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女軍人形象排行榜 十大女軍人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從冷兵器時代開始,女人的身影就千姿百態地出現在戰場上。於是,後世才有了這麼多剛強如男子卻又有着嬌媚本性的女軍人形象。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即便是這些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也被描繪的如此豐滿、傳神。這些女人點亮了灰暗的戰場,卻也更加凸顯了戰爭的無情。

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女軍人形象排行榜 十大女軍人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女軍人形象,與您一起回顧冷兵器時代那些英姿颯爽的身影。

NO1. 婦好

1936年6月,人們在河南安陽商朝遺下的17000多塊龜骨中,發現有200多塊用甲骨文記載了一個叫“婦好”的女人的事蹟。

這一萬多塊龜板幾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時期,武丁,是商朝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隨着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漸漸發現,在武丁一朝中,有個揮之不去的人物,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上多次出現,她叫“婦好”。

人們開始破解這些甲骨文的祕密。有一條卜辭記載,“婦好先共人於龐”。它的含義是,在戰爭前,婦好先在一個叫做龐的地方徵兵。

“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這條卜辭中説,婦好領了3000兵馬加入了國王萬人的軍隊,一起去征伐遠方的國家。這是甲骨文中的最大一次戰爭,戰鬥的一方商帝國動用了上萬人的軍隊。這在3000年前的青銅時代,是一次了不起的壯舉。

有關婦好的卜辭發現得越多,人們對她越感到驚訝:她是國王麾下的一名女將,不僅能夠統兵作戰,而且還有屬於自己的領地。婦女領兵打仗,並且能夠成為一方諸侯,這在3000年內聞所未聞。商王朝,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朝代?它為什麼能給予婦女如此大的權力和信任呢?是商代推行男女平等的觀念,還是婦好並非是一個等閒的人物呢?

不久,人們發現了婦好的另一個身份:她是國王武丁三位合法妻子之一,是一位尊貴的王后。

NO2. 荀灌

晉平南將軍、襄陽太守,都督江北諸軍事,曹操重要謀士荀彧之後荀崧女荀灌,她自幼好騎射,在宛城被數萬胡騎圍困時,以十三歲稚齡,率十餘死士突破重圍,請來援軍,解宛城圍。(見《晉書。列女傳》)

荀灌(303-?),西晉潁川臨潁(今河南臨潁縣)人,是我國古代智勇雙全的女英雄。她13歲時,便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荀灌的父親荀崧,是襄陽太守。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歡迎的事,同時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對荀崧不滿,為報私仇,經過一番密謀策劃,發動了一場叛亂。杜曾突然帶領重兵包圍了襄陽城,揚言破城之後要殺掉太守荀崧,還要殺盡那忠於太守的人。荀崧公正無私,為官清廉,深受襄陽老百姓愛戴,他們和守軍一起拼命抵抗。杜曾每天指揮部下攻城,死傷無數,仍不罷手。雙方對峙日久,城裏糧草一天比一天減少,守城的軍民死傷人數一天比一天增多。荀崧心急如焚,對部下説:“坐以待斃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派人突圍出去,向平南將軍石覽求援才行。我待他不薄,只要他知道我的危急處境,必定會發兵來救襄陽。”話雖這樣説,可是,那眾多的叛軍重重包圍,連一隻鳥兒也難飛出城去,怎樣突圍求救呢?兩天過去了,還沒有一個人自告奮勇突圍搬救兵。

情勢更危急了,荀崧決定自己突圍求援。眾將士不讓太守去,一個個苦苦相勸。這時,13歲的小女兒荀灌推開眾人,走上前來。她説:“父親重任在身,正在帶領襄陽軍民戰鬥。你是頭兒,怎可隨便離開?還是讓女兒突圍求援吧。”父親知道女兒從小跟着自己習武,早就練出了一身好功夫,刀槍劍戟也很嫻熟,但是擔心她人小力單,難當大任。荀灌急了,懇求説:“襄陽危在旦夕,難道我們都情願等死不成?灌兒雖然年幼,卻有破敵妙法。”

荀崧不以為然地説:“那你就説説看,是何妙法?”

