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輝叔侄軍閥翻臉 叔叔派出刺客結果餓昏?

民國期間的四川,曾經有兩個大軍閥,都姓劉,叔侄關係。常言説,一山容不下二虎,叔侄也是如此。當他們翻臉時,叔侄大戰,看誰更有力量奪下四川的統治權。

劉文輝叔侄軍閥翻臉 叔叔派出刺客結果餓昏?

四川的叔侄軍閥翻臉開戰

叔叔叫做劉文輝,俗稱“劉幺爸”,他是四川大地主劉文彩的弟弟。民國第24軍軍長,陸軍上將。四川省主席,四川爭霸戰的主角之一,在川軍五行中他屬火。政治上神通廣大,人送外號“多寶道人。”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稱“西康王”。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義,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勛章。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國家林業部部長。文革中病故。

侄子叫做劉湘,又名元勛,字甫澄,法號玉憲,漢族,生於1888年7月1日,四川大邑人,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四川省主席。1929年,重慶大學成立,其為第一任校長,並且為重大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盧溝橋事變後,劉湘出川抗戰,1938年因病在漢口去世,逝前留有遺囑:“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兩人對中國的發站站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叔侄翻臉奪川時,各顯神通,但是最後還是侄子略勝一籌!

劉文輝夫妻

劉氏一族發家史

劉文輝(1895年—1976年),1895年1月10日出生於四川大邑一農民之家,生於1895年1月10日。在6個兄弟中排行老六。劉氏祖籍安徽徽州,清初移民入川安居名山縣(今四川省雅安市轄),後遷居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世代務農。民國年間,劉氏家族平步青雲梟雄輩出,出了3個軍長、8個師長、15個旅長,還有1個省主席和1個戰區司令長官。縣團級以上軍政官員有近50人,素有“三軍九旅十八團,營長連長數不清”的説法。劉文輝和劉湘叔侄,是劉氏家族最耀眼的將星。劉氏一家權勢之盛,可見一斑。

據劉氏族譜記載,大邑劉氏開山始祖劉應良系安徽徽州人,清初移民入川。

到了第七代孫,劉宗賢中舉,名聞鄉里,其生三子:劉公晶、劉公敬、劉公贊。

劉公敬有四子,長子劉文綱生三子:劉湘、劉元樹、劉元職。

劉公贊生六子:劉文淵、劉文成、劉文遠、劉文昭、劉文彩、劉文輝。

劉文彩父親劉公贊是晚清貢生(一種經考試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生員),家境相當於富裕中農。

劉公贊有六兒一女,長子劉文淵是個書生,曾考中秀才,後學習法律,擔任四川省諮議局議員、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早年劉文淵曾在劉家祠堂設塾,為弟男子侄授課,所以他是最受劉家人尊重的。父母去世後,他被尊為族長。

次子劉文運是農民,心眼很窄。二十年代中期六弟兄分家就起因於他。劉文彩與他很疏遠。

三子劉文昭素好老莊,“無慾無為”,頗具散仙風範。文昭右腿略有殘疾,以裁縫為業。成天伏案縫紉,與世無爭,性淡如水。劉文彩與劉文昭交情甚篤,晚年組織“公益協進社”,請劉文昭坐頭把交椅,自己屈就副職。素來不問紅塵之事的劉文昭這次竟也欣然應允。

老四劉文成早年經營燒酒坊,後來憑藉劉文輝的關係,當上了“機械修理廠”廠長,其實是個造幣廠。造錢的人哪會缺錢花,於是他開銀行,買房田,由於在成都房產很多,被稱為“劉半城”。雖然富甲四方,劉文成卻很吝嗇,他的眾多孫子們出去拜年,個個都有賞錢得,但別人家的小孩子給他拜年,卻很難指望得到賞錢。

