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楊子榮 東北剿匪中屢建奇功的偵察英雄

1947年的2月7日,東北解放軍牡丹江軍分區戰鬥英雄楊子榮生擒“座山雕”張樂山。楊子榮在中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的人物,不過,大家認識的楊子榮是小説、電影和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對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楊子榮——當年在東北剿匪戰鬥中屢建奇功的特級偵察英雄的真實情況,並不是十分了解。

真實的楊子榮 東北剿匪中屢建奇功的偵察英雄

楊子榮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早年的生活經歷是怎樣的,他犧牲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今天的“古今人物”裏我們就來説説。

楊子榮,山東省牟平縣人。從小家裏生活非常苦。1945年秋,29歲的楊子榮報名參加了八路軍,被編入膠東海軍支隊。1945年10月下旬,膠東海軍支隊被派往牡丹江地區剿匪。當時首長見他是個“年齡不輕,軍齡不長”的老兵,就分配他到伙房當了炊事員。楊子榮是個合格的炊事員,他經常冒着敵人的炮火,把熱飯送到前線,關鍵時刻還給排長、連長出主意、當參謀,他的表現得到了指戰員的一致稱讚。

當時,牡丹江地區匪患嚴重。楊子榮所在的部隊負責剿匪。此時的楊子榮已經從炊事員轉變成了一名戰鬥部隊的戰士。在這之後的剿匪戰鬥中,楊子榮表現得異常機智勇敢,特別是在杏樹底剿匪戰鬥中,孤身一人,闖入敵陣,硬是把400多土匪給勸降了,堪稱剿匪戰鬥的一個奇蹟。

杏樹底村是位於牡丹江北部的一個山村,這裏集結了從各處逃竄來的土匪400多人。3月22日,攻打杏樹底殘匪的戰鬥打響,楊子榮帶領尖刀班衝在最前面。但由於敵人火力太猛,組織了多次進攻,都沒有成功。為了儘早結束戰鬥,減少部隊傷亡,指揮部命令炮火支援。幾炮打過去,敵方陣地和村子裏立刻濃煙滾滾,但隱約聽到村子裏婦女小孩的哭喊。如果再打下去,雖然能把土匪消滅掉,但村裏的老百姓也將遭受更大的損失。在炮擊的間隙,楊子榮一個箭步從溝裏鑽出來,就揮舞着白毛巾,直奔村裏,去勸降土匪。

在楊子榮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宣傳鼓動下,許多土匪開始動搖。就這樣,一場血戰被楊子榮的勇敢舉動化解了。

楊子榮劇照

楊子榮一人勸降400名土匪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部隊,部隊首長決定讓楊子榮到團裏做偵察工作,並擔任團偵察排排長,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經過近一年的剿匪戰鬥,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滅,但二三十人一夥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而且更加隱蔽,更加狡猾,外號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15歲進山當土匪,18歲便當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此人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匪徒中頗有聲望,內部人稱“三爺”。當年,張作霖和日軍都曾想消滅他,但都沒成。日本投降後,他接受國民黨的委任,當上了“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我剿匪部隊進駐牡丹江地區後,曾對這股土匪進行多次圍剿,消滅了他的大部分人馬,只剩下身邊二三十個親信死黨,隱蔽在深山老林裏,一心等着國民黨大軍到來。並時常出沒山林,搶掠百姓,殺我幹部,繼續作惡。

按照以往的經驗,對這種小股土匪,用大部隊圍剿是行不通的。團裏決定,由楊子榮帶領5名偵察員,組成一支剿匪小分隊,扮成土匪模樣,進山搜尋“座山雕”的匪窩,並待機剿滅。

1947年1月26日,楊子榮一行6人接到命令後,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處開拔。

他們在深山老林裏一連轉了好幾天,才在一個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裏住着十幾個人,樣子像是伐木工人。楊子榮先是用土匪手勢和黑話試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難,走投無路,想請人幫忙牽線,投奔個山頭。開始沒人搭理,後來,一個自稱姓孟的工頭搭了腔,答應領他們去見兩個人。

