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温如何施法降龍十八掌 助朱元璋穩坐天下

在北京東直門內大街與雍和宮大街的交匯處有處地標叫北新橋,北京地鐵五號線有北新橋站。北新橋名字叫橋,可實際上原來沒有橋,更沒有橋翅,這裏有個著名的鎖龍井民間傳説,而這個傳説就與劉伯温有關。

劉伯温如何施法降龍十八掌 助朱元璋穩坐天下

據説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天下初定。突然有一天朱元璋做了個夢,夢裏説龍王和他説,要把北京的水全部帶走,因為連年的戰爭讓上天憤怒了。於是朱元璋就請教了當時的軍師——劉伯温,劉伯温為防水患,找來當時已經出家的姚廣孝,發現北京城有幾口海眼,通到大海。一口在京西玉泉山鎮的大廟地下,一口在北海被白塔鎮着,還有一口在東直門的北新橋。劉伯温與姚廣孝設計,將龍王鎖在了北新橋的海眼裏,並承諾,等橋舊了,修起橋翅了,路燈朝下不朝上了,就放老龍出來。可人們並沒有修橋,而是在上面蓋了一座嶽王廟,還把這個地方叫做北新橋,因此老龍永遠的被鎮在了井裏。這就是民間傳説精通《易經》的劉伯温施展了“降龍十八掌”的法術。

在民間傳説中,劉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説。相傳,劉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温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温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

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覆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温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贔屓説:“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温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脱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那麼,為什麼劉伯温會被傳得如此之神呢?因為朱元璋起兵時,為掩蓋出身卑微,大量編造個人神話,自稱外祖父是宋朝皇帝的隨扈,通巫術,以凸顯自己才是反元的正宗。為了稱帝,他自稱此前一年曾受道教天神指點,受贈“絳衣、冠履、寶劍”等神物,理當得天下。為了讓這些神話變得更豐滿,朱元璋進一步將“劉邦與張良”的故事也搬了過來,而劉伯温曾效力元朝,在江浙名聲甚大,當時流行讖緯之學(一種迷信),劉伯温恰好是此中高手,種種因素,使他最接近張良的角色,恰好能襯托朱元璋真命天子的形象,而劉伯温也善於就坡下驢,經常編造一些天象的吉言給朱元璋打氣。在朱元璋發佈的詔書中,經常引用相關語言,並刻意突出劉伯温的“先見之明”,説他是當代的諸葛亮,表面看,二人已是如膠似漆。

但事實上,劉伯温在明王朝建立中功勞不算“頂尖級”,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封公者6人,封侯者28人,其中並無劉伯温,後來他只是被封了個“誠意伯”。

千字文有言“高冠陪輦”,百川直譯為“陪伴皇帝得高官”。打天下時被樹立典型,坐天下時卻靠邊站,因為朱元璋對劉伯温的威望頗有忌憚,唯恐對皇權構成威脅。劉伯温晚年屢遭挫折,鬱鬱而終,但還未致身敗名裂,尚算“全身而退”。相反,許多紅極一時的名臣則下場悽慘。朱元璋為政過苛,羣臣敢怒不敢言,往往轉而讚頌那些已經逝去、尚未被污名化的名臣,如徐達、常遇春等,劉伯温也因此“得利”,加上劉伯温後代又是編文集,又是找名手立傳,使劉伯温身後的名聲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