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的三個真實原因 關羽性格上的缺陷

不論是小時候看小人書,聽評書,還是現在讀《三國演義》原著,凡看到關羽敗走麥城時,都不禁扼腕歎息。

關羽之死的三個真實原因 關羽性格上的缺陷

歷史上關於關羽的死,一直疑點重重。關羽明知前有曹操,後有孫權,卻還不自量力的獨自領兵攻打北伐,這點劉備怎會不知,還讓關羽冒這個險。所以,關羽的死,劉備是有責任的。關羽不是戰死,而是被蜀、魏、吳聯合謀殺。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被自己目中無從的性格害死了。

關羽活着時無疑是英雄,去世後,也被後人神化,在民間尊稱為“關公”。

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除了兩軍交戰,勝敗乃兵家常事外,其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導致悲劇的主要原因。

一是公私不分:在沔水之戰中,走投無路的關羽與昔日有過私交的徐晃狹路相逢,徐晃大叫:“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關雲長驚問:“公何出此言?”徐晃回答:“今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讀到此不由讓人想起當年華容道,關雲長義釋曹操的往事。如果當初關羽不因小義而失大義,何致於此?

二是虛榮心過盛:不僅對敵如此,對內除了兄長劉備、張飛外,很難有人被他看上。劉備在奪取益州過程中,收降了馬超,自封益州牧後,拜馬超為平西將軍。關羽心中不服,便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諸葛亮知其意,寫了一封回信:“孟起(馬超字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當與益德(張飛字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得信,大悦,把它拿給賓客傳看。

當關羽聽説黃忠與己並列五虎上將,大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旁人勸説:“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蕭何)、曹(曹參)與高祖(劉邦)少小親舊,而陳(陳平)、韓(韓信)亡命後主,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臂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關羽這才肯拜受印綬。

三是狂妄、輕敵:當諸葛亮誇他“髯之絕倫逸羣”時,竟然大悦,甚至“以示賓客”,惟恐旁人不知。特別讓人不可理解的是東吳陸遜的一封卑辭讚美的信,竟驕其心,使之仰面大笑,撤去把守荊州的後防重兵。

在關羽被重兵圍困時,如果駐守上庸的劉封肯出兵相援,關雲長也不是沒有可能脱離險境的。然而就是由於過去輕辱劉封,加上旁人“將軍以關公為叔,奈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的挑撥,使劉封心生怨恨,見死不救。

關羽性格上的缺陷不僅斷送了自己,也使兄長劉備的大業受到重創,讓人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