一位自稱姓劉,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稱為連長,兩人表示同意引薦楊子榮等人上山,並説要下山辦些酒肉,準備在山上過元宵節,等稟報“三爺”後,再來接他們上山入夥。

兩天後,兩人如約來到楊子榮他們住的工棚。楊子榮讓戰士把兩個土匪給綁了,並假意解釋説:現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説。兩個土匪覺得到了山上自會見分曉,也沒太在意,就領着楊子榮他們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確實真夠狡猾的,一路上設了三道哨卡,當初要是派大部隊清剿,不論驚動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無影無蹤。楊子榮他們每過一道哨卡,都由兩個土匪上前搭話,然後,把崗哨也一塊綁了,一同押上山。過了第三道哨卡不遠,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當地人稱做“馬架房子”的木棚。

楊子榮命令三個戰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帶領另外兩個戰士衝進棚子,各自佔據有利位置,槍口對準土匪。棚子裏一共7個土匪,其中一個白頭髮、黑臉膛、長着一副鷹鈎鼻子、留着一把山羊鬍子的瘦小老頭就是臭名遠揚的“座山雕”。楊子榮命令戰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幾個土匪一起綁了。

這次剿匪可謂大獲全勝,沒費一槍一彈,端了土匪的老窩,活捉了陰險狡猾的“座山雕”和土匪13人。

消滅了“座山雕”,剿匪工作並沒有結束。2月20日,楊子榮又領了新的任務,這次是負責清剿在海林北部梨樹溝一帶活動的漏網殘匪。

經過幾天的偵察,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在一個叫鬧枝溝的地方,發現了土匪窩藏的地點。在確定土匪沒有發現以後,楊子榮和幾個偵察員一齊向房內猛撲過去,慌亂中有土匪開始操槍,楊子榮立即扣動匣槍扳機,可能是天氣太冷,槍針受凍,槍沒有打響。這時,從屋裏射出一顆子彈,正好打中楊子榮的胸膛,楊子榮晃了幾晃,便倒了下去。

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0歲,參軍只有一年多時間。從1946年2月進駐海林剿匪,他參加大小戰鬥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我們再來説説英雄的身後事。

楊子榮參軍後,就隨部隊去東北參加了緊張的剿匪戰鬥,一直沒時間給家裏寫信。家裏只知道楊子榮參加了八路軍,也不知道到哪去打仗了,更不知道他在部隊成了戰鬥英雄,並且光榮犧牲了,也不知道他用了楊子榮的名字。相反,楊子榮在東北經常化裝偵察,扮成土匪的模樣,倒給家裏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原來,村裏一個從東北迴來的人,説在牡丹江看到過楊子榮,説他一身土匪打扮,八成是當了土匪了。村裏為此取消了楊子榮家的軍屬待遇,也不再給他家代耕了。楊子榮的母親宋學芝聽説後,怎麼也不相信這是真的,就找村裏幹部評理。村幹部説,人家都看見了還能有假?宋學芝不服,就背上乾糧,到區上、到縣上、到地區找,終於在1957年1月等來了一張“失蹤軍人通知書”。通知書上寫着:“經審查確認楊宗貴同志為失蹤軍人,家屬仍享受革命軍人家屬的優待”。1958年11月,政府又根據有關規定,給楊子榮家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1966年,宋學芝去世。老人到死也不知道,她天天看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裏的英雄楊子榮就是她的親生兒子

在海林,海林人民也在為尋找英雄的家鄉而奔走。1966年,海林縣委組織成立楊子榮情況專門調查小組,赴膠東調查尋找楊子榮的家鄉。調查組經過半年多艱苦細緻的調查走訪。最後確認,牟平縣峽河村的失蹤軍人楊宗貴,就是楊子榮。1974年,當一張楊子榮在東北剿匪被評為戰鬥模範的照片,送到楊子榮的哥哥楊宗福手裏時,老人不禁淚流滿面,百感交集,失蹤多年的弟弟總算有了着落。

楊子榮家鄉的幹部羣眾,也為出了這樣一個英雄人物而感到無比自豪和榮耀。他們在城南原烈士參軍集合的雷神廟西側,建起了“楊子榮烈士紀念館”,讓烈士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成為激勵全縣人民永遠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