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之兄蒙哥攻宋之戰過程 出師未捷身先死

世界皆知大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大名,然而忽必烈之兄——孛兒只斤·蒙哥的事蹟卻鮮為人知。實際上,他比忽必烈更早登上元朝皇帝的寶座,若不是在伐宋之戰中忽然暴斃,或許元朝歷史就將改寫,忽必烈又豈會成為雄霸整個中原,乃至歐亞大陸的王者。

忽必烈之兄蒙哥攻宋之戰過程 出師未捷身先死

論軍事謀略及政治才能,蒙哥與忽必烈都只在伯仲之間。早在拖雷在世之時,蒙哥就已顯露出驍勇善戰的本色,因而頗受前任大汗窩闊台的喜愛,不僅將他收為義子,更許他久居宮中,學習兵法,以便將來讓他領導百萬雄兵。

蒙哥長大成人後,窩闊台親自為他娶火魯剌部女子火裏差為妃,並賜部眾,對其恩寵有加。欺生父拖雷去世後不久,蒙哥繼承了父親的封底,實力因此大增。

為報義父的養育栽培之恩,蒙哥先後幾次遂窩闊台出征,作戰英勇,功勛卓著,更受窩闊台器重。由那時候起,不少人已經看好,窩闊台身後,繼承汗位者,非蒙哥莫屬。

公元1241年,窩闊台大汗去世,皇族內部頓時陷入四分五裂的格局。

宗親貴由大汗的遺孀斡兀立·海迷失皇后趁機謀劃政變,意圖打壓蒙哥,繼而傳位於窩闊台系的一位皇子。

在母親唆魯禾帖尼強有力的支持下,蒙哥迅速平定叛亂,奪得了汗位。

為絕後患,唆魯禾帖尼親自下令處死斡兀立·海迷失皇后,為兒子掃清了統領蒙古族宗親的政治障礙。從此,蒙哥大汗的威名在大草原崛起,蒙古走上了強軍備戰,向外擴張的道路,這也為蒙哥日後的南侵大業埋下了伏筆。

蒙哥攻宋之戰

大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的長兄蒙哥汗,在蒙古草原上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早在元世祖之前,他是繼窩闊台之後蒙古部族的領袖,據《元史》記載,蒙哥汗驍勇善戰,一生致力於元朝入主中原的大業,因而窮後半生之力攻宋,為後來忽必烈坐擁江山奠定了堅不可摧的基礎。

寶佑六年,剛剛繼任汗位的蒙哥急於建功立業,遂親率三路大軍沿巴蜀地區一路南下,進攻南宋,此時,宋元之戰已進入白熱化。蒙古大軍氣勢如虹,一路奪取了四川以北大部分地區,戰至合州釣魚城,遭到了早有準備的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一度戰事進入膠着狀態。

蒙哥見狀,急昭各部大將商討對策,均未果。這一仗,雙方你來我往打了足足半年有餘。

蒙古偵察兵得知,南宋軍民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囤積糧草,準備迎戰蒙古大軍,目前城內糧草充足,絲毫不懼打持久戰。再加上蒙古軍從大漠遠征南宋,乃疲憊之師,而宋軍則是以逸待勞,若戰事繼續持續下去,只會對蒙哥大軍更為不利。

想到此處,心急如焚的蒙哥決定親自上陣督戰,在釣魚城下與守城軍民決一死戰。

一時間,火炮轟鳴,殺聲震天。在兩軍的激烈交戰中,蒙哥不幸被炮火擊中,最終傷重不治。也有説法稱他是被南宋悍將張珏擊斃,事實究竟為何,難以考證,畢竟元朝文獻與南宋史料所載各自不相同。

無論如何,蒙哥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結局,倒是為南宋國運延長了十幾年的壽命。

蒙哥生平

成吉思汗幼子拖雷與妻子唆魯禾帖尼育有四子,蒙哥為長子,他也是繼養父窩闊台之後繼承汗位的蒙古部族統領。

公元1251年,蒙哥在平定了貴由殘部的叛亂之後,被氏族宗親推舉為大汗,由此全面揭開了蒙古大軍南下侵宋的歷史。

據《元史》記載,蒙哥自少年時期隨義父窩闊台四處征戰,至完成蒙古部落統一大業,一路之上雖然有挫折,然而大體還算順利。唯獨在伐宋大業上吃了敗仗,竟在合州一處名曰釣魚城的小城遭遇宋軍迎頭痛擊,苦戰半年未果,這對此前攻無不克的一代天驕來説,簡直是奇恥大辱。為迅速解決合州戰事,蒙哥身先士卒,親臨釣魚城下督戰,不料被南宋火炮發出的飛石擊斃,臨終前道:將來若破此城,必屠盡城中軍民,片甲不留。

由此可見,蒙哥對這次傾全國之力,力圖一舉滅宋的軍事行動寄予了多大的厚望,失敗之後又何等心有不甘。

然而仔細想想,蒙哥之死,對南宋漢族民眾來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蒙哥汗雖然極具領導才能,然而剛愎自用,本質上是一位蒙古保守主義者,他所施行的仍舊是傳統的遊牧民族政策。若蒙哥一舉消滅南宋,必定瘋狂屠殺漢人以便統治,這方面,元世祖忽必烈則要好得多。不容否認,忽必烈是蒙古統治集團中鮮有的傾慕南朝文化的開明人士,較之其兄蒙哥,忽必烈更能包容並利用異族文化,因而在釣魚城守將率部投降後,忽必烈並未依照王兄遺願屠殺南宋軍民,而是赦免了全部軍民,從而避免了更多的戰亂與流血,多多少少為元朝統治階級的暴虐形象做了一些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