刮除手術”的方式,是用一根粗鐵絲狀的管狀內視鏡手術刀,探伸到尿道深部,藉着內視鏡,在尿道深部切除腫大的攝護腺組織。

60年代最擅長施行“內視鏡刮除”手術的,正是美國攝護腺權威奈斯比醫師。而這位非洲裔美國軍醫,施行的正是奈斯比醫師傳授的“內視鏡攝護腺肥大刮除手術”。受限於專業訓練和儀器設施,台灣還沒有醫師嘗試作這類手術,“內視鏡刮除法”的優點,不會在病患的肚子上留下開刀的刀疤,流血量也較一般外科手術少。老輩人的觀念,在身體上動刀口,有損元氣。蔣介石聽聞醫師提示,“內視鏡刮除法”不留刀口,不必流太多的血,不致損及元氣,當然欣然首肯。

施行“內視鏡攝護腺肥大刮除手術”,固然是一項小手術,卻無法克服麻醉問題。因尿道和攝護腺的部位,不宜施打局部麻醉劑,更不能因為施行這項小手術,大動干戈,搞全身麻醉。所以,顧慮病人生命安全,這項手術通常都不實施麻醉。

蔣介石咬牙切齒,忍痛挨刀

據目擊手術進行的官邸隨從事後透露,蔣介石開刀當天坐在一張手術椅子上,醫師請蔣介石褪去褲子,以45度角斜躺之姿勢坐在椅子上,雙腿張開之後,美國醫師在蔣介石的膝蓋上鋪上一塊消過毒的綠布,隨即展開手術作業。

據醫護人員事後轉述,當那位美軍黑人醫師把一根粗鐵絲狀的管狀“內視鏡手術刀”,鑽進蔣介石的尿道口之後,蔣介石痛得咬牙切齒,雙手緊緊握住椅子把手,臉部肌肉抽搐,狀甚痛楚。位在陰莖內的尿道,是男性身體器官當中,最敏感、最怕疼的部位。試想,在毫無麻醉的情況下,醫師直接以一根像是鐵絲的內視鏡手術刀,慢慢伸進尿道深部,切除肥大的攝護腺。“鐵絲”慢慢沿着尿道往前挪動探索推進,疼痛難捱的程度,絕非筆墨所能形容。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忍痛忍到手術完成,滿頭大汗,衣衫盡濕,他的忍功足可與三國時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相比擬。

在“榮民總醫院”第六號病房,據在一旁陪侍,並親眼目睹手術進行的“榮總”醫護人員回憶,蔣介石忍痛的能耐驚人,美國醫師拿着那根鐵絲狀的“內視鏡手術刀”伸進蔣介石體內時,雖然流血量不多,但也染紅了好多紗布。據轉述,他居然連吭都沒吭一聲,從頭到尾都沒講一個“疼”字,手術完成之後,也不需攙扶,堅持自己走回病牀休息。

“內視鏡攝護腺肥大刮除手術”全程約僅半個多小時,但蔣介石已經面帶蒼白,嚐盡苦頭。手術完成之後,接連幾天解出來的尿液,都夾帶大量鮮血,令蔣介石觸目驚心。蔣介石忌諱見血光,因此,他開完刀接連好一陣子心情不佳。

手術後幾天之內,蔣介石感覺尿道部位疼痛難過,排尿時更是劇痛難受。幾天之後,疼痛感才逐步好轉。也有侍衞人員回憶稱,手術完成後,蔣介石曾在“榮民總醫院”住院五天,調養病體,連續注射好幾天的營養和消炎針劑,確認身體沒有發炎反應,才順利出院。手術後,蔣介石始終在官邸靜養,足不出户,直到兩個禮拜之後,才恢復散步等日常活動,並逐步恢復上下班。

不料,手術後的一個半月,到了6月9日,蔣介石出席胡宗南將軍安靈告別儀式,回到官邸之後,卻像中了邪似的,又出現嚴重血尿現象。其實,這就是官方版《蔣介石治療報告》所謂的“手術後發生尿道炎、(小)便血、尿道狹窄等併發症”。蔣介石當時並不清楚,這種尿道炎反應,實際上是“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帶來的術後反應,是這項手術技術不夠完善造成的,並不是原發性疾病。蔣介石卻因而緊張不已,連忙找“御醫”鄭不非想辦法。