荀灌説:“叛軍攻城太急,幾天以來已經疲勞不堪。我已經觀察到了,他們白天組織還算嚴密,到了夜間,防守便鬆弛了。我只要帶領少數武藝高強的軍士,乘其不備,深夜突圍,又有何難?”

荀崧答應了她的請求,下令選拔精悍驍勇的軍士,隨荀灌突圍。

深夜,荀灌手執利劍和十幾個武士騎馬衝出城外。叛軍都在睡大覺。等巡哨的發現時,荀灌已衝出包圍。荀灌一行急馳而去,很快到了平南將軍駐地。石覽問明情況後,便説:“你們先吃飯休息,等會兒再商量破敵之計。”荀灌不肯吃飯,生氣地説:“將軍,您沒聽人説,救兵如救火嗎?還是請迅速發兵,解救襄陽城吧。”石覽説:“叛軍兵力雄厚,只靠我的軍隊恐怕一下子難以擊垮他們,必須請求南中郎將周訪同時出兵,合力破敵。”荀灌説:“我這就寫一封求援的書信。”她代替父親寫信件,請石將軍派人速送周訪。信上寫着:“萬一襄陽失守,叛軍必然氣焰更加囂張,傾巢而犯近鄰,將軍必將首當其中,那時滅頂之災在所難免。如將軍肯發兵援救襄陽,平南將軍石覽願同將軍結為兄弟,共同舉兵,合力擊破杜曾叛軍。”周訪被信中的道理説服了,馬上派兒子周撫帶精兵三千,和石覽的援軍一起,飛馳襄陽。荀崧見援兵已到,率城裏守軍衝殺出來。杜曾兩面受攻,雖奮力抵抗,仍傷亡慘重。他見勢不妙,倉皇撤兵而去。

襄陽軍民得救了。荀崧親自到城外迎接平南將軍石覽和周撫,感謝他們的援救。石覽將軍拉着荀灌的手,對荀崧説:“您有這樣一個智勇雙全的好女兒,真是令人羨慕。”周撫也説:“襄陽解圍,百姓得救,小荀灌應該是第一個有功之臣,可敬可敬!”

NO3.符登妻毛氏

符登妻毛氏,符登系前秦主符堅族孫,符堅死後,率前秦殘餘軍隊與姚萇繼續周旋,他的妻子毛氏美而壯勇善騎射,她率的軍隊被姚萇軍包圍,營壘陷,猶彎弓跨馬,率壯士數百與姚萇軍交戰,殺賊七百,終因眾寡不敵,為姚萇所俘,姚萇悦毛氏有姿色,欲納之,毛大罵姚萇,萇怒而殺之。《十六國春秋。前秦錄十。符登》

NO4.花木蘭

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蹟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花木蘭其人其事僅限《木蘭辭》中,縱觀南北朝、隋唐諸史並無記載,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爭議。

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説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裏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説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説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原文為12年,是虛指)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辭》被列入中國小課本,被千千萬萬的青年學生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着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衞國家,可歌可泣。

人們為了紀念花木蘭,在虞城縣內還建有木蘭中學、木蘭火車站、木蘭賓館、花木蘭度假村、花木蘭產業集團、花木蘭民兵連。商丘市還組建有花木蘭武術協會、花木蘭盤鼓隊、花木蘭舞龍隊。每年的四月初八,木蘭的生日,人們前來祭祀,人山人海,廟會盛大。

