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朱棣是因為什麼原因殺方孝孺

朱棣殺方孝孺

解析朱棣是因為什麼原因殺方孝孺

朱棣是明朝一代明君,但是再好的皇帝也都有他不為人知的一面。可能很多人知道朱棣的皇位並非是其父親朱元璋傳位於他,而是通過他自己的能力得來的。朱棣雖然在位期間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好皇帝,但是每個人都會做錯事,作為明朝一代明君的朱棣也做過一些錯事以至於扼殺過很多人。

方孝孺的石像

方孝孺是朱棣前任皇帝建文帝的一個心腹大臣,他曾經誓死追隨建文帝,對建文帝可以説是忠心不二。同時方孝孺是當時明朝的一位學識淵博的學子,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文官。後來建文帝落敗之後,方孝孺身穿喪服每日為建文帝守喪。明成祖朱棣知道其文才,本想招見他重用,想他為其寫即為詔書。

方孝孺誓死為建文帝的忠心也曾一度打動過明成祖,但是方孝孺確始終沒有聽命於明成祖。甚至方孝孺對明成祖在宮殿之上斥責明成祖奪取皇位之意,既然建文帝死了那麼皇位應當由其兒子繼承!這些言語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怒明成祖,並始終不肯為朱棣書寫登基招書。

明成祖朱棣惱羞成怒之下對方孝孺實行了嚴重的酷刑,並抓捕方孝孺的親人及門弟實施行刑!但是這些最終都沒有讓方孝孺向他低頭,可以説當時的方孝孺確實是一個對建文帝非常效忠的臣子。

後來明成祖朱棣看到方孝孺對建文帝的忠心是沒辦法改變了,他才對他徹底的死心,且對方孝孺也痛下了殺手!當時不僅方孝孺死於非命,連同方孝孺的家人朋友等都一併受到了株連一一被處死!方孝孺在當時就是一個典型的文弱書生,面對朱棣的酷刑確始終效忠於建文帝沒有絲毫動搖,着實感動人心。

朱棣滅十族

朱棣滅十族的故事是指:公元1403年,朱棣下令將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方孝孺處以“滅十族”的酷刑。我們從各類歷史劇中,熟知“滅九族”。而“滅十族”是指除父四祖、母三祖、妻二祖以外,加上朋友門生一族。

方孝孺像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使明成祖朱棣下如此殺意,下令滅方孝孺十族,處死了873人?

起初,朱棣接受了謀士姚廣孝提出放過方孝孺,以求天下太平的建議,便召方孝孺上殿,以擬詔書。方孝孺原本只需為朱棣寫下即位昭書,將“朱棣奪位”定義為“法周公輔成王”,便可倖免於難。可方孝孺為人剛正不阿,就算朱棣一步步退讓,也毫不示弱,更是一心向死,絕不立詔。明成祖被逼無奈,對方孝孺説“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義憤填膺的回答——“便十族奈我何”,徹底讓朱棣惱羞成怒,心灰意冷,毫不留情地下令將方孝孺十族拖至南京的聚寶門外,處以凌遲之刑。

方孝孺孤忠赴難,捨生取義,為世人所敬仰。然而眼睜睜看着自己的親朋好友受此劫難,悲憤不已,留下《絕命詞》,世人嗟歎。

細觀歷史,朱棣為“皇位”的正統,盛怒之下,敢殺十族;方孝孺為一己名節,義憤填膺,棄親友于不顧。他們從某種意義上,都是為實現個人利益與理想,而視生民如草芥。從而,歷史上發生了這場“滅十族”的慘劇。

朱棣哪個兒子當皇帝

朱棣在位時間,在明代皇帝當中算是比較長的一個帝王,國家在他的統治之下繁榮昌盛。靖難之役勝利之後朱棣順利登上皇位,當時按照朝廷慣例,皇帝登基之後必須立即冊封太子。當時朱棣繼位之後在為冊封哪個為太子問題上十分煩惱。其實反過來一想,對於他來説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子當中出類拔萃的不僅限於一人,當時兒子朱高熾和朱高煦都非常出眾。

朱高熾畫像

朱棣當皇帝之後,幾年內都沒有冊封太子之位,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三番五次的上書請奏冊封太子之事。當時朱棣明成祖並不想討論冊封太子之事,每次都是找各種理由推脱。後來明成祖自己對於太子之事也一直是隻字不提。

明成祖在位期間長期征戰在外,當時隨之行軍打仗的還有其兒子朱高煦,朱高煦可以説為明成祖也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當時朱棣長子朱高熾一直留守北平,相當於為明成祖管理朝中行政事務。明成祖和長子朱高熾可以説是一個內一個外管理國家非常順暢。朱高熾為人寬厚,深愛百姓,並且他還愛好詩書,當時也深得太祖的喜歡。

而朱棣在靖難之役之時,朱高熾為父親守住了北平,當時明成祖對兒子十分欣賞。雖然朱高熾從小一直體弱多病,但是他有勇有謀,雖不能行軍打仗但是對於軍務指揮作戰技巧確也能力非凡。

但是對於朱棣明成祖而言,朱高煦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子,並且朱高煦在眾多皇子當中是最像明成祖的。他英勇善戰,也為明成祖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最終朱棣還是立朱高熾為太子,這與朱高熾的品行端正,為人寬厚,有很大的關係。

朱棣野史

朱棣也就是明成祖。他出生在應天,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南京,朱棣野史在民間廣為流傳。朱棣野史版本眾多,其中最駭人聽聞的是朱棣曾有兩次對宮女的集體活刮。第一次是在一四零一年,屠殺宮女數量不是很多,只有一百名。第二次活刮宮女是在永樂末年,活刮的宮女數量驚人,達到三千多人。那麼朱棣為什麼要屠殺宮女呢?

