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瑞獸葡萄紋銅鏡為何被稱為“多謎之鏡”?

銅鏡是我國古代人們梳粧整容的生活必需品,以銅、錫、鋁等金屬成分鑄造而成,有圓形、方形、花瓣形、柄形等多種形式。銅鏡的正面光亮,可用來裝飾整容,背面有鈕和花鳥禽獸圖案,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我國銅鏡的製作歷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殷商時代,各朝各代均有沿用,直到水銀鏡出現後,才逐漸廢棄。

解析瑞獸葡萄紋銅鏡為何被稱為“多謎之鏡”?

“雙鸞開鏡似秋光,解鬟臨鏡 立象牀。”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李賀 在《美人梳頭歌》中描寫美人對鏡 梳粧的詩句。其實,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開始使用銅鏡。隨着唐 代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工藝水平 的不斷進步,銅鏡的製作工藝也達 到了空前的髙峯。

唐代的銅鏡展現了自由奔放、

富麗堂皇的風格,表現了大唐帝國 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在銅鏡的鑄 造工藝上,錫和銀的合金比例更加合理,鏡面更加明亮,既美觀又實用。在裝飾圖案上,與傳統銅鏡拘謹板滯之態不同,唐代銅鏡展現出 流暢華麗之姿,在裝飾紋樣上有許多突破,除了傳統的瑞獸、鳥獸、畫像、銘文等紋樣外,還創造性地增加了海獸葡萄紋等。在銅鏡的造 型上,除了繼續沿用前代的圓形、方形之外,又創造出菱花式。唐代的銅鏡不僅作為整理粧容的工具,還常被作為禮品相贈,因此,鏡背 面多為象徵吉祥的圖案。

1958年,在陝西西安獨孤思貞墓出土了一面瑞獸葡萄紋銅鏡,此 後,瑞獸葡萄紋銅鏡陸續走進人們的視野,引起了中外學者的極大的興趣。

據研究發現,瑞獸葡萄鏡又稱海獸葡萄鏡,形狀以圓形居多,少 量呈方形、菱花形,其背面的紋飾圖案甚為奇特,前所未見。它出現於唐高宗年間,在武則天時期盛行一時,至玄宗後期則慢慢消失。作 為盛唐時期銅鏡的代表作,瑞獸葡萄鏡有着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堪稱中國銅鏡藝術中的奇葩。瑞獸葡萄鏡的主題紋飾分為內外二區,由瑞 獸禽鳥和葡萄枝蔓有機地組合在一起。鏡中瑞獸的造型與現實中的野獸造型差別很大,但保有一些野獸的特徵。早期的瑞獸葡萄鏡中的瑞 獸數量較少,一般只有四五隻左右,到了玄宗後期,鏡中的瑞獸有時 增至十多隻。

瑞獸葡萄鏡中的瑞獸習稱為“海獸”或“海馬”,它們造型誇張, 姿態各異,與葡萄紋飾組合在一起,把銅鏡裝飾得生機勃勃,象徵着富貴常青,深受人們的喜愛。對於瑞獸葡萄紋圖案在唐代銅鏡上的突 然興起,中外學者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但仍有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因此瑞獸葡萄鏡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多謎之鏡”,並戴上了 “凝聚歐亞大陸文明之鏡”的桂冠。

首先,鏡中的瑞獸至今不知其名。宋《博古圖錄》稱這類鏡為 “海馬葡萄鏡”,但並沒有對取名的由來進行解釋,因此至今人們也不清楚鏡中瑞獸名稱的來由。鏡上的海馬似狼似虎,似豹似獅,.似馬似 狐,似羊似鼠,令人有一種撲朔迷離之感。有關專家分析“海馬”這一名稱是受了漢代有關“天馬”的神話傳説的影響,因此《博古圖錄》 才持有這種觀點。另外,有些外國學者認為“海馬”並非銅鏡紋飾中的瑞獸,而是古代伊朗與祭祀有關的一種神聖的植物——“Haoma”。 這種植物傳入中國後,被訛傳為“海馬”。還有人認為,顧名思義,“海馬”就是來自於海外的馬,是“青海驄’’的簡稱。這種馬來自青海 地區,有日行千里之能。