現在,巾幗英雄花木蘭的名子不但在我國家喻户曉,而且由於美國迪斯尼公司耗巨資製作的卡通片《花木蘭》的巨大影響,她的美名已傳遍了全球。美國新聞媒體賦詩稱讚“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河南通志》:“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人為之立廟”。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説:“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策勛十二轉。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鹹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衞兵振旅還,以異事聞於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以死誓拒之。勢力加迫,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諡也……”明人劉惟德著《韓木蘭(娥)傳》載:“少女木蘭,姓韓,原名娥,四川閬中人。”

NO5.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竇皇后)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記錄其事蹟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

南北朝在隋朝統一之後不久,中國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狀態。這次分裂的時間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淵只用了7年時間就擊敗羣雄,再一次統一了天下。李淵能當上皇帝,固然與他個人的條件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他實在生了一羣傑出的兒女。這羣兒女中功績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兒平陽公主。

李淵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武將柴紹為妻。有子柴哲威、柴令武,柴令武后娶唐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為妻。柴紹在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謀略出眾,善於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勞。消滅唐朝最後一個對手樑師都他還是主將。婚後,柴紹攜妻定居長安城。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淵決定起兵。而當時李淵的勝出機會並沒有多大。他的地盤在遙遠的山西邊境,遠離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手下兵力也不足,不過萬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長安,身邊只有一個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領兵離開自己的防地時,對外宣稱是為了到江都去接應被困在那裏的隋煬帝,可是他的行軍方向卻直指首都長安。這種“掩耳盜鈴”當然瞞不過長安的隋朝官員。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的家人。逮捕名單中就包括了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

形勢危急,平陽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議,決定分頭行動,柴紹直奔太原,而平陽公主則在後方進行各種安排。她很快動身回到鄠縣(今陝西户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當地的產業變賣,賑濟災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很快李淵起兵的消息就傳來了。平陽公主聽到這個消息,決心要為父親招募更多的軍力。

她到處聯絡反隋的義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裏,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當時他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家僮馬三寶前去遊説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了什麼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願做平陽公主的手下。平陽公主收編了何潘仁後又連續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率領的義軍不但打敗了每一次進攻,而且勢如破竹,連續攻佔了户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義軍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不住他們,何況其兵源還來自原本不相統屬的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為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績,足見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裏,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娘子軍威名遠揚,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來。不久,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就超過七萬人了。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就曾經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地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於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幕府。11月他們兵打一處,很快就攻克了長安。

平陽公主在關中行動的意義對建立李唐王朝來説是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的。唐王朝建立後,李淵將自己這位才略出眾的愛女封為“平陽公主”。

攻克長安之後,平陽公主再交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勞。因為李淵當時雖然拿下了長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個關中,他的四周都是敵人。穩定長安後,李淵立刻掉頭對付據有隴西之地的薛舉和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李淵命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來掃蕩這些勢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滅王世充。這一役唐軍圍城打援,把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一起幹掉了。這幾仗柴紹都曾參與。如果説平陽公主這時在長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為傑出的將領,她當然是要參加這些決定大唐命運的決戰的。

有人説,李世民轉戰西北掃蕩隋朝殘餘勢力時,主要就是依靠平陽公主和娘子軍的參戰,才能連克強敵。竇建德覆滅後,餘部推劉黑闥為首領,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們北聯突厥,不到半年盡復竇建德舊地。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娘子關位於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才更名娘子關。山西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從這裏進入山西。

長安之戰後,平陽公主的事蹟就不再見於史籍。直到6年之後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了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於她的葬禮與眾不同,平陽公主是以軍禮下葬的。諡曰昭。

