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究竟有沒有把權力收回的可能

應當説,劉協在被曹操“奉天子以討不臣”之前,他的命運基本上就已經註定了,剩下的就是誰來做曹操而已。在討論劉協之前,我們需要達成一個共識,皇帝的權利來源於何處?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童,如何能夠擊倒手握重兵的將軍?明瞭了這個,才能知曉劉協們…應當説,劉協在被曹操“奉天子以討不臣”之前,他的命運基本上就已經註定了,剩下的就是誰來做曹操而已。在討論劉協之前,我們需要達成一個共識,皇帝的權利來源於何處?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孩童,如何能夠擊倒手握重兵的將軍?明瞭了這個,才能知曉劉協們要如何努力才有可能擊倒曹操們。

漢獻帝究竟有沒有把權力收回的可能

皇帝的權利來源於名教,來源於秩序,來源於被宮城宦官營造出來的神祕感。漢武帝之所以選擇儒家作為顯學,在於它提供了一套皇帝治理國家的合理性理論,這個理論和國家秩序結合在一起,就是皇帝的權利。再有,在皇權天授的理念下,深宮中的皇帝是神祕的,而這個神祕的人又具有對任何個人的決定權,這就能衍生出恐懼感和敬畏感。在國家秩序的大旗下,在深宮中的皇帝能用一張紙、一句話就能夠決定一羣人的利益乃至生死,這就是皇權的力量。

皇帝的權利來源於利益授權;按照儒家的觀點,天下所有的事務都歸皇帝所有,這個所有權是天授,不容置疑。皇帝用官位,換取精英的支持(知識分子或武士);而官位在我國曆來都可以很輕易的換到等值的利益。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皇帝的權利來源於國家恐怖機關的威嚇,在換取精英的支持後,國家的武力機關是捍衞這一秩序的重要部門,他保障了皇帝權利的執行力度和權威性以及唯一性。

以上這三點,我們的劉協一樣都沒有。

在劉協的父親靈帝在位時,漢帝國就已經風雨飄搖了,黃巾起義撼動了帝國的根基,這場席捲全國的暴亂讓帝國的郡縣失去了秩序,在很多地方法制敗壞,政令不暢;原本就勢力強大的世家大族取代中央成為基層秩序的建立者和守護者,中央和地方逐漸脱鈎;這甚至不是靈帝的問題,是東漢幾百年的積弊。

到了靈帝駕崩、少帝、獻帝分別臨朝的那幾年,先是宦官矯太后詔殺掉了大將軍何進,後是袁紹等矯詔殺光了宦官,接着董卓脅迫太后廢少帝立獻帝;董卓把持的中央和關東集團的混戰讓中央和地方徹底決裂。董卓死後的一段時間內,關東諸侯沒人管長安發生了什麼,大家就像沒有中央一樣,割據正式形成。統一的秩序不在,沒有這個,皇帝不過是個十多歲的孩童罷了。

從長安逃出的劉協甚至連糧食都沒有,面對着天下割據的事實,他又能拿什麼來換取臣子們的效忠呢?而且恆、靈二帝時期的兩次黨錮之禍,讓天下“清流”對帝國失去信心,對劉姓皇帝缺乏好感。清流有時候雖然誤國,對於落難的皇帝確是雪中送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願意來勤王的清流,有影響的不過孔融而已。

知識分子不待見,也就只能武力統一這一途了。原本帝國常備的部隊為衞戍宮城的南軍和拱衞京師的北軍,以及靈帝時期新建的宦官領導的西軍,算是皇帝直屬部隊。這三隻當時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在董卓與關東、李傕與郭汜相爭中損失殆盡。東進過程中保護獻帝的僅僅是董承領導的部分西涼軍隊和楊奉、韓暹手下的前白波賊餘黨。在曹操面前先後輕鬆的被解除兵權,沒有兵權的皇帝,也不過是個被關起來的二十幾歲的宅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