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鍾琪的貢獻有哪些 嶽鍾琪的成就都有哪些

嶽鍾琪(1686年—1754年),字東美,號容齋,四川成都人,原籍涼州莊浪。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名將,累官拜陝甘總督,封三等威信公,屢平邊地叛變,著作《姜園集》、《蛩吟集》等。

嶽鍾琪的貢獻有哪些 嶽鍾琪的成就都有哪些

嶽鍾琪擔任總督期間,在陝甘兩省推行攤丁入地,又對四川烏蒙等土司實行改土歸流。

曾靜向他進言反清,而嶽上奏於雍正帝,引發了呂留良案,但雍正已對他起疑,後下獄險死。乾隆時複用,平大小金川之役有功,乾隆帝贊為“三朝武臣巨擘”。

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爾默特那木札勒叛亂,時年64歲的嶽鍾琪奉命出兵康定,會同總督策楞,結果成功討平叛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徵鎮壓陳琨時,病卒四川資州,時年六十八歲,乾隆帝賜諡“襄勤”。

嶽鍾琪的主要成就

軍事

嶽鍾琪深沉剛毅而多智謀,對士卒很嚴厲,但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都願意為他賣命。雍正多次褒獎他的忠誠,所以屢次將征剿的重任託付於他。整個清朝,作大臣的漢人中拜為大將軍,連滿族士卒也聽命於他,僅僅嶽鍾琪一人。在平定青海叛亂中,蓋世功勛,72萬平方公里的青海全部隸屬清朝,逐準安藏,建立大功,123萬平方公里的西藏納入大清版圖。起復委用,平定大金川,傅恆當時作經略也因嶽鍾琪而立了大功。乾隆皇帝在他的懷舊詩裏,把他列為五功臣之一,並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

政治

雍正三年(1725年),為發展經濟,方便牧民,嶽鍾琪奏請恢復河州、松潘互市;新開西寧塞外丹噶爾寺市場;為消除四川雜谷、金川、沃日諸土司爭界仇恨的根源,將年羹堯令金川割給沃日的美同等寨歸還金川,而以龍堡三歌地予沃日,使部落間得以和平相處;為便於就近治理,將距康定遠,不便遙控的昌都外魯隆宗、察哇、坐爾剛、桑噶、吹宗、充卓諸部,請宣諭由達賴喇嘛領轄;將四川巴塘隸屬的木咱爾、祁宗拉普、維西諸地,劃給就近的雲南中甸等。他的奏請均予照準。[16]

此後,嶽鍾琪又於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七年(1729年)上奏疏請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建府置縣等,雍正皇帝均依奏照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