平陽公主,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

NO6.穆桂英

臨漳高夾河村迷魂陣的傳説

穆桂英,戲曲及小説《楊家將》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説《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説《楊家將通俗演義》中人物。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藝超羣、機智勇敢,傳説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衞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戲曲及小説《楊家將》中人物。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曾生擒楊宗保,並招之成親,成為楊家將之一員。大破天門陣之後,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峽(今古浪峽)遭到西夏的阻擊。為了探測敵情,穆桂英帶了兩名女將,沿一條小道爬過一座山頭,穆桂英向峽口瞭望,只見峽口處密密麻麻到處都是西夏的兵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陣密集的冷箭射來,穆桂英等三名女將當場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幾名女將見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趕緊一起上來救援,但是懸崖實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楊門功夫最好的女將爬了上去。由於寡不敵眾,女將們最後全部犧牲在崖頂。穆桂英死後她和其他幾位女將的首級被西夏人割去號令,無頭屍體則拋到滴淚崖下。後來楊家從另一路進攻的女將楊滿堂率領援兵趕來將穆桂英等人的無頭屍體收殮安葬,這就是楊家將墳。佘太君聞訊趕來祭奠,追悼亡靈,悲慟而哭,聲震山嶽,感動了鷹嘴山崖,山神流淚不止,淚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滾下。後來,此崖就被人們叫做“滴淚崖”。現在當地還有滴淚崖、楊家將墳等等古蹟。

衞聚賢撰《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以為,穆姓實為是楊文廣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語的音轉。亦有人認為楊宗保和穆氏真有其人,由年齡推斷《宋史》記載有誤。

穆桂英的主要功績:

抗遼---大破天門陣,痛殲遼國蕭太后親率的侵宋遼軍主力,此後遼軍再也不敢南侵,遼宋邊境再無大戰事。

徵西---穆桂英率12寡婦徵西,大獲全勝,西夏議和臣服。

平南---廣西儂智高叛亂,穆桂英及夫楊宗保掛帥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亂。

穆桂英戰功卓著,被宋朝廷封為渾天侯。

NO7.唐賽兒

唐賽兒(1399~?),女,卒年不詳,明代農民起義首領,蒲台縣西關(今濱州市蒲城鄉)人。

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唐賽兒以白蓮教為名義,自稱“佛母”,祕密往來於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州縣,借傳白蓮教發動羣眾,組織起義力量。

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組織農民軍數千人,於青州卸石棚寨起義。

起義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青州衞都指揮使高風的官軍,青州以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和卸石棚起義軍聯為一起,共約萬人,分兵攻打宮州,日照、諸城、壽光、安丘、郎墨等州縣,“毀官衙、燒倉庫”,殺富濟貧,官吏紛紛逃命,告急文書傳至京師,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賽兒怒斬來使,於是明朝廷又派遣總兵柳升、都指揮劉忠帶領京營兵馬來鎮。

唐賽兒抓住柳升狂妄輕敵的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柳升信以為真,起義軍趁機於夜間向防備薄弱的敵大本營猛攻,打亂了敵軍,劉忠中箭斃。天亮後,柳升得知中計,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打,趕到山寨時,起義軍已經轉移。

唐賽兒安然脱險,使明成祖十分惱火,一方面嚴懲地方官員,又令各地緝拿唐賽兒。後懷疑唐賽兒削髮為尼,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但“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

今在她的故鄉舊址蒲湖主島上建有“唐賽兒紀念祠”,並在附近的濱州黃河大橋北端建有她的戎裝塑像。

NO8.秦良玉

“四川營”與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末馳名巴蜀的巾幗英雄,執戈馬上,縱橫馳騁,一時聲聞遐邇。《明史》將她入傳,其述頗有傳奇色彩:“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遠所憚。”

秦良玉乃四川忠州人(忠州出過戰國時巴國“斷頭將軍”巴蔓子和三國時不肯投降的老將嚴顏,此地忠義衍成風氣,故名“忠州”),自幼與兄弟比肩習武,兼讀兵法。20歲之前即精於騎射。且膽智過人,又擅詞翰,以嫻雅儀度與善武知兵名於時,當時四川石柱宣撫使馬千乘極敬慕她,在秦良玉20歲時,兩人結為伉儷。明末外警頻頻,為衞護桑梓,夫妻訓練家鄉子弟為戎旅,以備保家衞國之用。所部稱“白桿兵”,士卒皆以白木為矛杆,柄設鈎,尾結環。川蜀多山,軍伍攀巖越壁,以矛上鈎、環相銜,故而行軍疾速,往往出其不意,百戰不殆,威名遠播。