五子:劉文彩

六子:劉文輝

劉文輝小時其父劉公贊對其備加寵愛,在劉文輝年齡稍長的時候就送他到劉家祠堂讀書。劉文輝自小聰慧不凡,成績優異,深受老師的喜愛。13歲時,為報考成都陸軍國小,劉文輝虛報年齡16歲。就試時,雖對試題一片茫然,但劉文輝並不着急。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另發議論“欲強國必先練兵,兵不強則不能御外侮,將兆瓜分之禍。裕國必先富民,富民之道在興工固農,救民之道在因勢利導……”離題萬里,誇誇其談。校長拍案稱奇,特召面試,見他品貌不俗,有心栽培,當場就破格錄取。從此,劉文輝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後來他被保送至西安陸軍中學、北京陸軍第一中學就讀,直至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

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的那年夏天,劉文輝從保定軍校第二期讀完炮科畢業。大哥劉文淵陪他到成都,拜望已是川軍將領的嫡親堂侄劉湘。熱情接待兩位堂叔的劉湘在思忖:求職的堂叔年少氣盛,如何安置?豈能長期屈就侄兒之下供使喚?想來想去,讓幺爸(四川話,最小的叔叔)另攀高枝,從旁援手為妙。倘若他得意,自己有提攜之恩,不難聯手對付異姓諸雄;假如他失意,自己問心無愧。於是,保舉引薦劉文輝投奔川軍第八師陳洪範,在陳洪範屬下任上尉參謀。

在陳洪範師5年間,劉文輝由上尉參謀升為營長、團長、旅長,升遷之快與劉湘照拂是分不開的。任下級軍官的劉文輝對侄子劉湘忠順不逆,讓侄兒喜歡上了幺爸。 任川軍第二軍軍長的劉湘,經一番策劃,讓劉文輝由陳洪範師的普通旅長,改任川軍第一混成旅旅長。劉文輝明白侄兒的良苦用心,這混成旅旅長能擺脱陳洪範的約束,就可以自立門户、自主發展。他心裏更清楚,這是侄兒精心安排的,感激之情深深埋藏心中。

金沙江和岷江匯流的宜賓,是長江起點重鎮。不僅物產豐富,而且為雲、貴入川孔道、川邊和雲、貴物資集散中心。當上混成旅旅長的劉文輝,在劉湘的襄助下駐防宜賓,總攬這裏的軍、政、財、文大權,在這塊寶地上開始了勢力突飛猛進的新階段。

率部駐防宜賓後,劉文輝靜心細想:要在宜賓站穩腳跟,麾下這點兵是不行的。熊克武、楊森敢搶地盤,不就是靠槍桿子嗎?我一旅兵力敢和誰拼?敢向誰搶?要擴展防地就得擴軍,要擴軍就得花錢,這錢如何運作……他眼前一亮:如山的貨物,繁華的市場,富饒的沃土,勞作的百姓——徵税。運作徵税斂財人嘛,他自然想到五哥———劉文彩。讓他任船捐局局長兼四川煙酒公賣第20分局局長。

忠心耿耿的劉文彩為助劉文輝當四川督軍,斂財範圍越來越廣,從銀號到商號、從信用放貸到變相高利貸、從辦加工作坊到近代工業企業、從田賦預徵到統税雜捐,都能駕輕就熟,大獲成功。為了弄錢,只要有賺頭的劉文彩都幹。劉文彩弄到的錢,大多支持了劉文輝發展勢力,擴大防區,搶奪地盤,提升權位。劉文輝在軍政上有劉湘提攜援手,在經濟上有劉文彩支持,做四川督軍、稱霸四川的野心在心底萌動、膨脹。

20年代初川軍逐出滇黔軍後,劉湘被川系軍閥舉為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省長。可是,在這個位子上未坐熱,熊克武在重慶的忠縣、合江等地向劉湘的第一軍發起攻擊。受過堂侄提攜的劉文輝自告奮勇傾全旅兵力,由宜賓赴重慶為劉湘守老巢、維護後方秩序。雖然劉湘敗在熊克武手下讓劉文輝有些難堪,但是卻能以重慶衞戍司令的名義與保定軍校的老同學鄧錫侯談判,達成“省軍對劉文輝旅在渝維持治安表示慰勞,所部開拔宜賓駐原防,護送既已辭職的劉湘回籍”等項協議。此役,劉文輝助一臂之力劉湘心知肚明,劉文輝未損一兵一卒劉湘心中有數。

叔叔派出的刺客樹上躲四天,結果摔下來了!

