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眾:東漢為什麼會宦官專權?東漢宦官專權原因

漢和帝時,東漢王朝由穩轉亂,朝政日衰。從這時期,王朝內部出現了宦官、外戚交替掌權的局面,造成東漢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階級矛盾日益尖鋭。

鄭眾:東漢為什麼會宦官專權?東漢宦官專權原因

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專制制度。漢和帝以後,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大的十幾歲,小的還不滿週歲。他們不能親理朝政,只好由母后臨朝,而母后則多請自家人幫助掌權,這便形成了外戚專權。隨着小皇帝長大,對外戚專權日益不滿,便指使身邊的宦官誅殺外戚,宦官又乘機壟斷朝政。待皇帝一死,外戚便再立一個新的小皇帝,於是開始下一輪的爭奪。就這樣,東漢政權像走馬燈似的在宦官、外戚手中倒來倒去。從漢和帝到漢獻帝,宦官、外戚之爭達6次之多。

東漢第一個把持朝政的外戚是竇氏。竇氏是漢章帝的皇后。章帝死後,和帝繼位,竇太后臨朝。以竇太后的哥哥竇憲為首的竇氏家族自此掌握了政權。他們依仗權勢,為非作歹,激起了許多正直官吏的不滿。隨着和帝年齡增長,與外戚的矛盾日益火鋭,永元六年(94)六月,和帝在宦官鄭眾的謀劃下將竇氏一網打盡。鄭眾被破例封為剿鄉侯,受和帝倚重,從此宦官得勢。

東漢外戚專權時間最長,為害最深的是以樑冀為首的梁氏。在梁氏專權後期,延熹二年(159),桓帝在宦官的幫助下,誅滅了樑冀及其家族勢力。首事的5名宦官同日封侯,人稱“五侯”,他們對權力、財產亦是極為貪婪。

宦官、外戚的輪流專權使東漢政治混亂不堪,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同時,官僚的利益受到了損害,於是,東漢末年,出現了由學者和在朝官吏聯合發動的反宦官、外戚的黨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