不幸馬千乘後被宦官誣陷,死於獄中,後秦良玉“代領其職”。時值女真崛起,屢興邊釁。明萬曆四十七年女真興兵侵掠遼東,明軍慘敗,“京師大震”。朝廷急調勁旅,秦良玉奉詔督師北上,與清兵大戰。此役中秦良玉之兄秦邦屏戰死沙場,其弟秦民屏、愛子馬祥麟皆受重傷,所部子弟兵殉國者極多。京師解危後,秦良玉便率部返回家鄉。

崇禎三年,清兵入關,北京再次告警。崇禎急詔天下兵馬“勤王”。秦良玉“奉詔勤王,出家財濟餉”,日夜兼程北上,馬未解鞍,立即與清兵激戰,先後會同友軍收復灤州、遵化等地,再次解除了北京之危。由於秦良玉抗擊外虜有功,崇禎皇帝“優詔褒美,召見平台”,賜她“三品服色”及綵緞、羊、酒等物,還親自寫詩四首賜贈,以示褒彰。這即所謂“平台賜詩”的“曠典”。詩云:“學就西川八陳圖,鴛鴦袖裏握兵符。古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其二:“蜀錦戰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其三:“胡虜飢餐誓不辭,飲得鮮血帶胭脂。凱歌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時。”其四:“憑將箕帚掃虜胡,一派歡聲動地呼。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詩未必皆佳句,亦不免誇張,因為那時秦良玉已是半老之婦了,但於秦良玉颯爽英姿之描繪卻也不無生動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秦良玉不僅名震巴蜀,也遺譽京華。她在保衞北京之役後,曾駐軍於北京城內。因描繪卻也不無生動之而留下了一些遺蹟。一些野史筆記如《藤陰雜記》、《宸垣識略》、《燕京訪古錄》等皆有記載,並説她勤王之後“駐兵於宣武門外四川營。其遺址,川人乃築會館以祀之”。

四川營現為北京胡同名,今位於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路北。衚衕內有四川會館,祠堂內中央原有一木龕,懸秦良玉戎裝畫像,牌位書“明太保秦良玉之位”。龕前還有楹聯曰:“出勝國垂三百年,在劫火銷沉,猶剩數畝荒營,大庇北來桑梓客。起英魂於九幽地,看遼雲慘淡。應添兩行熱淚,同聲重哭海天涯。”門外有橫匾書曰:“蜀女界偉人秦良玉駐兵遺址”十二字。

民初此地曾設女子學校,現今四川會館已為民宅,匾額、楹聯均毀之不存,唯秦良玉戎裝畫像幸由北京文物部門保存。

NO9.梁紅玉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妓女可以憑藉自己“不讓鬚眉”的才能,調動槍桿,應對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愛國女將軍——兩宋之交的梁紅玉。

妓女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羣體,她們靠賣身為生,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很難有妓女會得到後人的尊重,但也有極為罕見的特例,妓女照樣可以憑藉自己“不讓鬚眉”的才能,調動槍桿,應對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愛國女將軍——兩宋之交的梁紅玉。

梁紅玉的家世不詳。她的事蹟在正史上主要記錄在她丈夫韓世忠的傳記中。由於韓世忠在宋史中被稱為南宋“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為尊者諱,對梁紅玉也只稱其為“梁氏”而不提她的名字。梁紅玉的出身眾説紛紜,有些書上説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過大官。另一些書則説她是江蘇淮安人,淮安現在還有紀念她的祠堂。南宋人羅大經所著《鶴林玉露》一書曾記載:“韓蘄王之夫人,京口娼也。”韓蘄王即韓世忠。後來元人脱脱等編修的《宋史》在記述梁紅玉事蹟的時候,對她的籍貫出身隻字不提。清乾隆年間的《山陽縣誌》記載:“樑流落為京口娼家女。”由以上資料我們可得知:梁紅玉在嫁給韓世忠之前,確實做過妓女。

