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光緒駕崩後 不是載灃即位而是他的兒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后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在這裏,小編不禁有了疑問。為何光緒帝駕崩後,不是載灃即位而是他的兒子

為何光緒駕崩後 不是載灃即位而是他的兒子?

其實,仔細研究下晚清歷史,就不免看出同治帝死後傳光緒帝已經是兄終弟及,兩代皇帝都是載字輩:載淳載湉,如果載灃再當皇帝那五十年之內就有三個同輩皇帝,第一於清朝禮制不合,第二本來清朝到了這個時候雖然洋務運動使清朝邁入近代化,但畢竟日薄西山亡跡已顯,所以皇帝更迭輩分不往下傳象徵不好。其次,載灃當攝政王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這一切都是慈禧操作的,另外慈禧是不可能讓載灃當皇帝的,因為載灃和光緒關係非常好,也有一種説法是載灃罷黜袁世凱是替光緒報復他。

所以一旦載灃即位完全有可能繼承光緒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這是慈禧為首的守舊派所不願看到的,載灃可是曾去過歐洲遊歷過的,見過西方文明的先進,也對西方新制度是接受的。但如果載灃是攝政王的話,那畢竟是臣子。守舊派節制起載灃來阻力也小些(載灃最終辭去攝政王)總之載灃當攝政王不是他自己説當就當,是慈禧的“懿旨定儲制”決定的!

小編認為,更為重要的是慈禧老佛爺擔心立了成人為皇,將來對她死後不利,成人都有不同政見,而立小孩,一般輔國大臣不敢翻起什麼浪花。而且,她又不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她已經嚐到了無限權力的甜頭,所以要牢牢地把朝廷掌控在自己手中,不希望自己的權力受到一點點的威脅,甚至是失去這種權力的可能性有不能發生。當時溥字輩的溥倫年齡資歷更加合適,朝廷裏支持者比較多。但慈禧生怕有人分走自己手中的權力,於是駁回眾議,仍立幼君。

值得一提的是,決定由溥儀來繼承皇位時,光緒皇帝還沒有死。光緒皇帝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滿意。因為溥儀是自己的親侄子,溥儀的父親是自己的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