劉湘任四川善後督辦、21軍軍長,他們成為四川的主要統治者。此後由於劉文輝不甘心只在四川發展,他跟劉湘商量兩人中一人出去打仗,另一個留在四川當後援。但劉湘自己不想出去,也不想讓劉文輝出去。另外,劉文輝24軍的主要將領都是保定系的,而劉湘是從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的。兩人的政治意圖不一樣,劉湘保守些。他們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也不一樣。有“四川王”野心的劉湘,自忖在全國大軍閥中相形見絀,不得不投靠蔣介石爭取支持。他提出的“擁蔣統川”口號,正中蔣介石下懷,因而在政治上比劉文輝先佔一着。

面對劉湘咄咄逼人的格局,在川內挾保定系以自重的劉文輝,扶植滇軍胡若愚打回雲南,支持王家烈獨霸貴州,投靠汪精衞、擁護馮玉祥以反對蔣介石。同時,良苦用心的是威脅劉湘,進而統一四川,控制西南,問鼎中原。劉文輝和劉湘都在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地互相擠壓、攻擊,旨在削弱、瓦解、整垮對方勢力,以達到自己控制四川的目的。

1931年,劉文輝以200萬元巨資,從英、日等國購進武器和飛機散件,從上海起航經萬縣港被劉湘扣留。多次協商無果。劉文輝赴重慶交涉,劉湘拒絕發還。5月,劉文輝以弔唁劉湘母喪名義赴渝,以30萬元和15萬元收買劉湘屬下師長範紹增、陳蘭亭。範紹增將實情告劉湘,賄款被劉湘當場發回當做獎勵。密受不宣的陳蘭亭被劉湘撤職查辦,淪為階下囚。白扔45萬塊錢的劉文輝不動神色,命其兄弟劉文彩派了一個叫胡文鵬的刺客到重慶行刺劉湘。胡文鵬潛入劉湘的宅第,在樹上躲了三天三夜,始終沒有找到機會下手,第四天餓昏了,從樹上掉了下來被活捉。事情敗露後,劉文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令駐防江津的部隊截斷重慶糧源。二劉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調和的地步,到了惟付諸武力方可解決的邊緣。同是大邑劉氏子弟的劉文輝與劉湘開始為了爭奪對四川的全面統治,發動四川歷史上的最後一場軍閥內戰。

1932年10月1日,在武勝的劉湘部,由羅澤洲帶領首先發難,向劉文輝駐南充的林雲根部打響了第一槍,揭開了二劉大戰的序幕。劉文輝隨即下令部屬,奮力抵抗,在川北擊敗了來犯的李家珏、羅澤洲等部,在遂寧、南充各縣防地。

劉文輝在榮威戰事較順利進行之際,與部下夏首勛、冷寅東計劃分兵兩部:一路由榮威追擊劉湘部;另一路由樂山繞道犍為的羅成鋪,包抄劉湘後路,合攻自貢,收復富順、瀘州等地。在此情形下,劉湘立刻採取了三項緊急措施:向劉文輝請和,致電請求鄧、田二人出兵,分化拉攏劉文輝的部將。劉湘的措施很快就奏效,同時劉文輝的部隊連續發生了重大失密,使得劉文輝部軍事上的優勢不但不能發揮,且局勢於己不利。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劉文輝只有同意和劉湘講和停戰。21日,雙方在老君台簽訂了停戰書。劉文輝遂回軍對付鄧、田兩軍。

劉文輝經過瀘州、榮威兩戰,失去了川北、上川東和川南的眾多防地,部屬楊尚周、田冠五等將領也倒戈投靠劉湘。他把這一切都歸罪於鄧錫侯,憤恨鄧錫侯不講信義,決定不惜一切與鄧錫侯拼搏一場,以解其恨。此時的劉文輝,雖有兵力100個團,但士氣不旺,糧餉不充足,而鄧錫侯部不足50個團,防地狹小,彈藥缺乏,不足與劉文輝抗衡。