中國古代歷來有官娼和私娼。官娼就是官家開辦的妓院。也就是由國家管理,專門為政府官員和軍人服務的官辦“三陪”女郎。關於梁紅玉的風塵出身,最流行的説法是:梁紅玉生於北宋末年,因為姊妹較多,家境貧困。時淮安境內水田縱橫,盛產蒲草,梁紅玉少年時便和家人一起,編織蒲包賣錢度日。不久,金兵大舉南侵,楚州兵荒馬亂,梁紅玉便和家人及大批難民流徙京口,並淪落為娼家之女,做了“營妓”,也就是説軍中藝人,以舞劍彈唱為生。做“營妓”的梁紅玉,是否為“娼”,是否賣身,現在已無從考證了。

梁紅玉與韓世忠相遇的過程頗有戲劇性。韓世忠是陝西延安人,18歲入伍。《宋史》記載韓世忠“風骨偉岸,目瞬如電。早年鷙勇絕人,能騎生馬駒。家貧無產業,嗜酒尚氣,不可繩檢……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隸赤籍,挽強馳射,勇冠三軍。”

童貫平定方臘後,班師回朝,行到京口,召營妓侑酒,梁紅玉與諸妓入侍,就在席上認識了韓世忠。韓世忠在眾多將領大吹大擂的歡呼暢飲中,獨自顯得悶悶不樂,原來雖然他親手擒獲了方臘,但這件功勞卻讓上司辛興宗搶去了。(“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別帥楊惟忠還闕,直其事,轉承節郎。”《宋史·韓世忠傳》)相貌堂堂,英勇偉岸的韓世忠引起了梁紅玉的注意;梁紅玉那颯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氣也得到了韓世忠的欣賞,兩人各通殷勤,互生憐借,於是英雄美人成眷屬。

當時的韓世忠和梁紅玉,一個是不得志的低級軍官,另一個是歷盡風塵的營妓。在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下,身為“軍漢”的韓世忠的社會地位其實並不比作為妓女的梁紅玉高多少,軍漢配營妓也就順理成章了。從此梁紅玉便隨韓世忠南征北戰,抗擊金兵。

1129年,當時的禁衞軍司令(扈從統制)苗傅和另一大臣劉正彥發動兵變,逼高宗退位,禪位給他年方三歲的兒子,讓孟太后垂簾聽政,改年號為“明受元年”。韓世忠率軍平叛,苗劉二人將在杭州的梁紅玉及其兒子韓亮作為人質扣押,並請梁紅玉去秀州勸説韓世忠,梁紅玉假意應允,但是見到丈夫韓世忠後,梁紅玉不顧兒子安危,以國事為重,勸説丈夫繼續進軍。韓世忠平叛成功後,因勤王救駕有功,高宗親書“忠勇”二字賜韓並擢升為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稱梁紅玉“智略之優,無愧前史,給內中俸以示報正”。給功臣之妻俸祿,這在前史從未有過,梁紅玉為第一人。這也是歷史上,梁紅玉第一次嶄露頭角。

梁紅玉還有着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這一才能主要體現在擊鼓戰金山一役中。

1129年十月,金軍在完顏宗弼(即俗稱的金兀朮)率領下長驅直入,攻入江浙。但遭到各地漢人的反抗。無奈之下,金軍在大肆擄掠之後北返。此時,擔任浙西制置使的韓世忠聽説金軍北撤,便率水軍8000人急赴鎮江截擊宗弼的10萬金軍。由於敵眾我寡,梁紅玉認為敵軍聲勢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敵。兩人經過周密部署,隨即埋伏人馬。韓世忠親率戰船,誘敵深入,梁紅玉則身先士卒,登上十幾丈高的樓櫓,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巔的妙高台“親執桴鼓”指揮作戰。這一戰打得金軍潰不成軍,但韓世忠沒聽梁紅玉乘勝進擊,逼敵就範的意見,麻痺大意,使得金軍沒有被全殲,而是突圍而去。