朱棣畫像

徐皇后去世之後,朱棣就一直沒有再立皇后,在後宮有一位漂亮、聰慧的女人,朱棣很喜歡她,成為他最喜歡的妃子。在公元一四零一年,他親自帶領士兵北征,還帶着他最愛的嬪妃去打仗,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妃子竟然病死。朱棣正處在傷心欲絕的時候,有人跟他説,是有人下毒毒死嬪妃。當時朱棣正處在傷心的時候,沒有心思去查明原因,直接屠殺了一百名宮女。

經過一段時間,朱棣從悲傷中走了出來,王貴妃替代了權氏,可是就在朱棣要立王貴妃為皇后的時候,王貴妃也去世了,王貴妃的死又給朱棣帶來很沉痛的打擊。在他傷心欲絕的時候,賈呂跟人對食,一聽到這個消息,朱棣很是生氣,賈呂上吊自殺,可是朱棣還是不罷休,開始審訊賈呂身邊的人,因為許多人被屈打成招,這一次屠殺近三千多人。這就是朱棣野史中最著名的一件事。但此事是真是偽,目前並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朱棣和朱允炆

1398年,朱允炆繼承了他爺爺朱元璋的皇位,史稱建文帝。史書對朱允炆有這樣的評價“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鋭意復古。”朱允炆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温文爾雅,温和順從。因為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已逝,嫡長孫又早夭,乖巧的朱允炆作為嫡長子次孫,受到了朱元璋的青睞。但是身為一國之君,他缺乏了自信、堅毅的性格。

朱棣起兵奪皇位

在登基後,朱允炆為了鞏固皇權和加強中央集權,大刀闊斧地實施“削藩”政策。他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封地內深得民心,勢力強大,對他的皇位造成了巨大威脅。因此,朱允炆與親信大臣密謀逮捕朱棣。朱棣雷厲風行,有勇有謀,像他的父親朱元璋一樣,有着過人的膽識與氣魄,怎麼能忍受自己侄子如此的做法。朱棣趁勢,以八百騎兵舉事,發動“靖難之役”,於1402年佔領金陵,推倒朱允炆,登上了皇位。江山易主,朱棣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與毫無治國經驗的朱允炆相比,朱棣更具備了成為帝君的才能。在長達22年的在位期間,朱元璋支持鄭和下西洋,抵禦外患入侵,鞏固領土版權,組織編纂《永樂大典》,為明朝的繁榮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平常百姓家,朱棣與朱允炆只是叔侄關係。但是,生於帝王之家,他們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家天下”的環境中,朱元璋的子孫們摩拳擦掌,對皇位虎視眈眈,渴望成為一家之長,一國之君。在這場鬥爭中,朱允炆不幸地扮演了犧牲者的角色。

朱棣生母是誰

朱棣是明朝鼎盛時期第三代皇帝,在位期間與兒子朱高熾兩人相互協作,把國家治理得僅僅有條。對朱棣的身世歷史上也都是眾説紛紜,對外公開他是朱元璋與正統馬皇后所生。但是朱棣在奪取皇位之後,曾經在南京修建一座寺廟,當時不允許外人進入,傳説裏面供奉的是其真正生母碽氏的牌位。

碽妃劇照

朱棣為什麼不認自己的生母,而後人則認為他是馬皇后之子?朱棣為了奪取皇位,為此他也算是歷史上殺人較多的皇帝。那時候皇帝的地位與母親的身世地位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説皇后之子繼承皇位是比較正統的。

朱棣為了爭奪皇位十分不易,他為了穩固自己的帝王之位,一直想盡辦法掩蓋自己奪位的事實。他掩蓋真正生母碽氏的原因,跟這也是有很大關係的,他不得不依靠着自己是馬皇后正牌之子。如果承認其是碽氏之子,又加上他的皇位本來就不是正常繼位,這樣一來他皇帝的位子肯定會引起大家的非議。

朱棣管理朝政算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並且他也算是孝順之人,對生母一直念念不忘,建寺祭之。只能説身為皇子,皇位是他們每個人的夢想,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他不得不如此。誰讓當時馬皇后才是真正的皇后呢,如果他是庶民之子,繼承皇位是名不正言不順的。

碽氏身世也很坎坷。她是一位蒙古人,當時明朝與少數民族是一個對峙的局面。雙方還存在戰爭發生,如果朱棣認其生母,那他也算是蒙古少數民族的後人!所以朱棣不能認生母也是有諸多苦衷,最終生母也是連個像樣的墳墓都未能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