後來,一些清代學者注意到銅鏡上的獸“似馬非馬”,其形與瑞獸 相似,因此在清代《西清古鑑》上稱其為“海獸葡萄鏡”。除此之外,它還有“禽獸葡萄鏡”、“天馬葡萄鏡”、“瑞獸葡萄鏡”等名稱。總體 來説,“海馬”、“海獸”名稱的使用較為普遍。

日本學者原田淑人認為葡萄紋的圖案來自波斯和拜占庭,傳入中 國後,與中國的傳統紋飾融合在一起,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飾紋樣。唐代對外交往頻繁,人們在飲食起居等方面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

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流行於波斯和拜占庭地區的葡萄紋飾受到 人們的青睞。中國的鑄鏡師將其裝飾在銅鏡上,象徵着“富貴長壽”。

一些學者認為葡萄紋及瑞獸紋都是來源於中國,只是在唐代方把 兩種紋飾組合在一起。自古我國就有瑞獸紋飾,並在六朝、隋初的銅鏡上頗為盛行。據史書記載,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中外聞名的 絲綢之路,葡萄也由此傳入中國。西漢時,絲織品上就出現了葡萄的紋飾。唐代的葡萄種植已非常流行,葡萄紋也頻繁地用於絲綢裝飾。 這兩種紋樣在大唐寬鬆多元的文化氛圍下交融為一體,成為中國銅鏡裝飾紋樣由瑞獸向花鳥植物紋轉變的特殊產物,在銅鏡史上有不可取 代的重要地位。

另一位日本學者濱田耕作提出另外一種意見,認為葡萄紋和鳥獸 的圖案作為一個整體一起由西方傳人中國。禽獸葡萄紋的發源地並不是中國,而是西亞波斯等地。葡萄和獸類組合在一起,應該起源於古 希臘的酒神崇拜。隨着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一圖案脱離了酒神崇拜的範疇,漸漸成為一種裝飾圖案。隨着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頻繁,一些 帶有禽獸葡萄紋的文化藝術品通過絲綢之路傳人我國。在其影響下,中國的鑄鏡師自然地將這兩種早在中國流行的紋樣巧妙地組結合在一 起,形成了華麗豐滿、自由舒展、明快清新的民族藝術風格。

因此説,瑞獸葡萄鏡是東西方文化的結晶,藴含着豐富的文化 內涵。

古代青銅鏡的神祕用途

銅鏡除了用於照面梳粧,饋贈友人外,還有多種特殊的用途。 其一,辨別忠奸。相傳秦始皇有一面寶鏡,可見人肝膽,名為“照膽鏡”。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栽:“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 九寸,表裏洞明。人宜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即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人有疾病在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直到南北朝末期,人們對於“照膽鏡”的存在還深信不 疑。據史料記栽,清代宮廷裏還存在着“照膽鏡”,只是其神祕性已漸趨弱化。其二,導淫。據史料記載,明宣宗朱瞻基為了盡情 淫樂,專門在宮內建了一間鏡室,在房間內的牆上、天花板、地板上都嵌滿了銅鏡。他經常在鏡室內與妃嬪縱慾,以此取樂。

其 三,用來象徵愛情的半鏡。人們常以“半鏡”象徵夫妻分離,用“破鏡重圓”來比喻夫妻或情侶離而複合。其四,鎮鬼降妖。古人 認為,銅鏡具有鎮鬼降妖、去邪消災的作用。漢代以後的銅鏡上多刻有有關辟邪內容的銘文,如“五帝三皇,白牙單琴,黃竟除 兇,朱雀玄武,白虎青龍”等,取名為辟邪鏡。此外,自漢代後人們還把銅鏡放在墓主周圍或墓室,以驅鬼辟邪。其五,祛病除 魔。由於古人無法解釋人體患病的原因,認為患病是因鬼纏身所致,從而使巫術成為民間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鋼鏡也被當成了 祛病除魔的工具,並取名為闢瘧鏡。除此之外,銅鏡還可以用來占卜吉凶之用。由此可見,銅鏡在古人的心目中擁有着神奇的 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