戰後,梁紅玉不但不居功請賞,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彈劾丈夫韓世忠“失機縱敵”,請朝廷“加罪”。這一義舉,使舉國上下,人人感佩,傳為美談。朝廷為此再加封她為“楊國夫人”。

紹興五年(1136年),韓世忠被任命為武寧安化軍節度使,駐紮楚州(今江蘇淮安)。梁紅玉隨韓世忠率領將士以淮水為界,舊城之外又築新城,以抗擊金兵。由於韓世忠、梁紅玉與士卒同勞役,共甘苦,士卒都樂於效命。經過苦心經營,楚州恢復了生機,又成為一方重鎮。梁紅玉韓世忠駐守楚州十多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秦檜當權後,力主議和。終於和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和議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奪大將的兵權。韓世忠首當其衝,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後被封為鹹安郡王,但是兵權卻越來越小。為了逃避迫害,韓世忠乾脆閉門謝客,整天飲酒作樂。梁紅玉則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兒子身上。她的兒子韓彥直也是一代名臣。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韓世忠逝世。

兩年之後,梁紅玉也去世了,終年51歲。死後與韓世忠合葬在蘇州靈巖山。

NO10.姽嫿將軍林四娘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後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寵妃,雖然平生只參加過一次戰爭,姽嫿將軍林四娘卻因此而被人們稱為“姽嫿將軍”。姽嫿就是美麗的意思,這位年輕貌美的姽嫿將軍,在那次艱難的戰爭中香消玉殞,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間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禎年間,紅粉佳麗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個新嬌娘。她雖在青樓,卻堅持賣唱不賣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絕招:歌罷興酣之時.換上一身精緻的短靠,或舞劍、或弄槍,來上一段精彩絕倫的功夫表演,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絕無僅有,讓尋花問柳的客人大開眼界。這個奉歌獻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憑着獨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膚、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長期習武而練就的豐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紅人兒。

這林四娘一個風塵女子,為何學得了一身絕色的武功呢?原來她出身於武官世家,父親林樞本是江寧府的府官,繼承家技,拳槍劍刀,樣樣精通。林四娘自小隨着父親習武,學什麼象什麼,身手不比父親差到哪裏去。不料在她十六歲那年,父親因所管庫銀被盜而下獄,家人千方百計地打點挽救,耗盡家資,卻毫無結果。母親氣極而死,林四娘無依無靠,最終淪落為青樓歌女。

不久後,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遊幸金陵,來到秦淮河畔尋歡作樂。這朱常庶已是六傳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祐樘的胞弟,分封為衡王,王位世襲,傳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這時的皇帝明思宗,算得來應是王朱常庶的侄輩,如此一來,他便更可恃長逞驕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談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聽説歌妓林四娘武藝超羣,頓時大起雅興,召來林四娘侍宴助樂。林四娘着一身純白鑲金邊的短靠來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習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見林四娘卻猛然一震,眼前這女子,雲鬟高聳,眉目嬌俏,白臉蛋上紅霞勻染,真是一個美嬌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襯出幾分英爽之氣,誰會想到她竟是舞劍弄槍之人呢!林四娘請過安後,開始了表演,只見她抽出腰間佩劍,手腕輕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閃亮的劍花,緊接着,柔韌的長劍上下翻舞,嬌美的身段翩翩翻騰,如蛟龍出水,若驚鴻起舞,越舞越快,最後只見一片銀光閃爍的劍影,不見了花兒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聲叫好,最後還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直衝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後,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邊侍酒,靜坐下來,她嫻靜輕柔,燕語鶯聲,與剛才的形象判若兩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對林四娘大為傾倒,離開金陵時,就帶上了已贖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搖身一變成了王妃。

