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勾踐是否卧薪嚐膽?卧薪是什麼意思

勾踐是春秋時期吳越爭霸的最終贏家,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諸侯爭霸中,越王勾踐憑藉堅強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負重的耐力最終獲勝,留下了許多為後人稱道的典故,這其中最為人稱道的當是"卧薪嚐膽"的故事。

歷史上的勾踐是否卧薪嚐膽?卧薪是什麼意思

然而關於越王勾踐是否真的曾經卧薪嚐膽,卻是眾説紛紜。有的説他從來沒有卧薪嚐膽,有的説他"卧薪"而沒有"嘗膽"。據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積怨深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率軍攻打越國,卻反被越國打敗,闔閭死於敗逃途中。

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後,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國恥,為父報仇,他重用伍子胥和伯噽,大規模操練兵馬,經過兩三年的精心準備,夫差親率人馬攻打越國。越王勾踐率軍迎敵,結果大敗,勾踐帶領所剩的五千兵馬逃到了會稽,還是被吳軍圍了個水泄不通。

越王只得派文種去和吳國議和,議和的結果是勾踐夫婦必須到吳國為僕,越王勾踐雖貴為君主,但事已至此,不得不忍受屈辱,答應了吳王的要求。公元前492年,勾踐把國家交給文種和一些大臣治理,自己帶着妻子和范蠡來到吳國作奴僕。

越王勾踐

夫差為了羞辱他,就派他住在闔閭墳墓旁邊的一個小石屋裏,勾踐每天守墳、餵馬、除糞、打掃,把這一切打理得井然有序,沒有絲毫的怨言,也沒有絲毫的怠慢。勾踐三年來的忍辱負重,終於換取了夫差的信任,夫差認定勾踐已是真心臣服,於是放心放他們回國,這一放,卻給了勾踐東山再起的機會。

回國後的勾踐,再也不是以前那個甘居人下的勾踐了,他發誓要報仇雪恨,幾年來的忍辱負重就是為了這一天。據説為了激勵自己,他晚上堅持睡在柴草上,還在屋頂上吊了一個苦膽,無論是站着、坐着,還是吃飯,都要先嚐嘗苦膽的苦味,以警示自己。

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和不懈努力,他最終戰勝了吳國,這也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典故"卧薪嚐膽"的來歷。但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的呢?勾踐究竟有沒有通過"卧薪"和"嘗膽"兩種手段來激勵自己呢?

《左傳》和《國語》是現存最早的記載吳越爭霸和勾踐事蹟的歷史典籍,而且距當時的歷史較近,其中記載的史實也較為可信,因而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在這兩本史籍中,都沒有講到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行為,這不能不讓人生疑。

到了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有這麼一段話:"吳既赦越,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司馬遷的話是非常明確的,勾踐確實有"嘗膽"的行為。但"卧薪"呢?司馬遷筆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卧薪"呢?司馬遷並沒有給出更為詳細的交待。

東漢時期,袁康、吳平作《越絕書》,趙曄作《吳越春秋》,這兩本書雖然是專門記錄春秋時期吳越兩國曆史的書,但它們卻只是以先秦歷史為基礎,又加上了小説家的荒誕想像。《越絕書》中"卧薪"、"嘗膽"都未被提及;《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也僅僅提到越王勾踐"懸膽在户外,出入皆嘗,不絕於口",而根本沒有提"卧薪"一事。

最先把"卧薪"、"嘗膽"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的是蘇軾,他在《擬孫權答曹操書》這一帶有遊戲色彩的書信中,説孫權曾"卧薪嚐膽"。但真正把"卧薪嚐膽"用在勾踐身上並使之廣為流傳的是眾多的文學作品。

明朝末年,在傳奇劇本《浣紗記》中,梁辰魚對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事情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清初,吳乘權在《綱鑑易知錄》中寫道:"勾踐叛國,乃勞其凝思,卧薪嚐膽。"後來,明末作家馮夢龍在其刊刻的歷史小説《東周列國志》中多次提到過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

正是這些文學作品的描述,讓越王勾踐"卧薪嚐膽"的故事家喻户曉、廣為流傳,但其真實性還需進一步考證。也有學者認為:東漢時期《吳越春秋》中的《勾踐歸國外傳》中就有越王勾踐"卧薪"之事記載。

文中説越王勾踐當時"苦身焦思,夜以繼日,用蓼攻之以目卧"。蓼,清代馬瑞辰解釋説是"蓼薪"苦菜,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1998年版)上解釋是:"植物名。種類很多,味辛辣。比喻辛苦。"

由此看來,勾踐準備了許多"蓼薪"一定是用來磨鍊意志的。這樣,《勾踐歸國外傳》中的話意思就十分明顯了:那時勾踐冥思苦慮,日夜操勞,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覺,即"目卧"。但他用"蓼薪"來刺激自己,以便能夠忍耐克服,避免睡覺。

"卧薪"、"嘗膽"分別是讓視覺和味覺感到苦。由此可知,後人把"卧薪"説成是在硬柴上睡覺,是曲解了《吳越春秋》的意思,因為"卧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體遭受折磨。這種説法的結論是:儘管後人誤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但勾踐確實有過"卧薪嚐膽"的行為。

這似乎與司馬遷筆下的"苦身"之間存在若干聯繫。綜合這種種史料和因素,我們不妨設想:他可能是深夜累了的時候就藉助"蓼薪"來提神,再或者就靠在柴草上小睡一會,驚醒之後,繼續勞作。但這也只是設想而已。

這樣看來,勾踐"嘗膽"是確有其事的,《史記》和《吳越春秋》等史書都明確提到過。而關於勾踐"卧薪"之説,卻是今人誤解了古人的記載,這裏的"卧薪"並不是指躺在柴草上睡覺,而是用蓼草刺激自己的眼睛,使自己不至於犯困睡着,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卧薪"也是存在的。

事實上,研究勾踐究竟有沒有卧薪嚐膽,史書記載的"卧薪"與我們今天理解的"卧薪"有什麼不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學習勾踐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幫助勾踐戰勝了吳國。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嚐膽的故事也成為歷代華夏兒女的英雄榜樣,激勵着後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義士建功立業,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