鄭不非知道出了什麼問題,可是一時之間,“御醫”們也不能馬上徹底解決問題。

蔣介石尿血驚魂,宋美齡又請洋醫

剛好宋美齡的弟弟宋子安那陣子來台灣度假,他和宋美齡、蔣介石商量之後,自告奮勇緊急返回美國,親自邀請美國攝護腺權威醫師奈斯比。

有錢能使鬼推磨。1962年7月初,宋子安專程請來了奈斯比,並且即刻進行檢查,瞭解血尿的原因。7月7日,奈斯比大駕光臨台北“榮民總醫院”,為蔣介石施行第二次手術--痛得要人性命的“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蔣介石再次飽嘗關二爺的“刮骨療傷”之痛,不同的是,關二爺挨刀的部位是手臂,蔣介石挨刀的地方可是男人最敏感怕疼的尿道。

奈斯比開刀,宋美齡、宋子安姐弟信心滿滿,總以為都把洋和尚的祖師爺請來了,還有什麼疑難雜症醫不好的?挨完“刮骨療傷”之苦的蔣介石,也滿心期待奈斯比如華佗再世,妙手回春。

洋華佗不靈,宋美齡傻眼

就在奈斯比這位洋華佗動完二次刀之後兩個禮拜,蔣介石血尿是好些了,可卻發起了高燒,體温燒到40℃,這下子嚇壞了宋美齡,心想,我的洋華佗也不行,這還有誰能救蔣介石啊?她除了祈禱上帝,已經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來。

上帝果然眷顧奈斯比和蔣介石,就在奈斯比去了一趟日月潭,在風光絕美的湖濱旅館“涵碧樓”住了幾宿之後,放鬆情緒之即,蔣介石的宿疾居然不藥而癒。蔣介石開心不已,邀了宋美齡乘小划子遊湖,盪船沉醉於秀麗山水之間,惱人的病痛完全被拋諸腦後。

接下來幾個月,日子平靜如昔。可是到了1963年春天某日清晨,蔣介石早起解小便,他摸黑拿手電筒照看馬桶,又嚇得面色如土--又解血尿了!

蔣介石憂心如焚,又聯想起痛徹骨髓的“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心緒不寧,一大早也沒上班,直接找來一位“御醫”詢問老問題,“御醫”好言安慰蔣介石一番,隨之作了一段分析,這分析基本上並不想否定洋華佗奈斯比的醫術,但明眼人一聽便知其意。“御醫”説,“問題應該是出在頭一回給您老人家開刀的那位美軍軍醫,他開刀沒有開乾淨,奈斯比大夫來開第二次,沒法子彌補第一次開刀的疤痕。還有一點,可能也是您太勞累了,開刀之初,您太急着銷假上班,開刀的刀疤沒來得及復原,才會間歇性出血。

日後在和”御醫“熊丸談及蔣介石的攝護腺問題時,宋美齡對第一位為蔣介石做攝護腺手術的那位黑人美國醫師,似乎頗有微詞。宋美齡説:後悔當初沒有阻止”總統“不要動攝護腺手術。她説:“先生的個性太強,決定一定要開刀,我勸他等一等,要從美國為他請最好的醫生來,先生始終不聽,我只好由他去。後來,看到那位美軍準備手術時,竟十分不鎮靜,以致手在發抖”。宋美齡又稱,她本應阻止蔣介石不要開刀,又怕勸阻蔣介石,違反蔣介石的本來意志,怕他又要大發脾氣,所以就忍下不提,多年之後想起此事,懊悔莫及。

就從1962年起,一直到他晚年時期,每年大約農曆春節過後,春暖花開時節,蔣介石就會發生血尿症狀。貼身人員見蔣介石神色倉皇從廁所走出來,就可以推測八成蔣介石的“月事”又來了。醫師透露,蔣介石之所以會有血尿症狀,與手術後遺症造成慢性攝護腺炎有關。

蔣介石見血色變,有時不免失之於過度緊張。有一回,蔣介石臉色倉皇從廁所裏徐徐走出,手上拿着一個裝着尿液的小瓶子,遞給副官説,“你把這瓶子拿給某醫官,問他這尿裏有幾個紅血球?”副官奉命唯謹拿着那瓶尿液,小心翼翼拿到醫官辦公室,告訴值班醫官,“先生要我拿這尿,讓你們看看裏頭有幾個紅血球?”值班的醫官搖搖頭説,“我昨天剛幫他驗過尿液,沒有血跡反應,你把尿倒到馬桶裏吧!”副官嚅嚅然退出醫官辦公室。顯然,連“御醫”都覺得蔣介石緊張得過頭了。

