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字為什麼要豎着從右向左寫?

現在我們習慣上都是從左向右寫字啦,但是我們在看一些電視劇或者比較久遠的文獻資料時就會發現,古代人寫字都是豎着從右向左寫的。要知道哈,古代有沒有圓珠筆,用的都是毛筆。從右向左寫,就不怕袖子把還沒有乾的字碰糊嗎?那為什麼古人要用這種方式寫字呢?主要有這麼幾種説法。

古人寫字為什麼要豎着從右向左寫?

最早是在竹簡上寫字

古人之所以豎着寫,是因為在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竹木片,用繩串起來可捲成冊。“冊”字就是簡牘的象形字,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端,左手展開方便。所以,書寫也就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了。古時竹簡的書寫,是一片片單片寫好後再裝訂的。[$HR getpages$

古人以右為尊

漢字書寫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為君,為父母;下為臣,為子女。右為大,左為小,“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

跟在石頭上刻字有關

阿拉伯文、希伯來文都是從右向左書寫的,據説這與古代人在石頭上刻字有關,對於一般人來説,左手拿釺子,右手拿錘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從右向左的。

遵循傳統

先人傳下來的右起左行,成為了慣例,即使感到不方便,也要故意地遵從。直到辛亥革命以後,借鑑西方文化優點,與國際社會接軌,漢字書寫形式才逐步改成現在的橫排、由左向右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