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轉折點 天京變亂的幕後推手是誰?

天京事變 是太平天國歷史的轉折點,領導核心東王楊秀清被殺,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被天王處死,翼王石達開此後自立山頭。在天京變亂中,有一個幕後推手,促使數萬天國精英慘遭屠戮,最後也身首異處。他是誰?在天京變亂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太平天國轉折點 天京變亂的幕後推手是誰?

他叫陳承瑢,廣西藤縣人,金田起義後擔任洪秀全的侍衞官,不久經由楊秀清大力提拔,節節高升。天朝變亂時,他是天國朝政大總管,承上可面見東王、天王,啟下可傳令天京內外各部屬,是太平天國僅次諸王的權勢人物。他為人精明、處事幹練,深為洪秀全和楊秀清所信任。

在講述陳承瑢扮演什麼角色之前,我們先來大致瞭解一下天京變亂過程。1856年太平軍連破江北、江南大營,軍事形勢一片大好。帶兵在外的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突然接到天王密詔,火速命令他們進京誅殺東王楊秀清。兩人帶領三千人馬,星夜趕程,於9月2日深夜進入天京。當夜祕密包圍東王府,將楊秀清一府上下全部殺死。

楊秀清被殺,餘部成為驚弓之鳥,唯恐受到株連。但不久天京哄傳一則消息,鑑於在楊秀清事件中濫殺無辜,天王降詔懲罰韋昌輝、秦日綱,兩人將受杖刑四百。楊的餘部數千人於是到天王府觀刑,結果中了埋伏,被韋、秦部隊盡數殺絕。此後一個多月,大屠殺一直都沒有停止,前後共計死了數萬餘人,天京的高、中級骨幹力量被屠戮殆盡。

1980年,英國研究太平天國史專家柯文南博士,贈給我國一些珍貴的史料,其中有一位叫肯能的愛爾蘭人的口述資料。肯能當時是燕王秦日綱的僱傭兵,據他口述,因為天王接到一位高官的告密,説楊秀清謀反,於是才下發的密詔。這個高官不是別人,正是陳承瑢,由於他是楊秀清的親信,洪秀全才深信不疑。

楊秀清是全軍實際統帥,天京城所有守兵全部受他節制。韋、秦三千人馬因何能夠深夜進入天京?只有一個原因,城裏有可靠的人接應,這個人正是陳承瑢,只有他有權力盜用東王名義,將韋、秦三千人馬放入城內。殺死楊秀清後,在天王府導演韋、秦二人受罰,陳承瑢也應該是積極參與者,他是朝政大總管,有條件偽造一切假象,也能為伏兵提供隱藏地。

那麼,為什麼陳承瑢要這樣做呢?作為天國實際掌舵者,在作風上楊秀清過於“威風張揚”,欺上凌下,以致朝內不少人“積怨於心,口順而心怒”。楊秀清曾多次凌辱過韋昌輝,還逼死過他的親兄長,韋昌輝對他充滿仇恨。燕王秦日綱也多次受到楊秀清凌辱,陳承瑢和秦日綱關係密切,1854年在“燕王秦日綱牧馬人事件”中,陳承瑢為了聲援秦日綱,陪同秦日綱受了杖刑,也對楊秀清心懷不滿。

陳承瑢深知洪楊猜忌已非一日,揣摩洪秀全也有除掉楊秀清之意,而除掉楊秀清不僅報了私仇,也會因功進爵為王,擠入最高核心集團。於是,陳承瑢一番思慮後,向天王告密楊秀清謀反,然後將詔書送達韋、秦二人手中,並將三千將士祕密放入城內。

但事態的發展遠超陳承鎔的預料,韋昌輝大開殺戒、濫殺無辜,並有僭逆之心。韋昌輝後來殺石達開不成,石達開逃出了天京城,舉兵要求天王處死韋、秦,洪秀全乘勢將韋昌輝拿下,並五馬分屍。洪秀全又將秦日綱和陳承瑢擒拿,兩人被同日斬首。

那麼,楊秀清到底有沒有謀反呢?洪秀全後來給楊秀清平反了冤案,1860年又將第五子洪天佑過繼,襲爵幼東王。可見,楊秀清謀反是陳承瑢一手捏造的。天京變亂後,洪秀全掌控了朝政大權,應該是內鬥最大的贏家,但國力受到嚴重創傷,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