真所謂“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繩”。兩次“刮骨療傷”之苦,讓蔣介石杯弓蛇影,終生受罪。開攝護腺刀,是蔣介石第一次健康亮紅燈,使蔣介石心理上蒙上重大陰影,其實這病症並非致命之症。後遺症是不是前面那位黑人醫師或是奈斯比造成的,很難搞清楚。不論如何,蔣宋家族依舊對洋醫師堅信不疑,照舊凡洋必拜,凡洋必好。

宋美齡的崇洋心態,正中蔣介石“御醫”們的下懷,他們樂得清閒,又不用擔責任。但是,蔣介石“御醫”羣還是得經常面臨天人交戰的情況。

1967年間,就讀陸軍官校的蔣孝勇,野外出操時扭傷了右腳腳踝,從鳳山請假回台北。某日,“榮總”骨科權威醫師鄧述微,奉召去見蔣經國;那天蔣孝勇也拄着枴杖坐在一旁。

蔣經國笑問鄧述微:“孝勇腳踝傷勢有何診治高見?”鄧述微醫師説:“根據孝勇的X光照片看來,當然應該動手術。”蔣經國問:“那你是不是可以負責動刀呢?你是台灣第一把手啊!”鄧述微和蔣經國平日時常在一塊兒閒聊,彼此交情不錯,可是,顯然鄧述微明白給台灣島上“第一家庭”成員動刀,非同小可,不可以輕易允諾。他謙辭再三,説:“承蒙教育長看得起,我會盡量想辦法延請最好的美國醫師,替孝勇主刀。”

遠來和尚不見得個個會念經,為蔣孝勇動手術的又是美軍軍醫,手術結果照樣不理想,蔣孝勇走路還是得拄枴杖。

從蔣孝勇的手術經驗中,蔣經國恍然大悟,中國人害病需要動手術,還是找中國醫師為妙,只有中國醫師最懂中國人的體質。在蔣家和孔宋家族裏邊,也只有蔣經國不是那麼凡洋必拜,他相信鄧述微有足夠的專業技能為蔣孝勇開腳踝。他説:“不用再客氣,請你主刀如何?”鄧述微還是謙辭不已,蔣經國看出鄧述微有難言之隱,繼續追問,無奈之下,鄧述微只好實話實説:“就是因為孝勇是您的公子,所以我不敢開。”蔣經國笑答:“那很簡單,你就不要當他是我兒子嘛!”鄧述微苦笑着説:“孝勇確實是你兒子啊!”

最後,鄧述微難再推辭,只好親自為蔣孝勇開刀,腳踝傷勢終獲根治,這證明了中國人身體上的毛病,還是找中國醫生看最保險。

連蔣孝勇“皇孫”、“榮總”“御醫”都不敢輕易動刀,更何況是蔣介石本人?

接電話換尿袋

蔣介石動完兩次“內視鏡攝護腺刮除手術”以後,最初兩三個禮拜,仍飽受掛尿袋之苦。術後,其尿意控制能力比較差,醫師為他接了一根橡皮管子,通到一隻小型塑膠尿袋,如此,方能不致因尿失禁而弄濕衣褲。平時蔣介石上班時,尿袋必須綁在大腿部位,外表不露痕跡。若是接見賓客或召見官員時,每隔一個小時,隨從人員必定會偽稱:“報告總統,您有一通越洋電話,要請您去接。”暗示蔣介石上廁所傾倒尿袋內的尿液,免得尿袋滿溢。

包括兩位攝護腺專科醫師,蔣介石到台灣來之後,共延請過五位外籍醫師為蔣介石治病,除了1972年,由“榮民總醫院”盧光舜大夫請來的心臟病權威餘南庚博士,頗有成效,其他四位外籍醫師診治的效果,似乎都很一般。縱使如此,孔宋家族依舊不斷給宋美齡進言,推薦美國名醫。宋美齡有“遠到的和尚會念經”的偏見,總認為中國醫師比較“退板”(上海話,檔次不夠的意思),哪怕是小手術,也不想讓中國醫師碰。

除非是緊急情況,宋美齡才不得不請中國醫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