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為何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的故事:傳説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出搬,再加上毒蛇猛獸傷人傷牲口,真叫人無法過日子。為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

神話故事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為何三過家門而不入

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大禹治水。大禹,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大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和失敗原因,制定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繼續修築堤壩,另一方面,用“疏導”的辦法根治水患。大禹親自率領二十七萬治水羣眾,全面進行疏導洪水的勞動。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為羣眾做出了榜樣。他握木鍤,不辭辛勞,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而不入。在他的領導下,人們經過十三年的艱苦勞動,終於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沿着新開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時,大禹和治水的大軍還大力幫助老百姓重建家園,修整土地,恢復生產,使大家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在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蹟。相傳他藉助自己發明的原始測量工具——準繩和規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開龍門和伊撅,鑿通積石山和青銅峽,使河水暢通無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鉅,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裏噙着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島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黃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經濟文化不斷交流,各種能夠論着異曲紛呈,關於河事的記載也逐漸曾加。成書於戰國時期的《禹貢》一書就是一本專門記述地理情況的書。該書以大禹治水的故事為依託,按“九州島”的地理區域,對中國的山脈、河川、疆界、貢賦等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今日禹陵和禹王廟,已成為中外遊人遊覽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