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臣嚴嵩的一世罵名到底是因何而來的?

一開始,嚴嵩只是一個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當當了十來年。之後,嚴嵩通過巴結討好同鄉的頂頭上司夏言,在他的舉薦下才平步青雲,之後還被調入了京城任職,見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進入了內閣。不過等到嚴嵩官居高位,他就開始忘恩負義,各種誣陷謀害夏言,慫恿世宗將他罷官,最後踩着他的屍體更上一層,當上了內閣首輔。

大奸臣嚴嵩的一世罵名到底是因何而來的?

除了巴結夏言,嚴嵩更會討好的其實是皇帝。世宗沉迷道教,喜好煉丹等長生不老之術,於是嚴嵩就投其所好,不遺餘力地為皇帝建造齋醮修煉用的宮殿,花費大量精力來撰寫皇帝喜歡的青詞,因此他也被稱為“青詞宰相”。就是因為他懂得朕心善於討好,所以才能在敏感善猜忌的嘉靖皇帝身邊保持恩寵如此之久。嚴嵩自己權傾朝野,他的兒子和黨羽也是為虎作倀,橫行霸道。他們不斷結黨營私,通過貪污、賣官等各種方式斂財,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曾經誇下海口説,朝廷還沒他有錢。

最後,把持朝政二十年的嚴嵩卻突然失去聖寵,又是罷官又抄家,而原因只是一個道士給皇帝做的一次扶乩,説的一句話而已。嚴嵩從小勤奮好學,為官後也一直筆耕不輟,所以他也練就了一手好書法。嚴嵩的書法不僅在當時明朝堪稱一絕,即使是放在中國整個歷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書法大家。與他相似的,歷史上還有蔡京、秦檜這兩位,這表明傳統“字如其人”的説法並不一定。

嚴嵩官居高位又有一手好書法,自然各地都有不少他的墨寶。但是因為後世對他的定性是奸臣,擁有他墨寶的主人可能害怕走漏風聲從而大難臨頭,所以嚴嵩的書法作品大多已經失蹤,流傳至今的不多。其中,主要可以分為榜書、碑文、印文、卷軸四個大類。

榜文就是指宮殿大門的匾額上的書法作品,這一類數量不多但應該是嚴嵩書法作品中最為出名的。其中以在北京的最多,比如“至公堂”、“孔綏皇祚”、“太極先林”、“六必居”等。此外,各地也有不少,比如山海關的“天下第一關”,山東孔廟的“聖府”。碑文據説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杭州西湖岳飛墓旁的“滿江紅”一詞。印文就是嚴嵩自己的印章。卷軸,據説是嚴嵩生前最多的書法作品,但因為容易毀壞保留下來的反而最少,主要是他的“千字文”。

除了自己喜歡書法,嚴嵩也很喜歡名家的墨寶。據説他的家中書畫作品無數,最後抄家時搜出了許多珍貴的名人字畫。此外,史書記載了他為了搶奪《清明上河圖》而殺害原主人的故事。嚴嵩被《明史》列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後世流傳的故事、改編的戲劇和電影裏,他也一直是以奸臣的形象示人。但其實,嚴嵩有不少評價是錯誤的,而且也有許多優點。那麼嚴嵩如此惡劣遺臭萬年的名聲是怎麼得來的呢?

首先,來自他權力鬥爭的對手。嚴嵩專權二十年,剷除了不少異己,也樹立了許多政敵,比如徐階。徐階不僅是嚴嵩倒台的幕後推手,據説也是讓他兒子嚴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斬首的策劃者。而他想要鬥倒嚴嵩,謀取更大的權力,就必須潑髒水。所以他們對嚴嵩的指責和批評,往往是有誇張和誣陷的地方。

其次,來自文人的指責和辱罵。文人需要贏得名聲謀取官位,除了自己寫出一首好詩、好文章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就是批評惡人來樹立自己正義的形象,而嚴嵩是一個不錯的對象。兒子啊眾多罵嚴嵩的文人裏,罵得最兇的是王世貞,他為嚴嵩寫的傳記裏對他極盡指責,此外據説以嚴嵩兒子嚴世蕃為原型的小説《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後,來自清朝朝廷的貶低。清朝剛建立,漢族對滿族統治的反感還很深。清廷為了使漢族文人士大夫服從統治,一方面大興文字獄,另一方面就是尋求與他們的相似處。為了減輕牴觸,清廷就拿明朝來説事,把嚴嵩定性為奸臣加以貶責。最後,來自百姓的不知情。嚴嵩的故事和小説在民間各種流傳,然後又被改編成戲文搬上舞台,不明2真相的百姓聽着故事看着戲劇,裏面嚴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