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與嵩山的不解之緣

武則天是我我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女性之一,他的稱帝之舉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當時的大唐,社會很安定,經濟穩定發展,其實武則天更是受芸芸眾生崇拜,她專政半個多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這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啊,她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為何又受這麼多人崇拜呢?

武則天與嵩山的不解之緣

武則天在位和執政期間,曾經無數次到她到嵩山或封禪、或祭祀、或祈禱、或投放金簡,每一次的活動均有應驗。要説均有應驗,其實無非跟武則天養的那些男寵有關,他們專門負責替武則天干一些見不得門面的事情。尤其是韋小寶最積極,但他對武則天的功勞最大,他利用當時人們流行對彌勒佛的信仰,和僧法明等僧人編寫了《大雲經》四卷,獻給武則天,稱武則天是彌勒佛下生,應當取代唐朝成為天子。武則天大喜,下令各州分別建立大雲寺奉藏《大雲經》,以詔勅通令全國。從中可以看出馮小寶的過人聰明,以及獻媚討好的本事,同樣也可以看出武則天的良苦用心

武則天之所以能登上帝位,在一定程度上是藉助了彌勒佛的“佛法”。但是佛法體現在武則天身上,與其説她信佛,不如説她善用佛,進行了一場佛教大革命。轟轟烈烈幾十年,大力鼓吹佛教,又派人改寫佛經,處心積慮地將彌勒佛的化身變成武后,實際上就是在炒作!不但掃平了做女皇的一大障礙,且久而久之假亦真,憑藉着彌勒轉世的神話或者謊言,造成了天下一片祥和的現象,女人不執政的觀念,自然不攻自破。並給自己冠以“萬歲通天”、“齒落復生”、“慈氏聖神金輪皇帝”,“慈氏”彌勒的美名,無非是藉着佛法在炒作自己。

武則天坐上皇帝的寶座以後,更加推崇佛教,我想武則天不單單是為了鞏固政權,她也是對當年的道觀生活是懷念的,況且也是為了維護謊言,她只能身不由己地做下去。武則天一生信奉儒釋道,選擇了到嵩山封禪,而沒有泰山封禪,其中最大的理由就是想開新紀元,不走唐朝李氏家族的後路。於是中嶽嵩山成了她祭祀祈禱的地方,更成了她的後花園、休養所、避暑和求神拜佛的場所。

據歷史記載,武則天是公元696年武則天到嵩山封禪,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以示登嵩山封中嶽,大功告成之意,並把天冊萬歲年號改為萬歲登封元年。登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這就是登基七年以後所做的事情,無非是給自己造聲勢,還可以通過封禪獲取民心,進而強化她的政治地位,讓更多的人明白,她的女皇君權是神授、是天授!當時73歲的武則天還這麼有精力,可見對蒿山確實是情有獨鍾。

武則天從最初勸告唐高宗李治封嵩山,再是到封禪、建離宮和行宮,並祭祀少室山。嵩山確實是她精神上的一種依託,與政治背景是分不開的。武則天把蒿山視為宗教基地,在這裏崇信儒釋道,用以宗教信仰鞏固和統治政權。

她先後數十次來到嵩山,或祭祀封禪,或求神拜佛,或商議軍國大事,或療養休閒、觀光遊覽等。她先後封嵩山,再是到嵩山封禪,建離宮和行宮,並祭祀少室山,祭拜朝覲壇、中嶽廟、啟母廟、箕山許由廟以及到少林寺尋佛問經,她還在三陽宮避暑和竣極峯投放金簡等等。她對蒿山投入的太多了,似乎把江山社稷及本人的命運,都寄託寄希望於嵩山。

蒿山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優勢,也是武則天看中的,嵩山位於五嶽之中,“中”是天地人合的象徵,武則天是一國之君,就如同嵩山居天下之中,認為到嵩山求拜,就會有求必應。況且嵩山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祖庭,中嶽廟又是道教聖地,武則天封禪嵩山,先後築有三壇,分別是登封壇、封祀壇和朝覲壇。

武則天登封神嶽蒿山之後,遂下詔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免除當年百姓的租税,並大酺九日。武則天改嵩陽縣為登封縣,陽城縣為告成縣,並一直沿用至今。武則天嵩山封禪之後,社會穩定,政令亨通,呈現出太平盛世之格局。

武則天在封禪嵩山的第二年,就殺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在76歲高齡的時候,不僅要求建三陽宮,而且在此久住數月,並在被她譽為“小桂林”的石淙河大宴羣臣賦詩,刻於崖壁的詩句有有太子,也有重臣狄仁傑,和一些詩人雅士等。

值得一提的是,據《資治通鑑》中載:“聖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已醜,太后幸嵩山,過緱氏,竭昇仙太子廟。壬辰,太后不豫,遣給事中欒城閻朝隱禱少室山。朝隱自為犧牲,沐浴優俎上,請代太后命。太后疾小愈,厚賞之。”這一次記載的是武則天突然得病,在蒿山洗清水澡,剃去全身毛髮,象祭品那樣在少室祭祀,沒想到武則天的病居然明顯好轉。武則天她自以為嵩山神奇靈驗,因此對嵩山更加崇拜。

在武則天生命最後的兩年裏,尤其抱着最後的希望,希望自己長生不老萬歲通天,一直到82歲病逝。不管怎麼樣,武則天開創了大唐盛世,同時也開創了佛教的興盛,創了佛教的興盛,受她的影響,後世的很多帝王都禮佛。蒿山不但見證着武則天時代一派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的昌盛景象,也給後人研究武則天和歷史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武則天撼動了歷史,大唐盛世也是歷史上輝煌的篇章,而在史冊上耀眼奪目的,莫過於武則天統治時期的輝煌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