1933年5月上旬,劉文輝預謀密計設宴“款待”鄧錫侯,欲將鄧扣留,然後一舉解決鄧部。結果被鄧的旅長周紹芝探悉內情後,告訴了鄧錫侯。鄧錫侯獲悉後,就以打獵為名,從成都北門至新都寶光寺部下陳離防區,急令部下加緊戰備。鄧軍陳部立即派一團兵力,扼守毗河渡口,阻斷劉文輝追擊的路線。午後劉文輝率領大軍趕到,雙方對壘於毗河兩岸,沿河交火。儘管劉文輝自認為兵強馬壯,對鄧部作戰是必勝無疑,然而鄧部事先炸燬了毗河上游的大壩,導致毗河水勢猛漲,成了防守的天然屏障。劉文輝的先頭部隊又無渡河準備,只有沿河對壘。同時劉文輝部將領大多數人都和鄧錫侯一樣同為保定系,認為保定系不打保定系,不願意出戰,而且劉文輝部師長張清平等暗地已經同二十八軍師長陳書農等計劃議和,劉軍內部產生分裂。再加上劉湘已決定向鄧部增派援兵,劉文輝在毗河和鄧錫侯對峙了一個多月,在毫無進展的情況下,撤退至新津。

1933年5月26日,劉湘、鄧錫侯等在樂至召開所謂的“安川會議”,組建安川軍,旨在聯合消滅劉文輝。6月6日,劉湘揮戈西進,劉文輝遭到了田頌堯從川北調來的軍隊的進攻。6月下旬,劉文輝扼守犍為、樂山、井研、仁壽一線,與劉湘血戰於榮縣、樂山之間。7月上旬,劉湘攻佔了井研、仁壽;鄧錫侯反攻毗河,對成都形成夾擊之勢。獨力難支的劉文輝無奈地退出成都,守護岷江防線。然而岷江防線並非固若金湯,旋即被劉湘聯軍突破,劉文輝部迅速土崩瓦解。8月,大勢所去的劉文輝退守雅安,憑河防守。28軍楊秀春師跟至駐兵雅河,炮擊雅安。一枚炮彈落入雅城附近,正中劉文輝的煙榻,傷亡一人,所幸是劉文輝當時不在場,得以倖免於難。此刻,直屬特科團某營長叛變,拖走兩營部隊,劉文輝呆坐半日無語。這時,劉湘的安川軍兵臨城下,炮聲隆隆,槍聲噠噠,行營在火網控制中,驚恐萬狀的劉文輝狼狽撤離雅安,退守漢源,陷入絕境大勢已去,劉文輝一面讓大哥劉文淵勸劉湘不要豆箕相煎,一面向劉湘通電認錯,擁護他統一四川。

劉文輝失敗了,雅安地盤也未保住,第二十四軍和川康邊防軍被劉湘收編、改編,吃掉了大部,一部分自找出路了。僅剩殘兵兩萬的劉文輝,惟恐劉湘窮追不捨!同時,劉湘擔心一旦鄧錫侯等勢力壯大了,也會成為爭霸對手!與其如此,不如手下留情,放劉文輝一條生路。

拿定主意的劉湘決定給麼爸一點面子,召見劉文輝的忠實朋友、下台的川康邊防軍副總指揮冷寅東時説:“我幺爸腰桿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壓壓他的氣焰。一筆寫不出兩個劉字,總是一家人嗎。我還是讓他保留部分軍隊,以待西康建省由他任省主席。”

後來,劉文輝真的任了西康省主席。1949年12日9日,劉文輝以西康省主席兼第二十四軍軍長名義和鄧錫侯、潘文華亦聯名從彭縣向毛澤東、朱德發出起義通電,鄭重聲明:劉、鄧、潘三部從即日起與國民黨反動派斷絕關係,竭誠服從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領導。通電由楊家禎參謀長交王少春電台轉發。中共兵不血仞佔領西康。

1976年 6月24日,劉文輝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