衡王從林四娘身上發現女子習武別有一番風韻,於是將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組織起,由林四娘為統領,勤練槍劍之術,演習攻守戰術,儼然成了一支娘子軍。林四娘對此十分用心,經常穿起銀質鎧甲,腰佩雙劍,象將軍一般教導和督促她的女兵們;眾女子受林四孃的感染,對武藝兵術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勤學苦練,很快就大有長進。衡王彷彿是這支娘子軍的參謀,經常來視察她們的演練,還不時地指點一番,看到這些昔日弱不禁風的女子,如今竟也翻騰搏擊得象模象樣,衡王十分開心。

三年後,到了崇禎八年,晉陝一帶久旱不雨,饑荒延綿,民不聊生,到處發生變亂。山西的流賊王嘉允大舉向外發展,其屬下的一班人馬由王自用率領攻向山東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來以為自己武功蓋世,兵法更是無人匹敵,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夥人看在眼裏。當王自用的人馬把青州城團團圍住,準備攻城時,衡王一怒之下,親自挺槍躍馬,率領青州守軍主動出擊。但畢竟守軍寡不敵眾,加之衡王的過份輕敵,守軍很快就處在了下風,被賊軍圍困在一個小山崗上,進退不能,形勢十分危急。

城內的官吏眼看王爺出師不利,而賊軍的聲勢越來越大,不由得心驚膽顫,信心喪失,準備開城降敵,以委屈求全。林四娘聞訊後,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毫不顧忌地將官吏們叱責一頓,然後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軍,倡言:“出兵救主,以報夙恩!”

俗話説:“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演練了三年的娘子軍們,雖然心底裏懼怕真刀真槍的實戰,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會有好下場,不如拚上命去一決雌雄,頂多是個玉石俱碎!於是個個磨拳擦掌,披掛上馬,聽從林四孃的指揮。

經過倉猝的編組、整備後,林四娘帶着娘子軍的隊伍出發了,女兵們個個臉上都是一副莊嚴肅穆的表情。城門開啟處,城外的賊軍忽然看到一支裝備齊整的隊伍威風凜凜地衝了出來,待衝到近處,卻見一個個士卒面容姣好,描眉塗脣,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羣娘兒們!”賊兵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同時也就放鬆了警惕。趁此機會,林四娘一聲吶喊,指揮着娘子軍猛地衝入敵陣,刀槍齊下,殺得賊兵屁滾尿流,半天還沒醒過神來。沒料到這羣渾身脂粉氣的小娘兒們竟如此幹練,一定是訓練有素。賊軍將領不得不謹慎起來,揮舞着黃旗,調遣兵馬向娘子軍壓過來。賊兵畢竟人多勢眾又久經沙場,動起真格的來,娘子軍哪裏是他們的對手,一陣猛烈的對陣之後,娘子軍紛紛落馬,最後只剩下個林四娘,林四娘究竟功底深厚,一雙長劍在手,左砍右擋,已砍倒了十幾個賊兵。眼看着自己的部下一個個倒下,林四娘雙眼噴火,越戰越勇,殺得賊兵不敢近身,幾十個人把她的戰馬團團圍住。賊將王自用見只剩下一個女將,長相俏麗,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聲勸降,喊道:“女壯士不必拚命,我放你一條生路!”林四娘哪裏肯吃這一套,拔馬又衝向敵羣,橫掃直蕩,殺倒了一大片敵兵,最後終因體力不支,喪身於敵刀之下。不久後,盧義升帶着大批援軍趕到,打跑了賊軍,解救了被圍困的衡王,平定了戰亂。

衡王回城後,聽説了林四娘及娘子軍的英勇行為,感慨得涕淚長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孃的屍體,衡王撫屍悲哭不已,後以盛禮葬在了王府後花園中。其他戰死的娘子軍也都得到了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