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的性質 順應天意的正義戰爭

商朝末年,由於商紂王的暴戾統治,導致國家逐漸衰落,而此時周氏部落逐漸強大,為了討伐商朝暴君商紂王,聯合周邊的國家以及諸侯誓師伐紂,發動了牧野戰爭,歷史上稱之為武王伐紂。

武王伐紂的性質 順應天意的正義戰爭

武王伐紂的地點就是牧野之戰的地點,公元前1047年周武王在牧野舉行各諸侯的會盟,並決定討伐暴君。當時這場戰爭的地點是牧野,牧野是河南省新鄉的另一個稱呼,是古代歷史中的另一個地名,這個地方的具體地點在今日的新鄉市北部,包括了新鄉市的鳳泉區、衞輝市、輝縣市、獲嘉縣等地。牧野並非是專有的名詞,是相對於當時商朝首都殷都來説的,從商朝都城殷都由內而外,分別為城、郭、郊、牧、野。

周武王伐紂的地點是牧野,這個牧野在歷史上指的是衞輝市,廣義上的牧野還包括鳳泉區、獲嘉縣中的部分地區。東漢的許慎在著作《説文解字》裏將此地點説的最為明白,文中説道:“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周武王與紂戰於牧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説牧野在距離商朝都城南邊七十里的地方。在古代的70裏等於現在的25公里,所以説周武王伐紂的地點正是衞輝市區所在地。

牧野這個地方還是商朝大臣比干、以及周朝大臣姜尚的出生地,在商朝末年,諸侯會盟,進行武王伐紂的戰役也是在此地發生。如今這裏有很多古代遺址的存在,其中最為著名的遺址有姜太公祠、比干廟、姜太公故里。

武王伐紂的性質

在歷史上戰爭的勝利依靠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來決定戰爭的失敗,武王伐紂具備了以上三個條件而且還是正義的戰爭,所以取得了勝利。

武王伐紂發生的時間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原始社會末期的戰爭是各部落之間的戰爭,純粹是為了爭奪土地。但是進入了階級社會後,戰爭就會有一定的政治目的,當時商朝是奴隸主制度的國家,周朝部落也是採用了這種統治方式,所以武王伐紂的性質是奴隸主階級之間的鬥爭,由於商紂王的殘暴統治激起了奴隸的不斷反抗,需要一種新的奴隸主的統治方式,周朝部落對於奴隸的統治方式比較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所以周朝終將要取代商朝。

從本質上看武王伐紂的性質實質上就是新興奴隸主反對腐朽奴隸主的鬥爭。從戰役後的輸贏情況一目瞭然,但是根本的社會制度卻沒有改變,唯一改變的就是控制權力的轉移,從商朝到周朝權利的轉移而已,周朝對待奴隸的政策和方式也不斷的變化,周朝以新的貢納和再分配互酬體系取代了商舊有的體系,在這一方面商朝是失敗的一方,商紂王的炮格酷刑對待反抗之人,極其的殘酷,讓百姓敢怒不敢言,這樣的統治體系即使不是周武王也還會有其他的別的王來取而代之,這是順應天意,順應民意的戰爭,而且戰爭的性質非常正義,口號是討伐殘暴的商紂王,從戰爭的各個方面來説,武王伐紂都是必勝無疑的。

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

古代歷史上對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有很多説法,有説是因為周武王討伐商朝時有精密的討伐策略,有説歸功於以周部落為主的強大聯盟軍,也有説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是因為武王伐紂時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但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商朝的統治殘暴,民心渙散;商朝的將士無心戀戰。

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之聯盟軍的兵力和攻打戰略:公元前1046年1月末,周武王親自率三百乘戰車,虎賁三千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於2月21日,周抵達孟津,與庸、盧、微、髳等部族會合,聯軍總數達4.5萬餘人,相當於現在的六個師。聯軍冒雨北上,至百泉折而東行。進攻戰略是:趁商朝主力軍在東南之時,精鋭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深入商朝的次都朝歌,擊潰朝歌守軍,一舉攻陷商都,佔領商朝的政治中心,進而瓦解商政權,讓殘餘的商人和附屬國羣龍無首,然後各個擊破。

武王伐紂勝利的原因之紂王無心迎戰的大軍:聯盟軍到達朝歌后,第一批緊急軍情剛傳到,聯軍大部隊就跟了過來,朝歌守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商朝的軍隊都在東南,朝歌城內沒有足夠的精兵強將,又沒有戰車,單靠僅有的步兵,很難和衝擊力強大的戰車方陣相抗衡,更何況周軍士氣鋭不可當。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衞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然而商朝的軍士無心作戰,再加上前方周軍的強大沖擊大多都慌不擇路地往回跑,雖有後方忠心禁軍的阻攔,但也敵住人多,在人潮的衝擊下,這些禁軍也亂了陣腳。奴隸們為了逃命,加上被後面人潮推動,於是倒戈相向,亂打一氣。

強大的軍事聯盟,周密的作戰計劃,再加上當時的民心所向,使武王伐紂的勝利成為了必然。

武王伐紂的基礎是什麼

周武王是周朝部落周文王之子,周文王生前最大的願望是滅掉商朝,周武王繼位之後,繼承了父親的遺願,大力發展周氏部落,以等待最好的時機來滅掉商朝。

武王伐紂的基礎是什麼呢?首先周武王伐紂的基礎就是國家的穩定和強大,讓周氏部落發展迅速,周武王也採取了措施,在政治上他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這些都是得力大臣,將周氏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條。於公元前1048年間,願意同周朝合作的國家和諸侯有800多個,可見當時周朝的是多麼強大。

武王伐紂的基礎是什麼呢?主要體現在對待奴隸主的態度上,周武王雖然沒從根本上撼動奴隸制度,但是對待奴隸是温和的態度,引導奴隸進行農業生產,或者是加入到軍隊中進行鍛鍊,適應作戰方式,這些舉措為武王伐紂提供了足夠的兵力和糧草。

除了外界的種種因素外,武王伐紂的基礎最主要是順應民心,順應天意,只有順應歷史的戰爭才會取得勝利。周武王作戰有名,以討伐暴君為口號,這種大意之舉,拉攏了人心,在牧野之戰前,召集了周邊的各個鄰國以及諸侯,人心所向,所以武王伐紂能夠勢如破竹,節節勝利。除了這些之外,武王伐紂的基礎還有周武王對待奴隸的態度,當時商朝就是因為奴隸的矛盾所激化,周武王在這一方面做的很好,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奴隸紛紛投降倒戈到周武王這邊,加速了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