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韓瑗 博覽羣書直言不諱而遭陷害

在韓瑗簡介中提到,韓瑗606年出生於南朝,是南朝刑部尚書韓仲良的兒子。他年輕的時候德行非常出眾,博覽羣書,並且對政治歷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貞觀年間,他被調派為兵部侍郎。

唐朝宰相韓瑗 博覽羣書直言不諱而遭陷害

652年,他因出色的表現被升為黃門侍郎。第二年,他得到了唐高宗的賞識,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的三品官員,並讓他監督修改國史。他在自己的職位上表現出色,又被追加為銀青光祿大夫。永微六年,韓瑗被提升為侍中,併兼任太子的賓客。後來,唐高宗要廢黜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他曾兩次上書進諫,都沒有成功。顯慶元年,韓瑗為潭洲都督進諫訟冤,因為言詞太過直接,高宗沒有理會,韓瑗對此感到憂憤難忍,便上書請求辭官歸隱。高宗念在他早年對朝廷的貢獻,沒有批准。

顯慶二年,武則天暗中指示許敬宗、李義府上奏誣陷韓瑗勾結諸遂良,企圖禍害朝廷。唐高宗聽信了他們的話,將韓瑗貶為振州刺史,並命令他終身不能回京城。顯慶四年,韓瑗在振州生病死了,年僅五十四歲。他死後,許敬宗又污衊長孫無忌企圖謀反,並上奏説長孫無忌謀反是受了韓瑗等人的挑撥。於是,唐高宗派御史前往振州押韓瑗回京審問,並讓當地的縣令抄了韓瑗的家產。御史到達振州後得知韓瑗已死,便將他的家人降為奴籍,流放到嶺南為奴。直到神龍元年,韓瑗才被赦免,並恢復了官爵。

韓瑗的故事

韓瑗(606——659)字伯玉,京兆三原人,是唐朝的宰相。韓瑗年輕時品行出眾,博學多才,才富五車且通曉吏治。高宗初期官至宰相,永徽中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拜侍中兼太子賓客,為許敬宗、李義府所譖,左授振州刺史。顯慶四年被處死,死的時候五十四歲。神龍元年,武后遺制復其官爵。韓瑗的故事要從武則天説起。

武則天得到高宗寵愛,威脅到王皇后在後宮的地位。永徽三年七月,王皇后的孃舅、中書令柳奭和長孫無忌、韓瑗等一起上疏,奏請高宗立陳王李忠為皇太子。永徽六年秋,高宗提出廢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受到韓瑗等一致反對。韓瑗為此上書淚奏,他舉出“妲己傾覆殷王”和“赫赫宗周,褒姒滅之”的歷史故事,斷言高宗如果寵武則天,必會重蹈歷史悲劇。高宗大怒,將他斥退。

十月,武則天被立為皇后,韓瑗又上疏替褚遂良辯冤,他説:“陛下無故棄逐舊臣,恐非國家之福。”但高宗並不理睬他的意見。韓瑗見疏奏無效,便又上奏要求解職歸鄉。顯慶二年武則天指使許敬宗誣陷韓瑗與褚遂良同謀不軌,藉口是説他和來濟等人將褚遂良改調為桂州刺史。因為桂州向來是用武之地,把褚安插在桂州目的是搞裏應外合。當年八月韓瑗被貶為振州刺史,“終身不許朝覲”,使他無望再調入京。

顯慶四年,韓瑗病逝,又被抄沒家產。

韓瑗的評價

韓瑗年輕的時候,因為自身的才華,被任命為兵部侍郎,後來又得到了唐高宗的賞識,官拜宰相。中年的時候,因為遭人誣陷,被貶,直到死後好幾年,冤情才得以洗刷。那麼人們對韓瑗的評價是怎樣的呢?

韓瑗,初唐時期的大臣,家鄉在京兆三原,位於今天的陝西三原。他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早年因為自身的才華,對政治的敏鋭直覺,官至宰相。永徽年間,唐朝內部統治階級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韓瑗所在的派系被武則天一派打壓的十分嚴重,最後因為遭人誣陷,韓瑗被貶到了振州。直到死後,才被唐高宗恢復了官爵,並將他的畫像掛在了凌煙閣。韓瑗在歷史上最經典的事就是他曾多次上奏,請求皇帝不要立武則天為宸妃,説歷史上沒有宸妃這一封號,並且言辭直接,不怕得罪皇帝。

後世中有很多著名人士對他做出了評價。例如劉昫、宋祁、司馬光等,他們都對韓瑗做出了較高的評價。他們認為韓瑗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是值得人們讚揚的。在面對武則天一派跟皇帝威脅時,他仍直言進諫,不怕因此被貶,哪怕面對死亡的威脅,韓瑗也堅持守護自己所信奉的道義。王夫之曾這樣評價過韓瑗,説他一生都以國家為重,直到被貶至振州的時候,仍為國家的發展擔憂着。屈大均曾將他與張九齡作對比,説他是繼張九齡之後,又一個能直言不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