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與燕太子丹 秦始皇為何對太子丹發毒誓

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戰國末期燕國太子。當時秦已攻滅韓、趙等國,次將及燕。秦滅韓前夕,被送至秦國當人質,受辱後於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回到燕國。他以暗殺秦王政來阻擋秦國的兼併之勢,曾策劃過荊軻刺秦王事件,事情敗露後,燕王喜擔心秦國出兵攻打燕國,便殺太子丹,將其頭顱獻秦軍以求和。

秦始皇與燕太子丹 秦始皇為何對太子丹發毒誓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悲涼的歌聲透過二千餘年的歷史仍然迴盪在人們的心中,荊軻刺秦的故事也一直流傳到今天。人們之所以對荊軻滿懷敬意,是因為對這個故事做出了“不畏強暴、慷慨赴死”的解讀。 提到荊軻,就不能不提到那個派他前去行刺的人,也就是燕國太子丹。他與秦皇之間的恩怨就是秦國和燕國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恩怨嗎?透過史籍中內容稀少的記載,人們還是能夠知道,事實遠非如此。 從公元前230年秦滅韓開始,秦皇一統華夏的大幕已經拉開,東方倖存的五國陡增了巨大的生存壓力,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燕國和秦國之間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許多人將燕丹派荊軻前去行刺看成是他為了燕國的生存而不得不採取的一個拙劣辦法,這個辦法不僅沒有拯救燕國,反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但是,燕丹行刺,準備多年,在韓國滅亡之前就已經開始謀劃,只是由於秦皇的安保措施極為森嚴,所以既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也找不到接近秦皇的機會。國家的行將滅亡,卻給燕丹帶來了這樣一個機會,因為他可以以詐降來接近秦皇本人。

每一個統帥都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燕國的投降對秦皇來説,顯然是一種誘惑。 如果把燕國的生存危機看作是燕丹實施行刺計劃的機會而不是目的,那麼,歷史就顯得更加複雜而不合邏輯。除去國家的對立,燕丹與秦皇之間,還存在着嚴重的私人恩怨。否則,為刺秦行動下達最後命令的人應該是燕丹的父親燕王喜,而不應該是太子丹本人,如果是這樣,後來,燕王喜也就不會在他人的建議下為了取悦秦皇而讓太子丹命喪遼東了。 在中國的歷史上,早就有人批評太子丹為泄私忿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燕丹與秦皇並不是素不相識的兩個人,他們不僅認識而且相當熟悉。命運將他們聯在一起,其實是開始於趙國的首都邯鄲。那時候,秦皇還小,不到九歲,燕丹年齡要大一些,可以説是一個大哥哥。秦皇曾經滯留趙國,燕丹也作為燕國的人質而滯留趙國,幾乎一樣的境遇,拉近了他們的心理距離,他們有了很深很愉快的交往。他們交往的具體情況,史書少有記載,司馬遷對此只説了一句話,“少時與丹歡”,這説明當時他們是好朋友。 秦皇在九歲那年被趙國允許返回秦國,燕丹何時離開不得而知。總之,邯鄲一別,成為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天各一方。

不幾年,秦皇的父王去世,他接替了王位,成為戰國時代最強大的國家——秦國的最高統治者。而燕丹則由於其父的長壽,終其一生,都處在太子的地位,但他也是一代人傑。 戰國時代,養士之風與交遊之風盛行華夏。齊有孟嘗君、魏有信陵君、趙有平原君、楚有春申君,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養士人數眾多,人才濟濟,影響之大、名譽之高遍及天下。其實在四人之外,還必須提到兩個人,一個是秦國的呂不韋,一個就燕太子丹,他們緊隨戰國四君子之後,呂不韋以《呂氏春秋》為標誌,燕丹則以荊軻刺秦為標誌,雙雙加入到了戰國交遊之風的大合唱中。 燕丹據説不愛後宮佳麗,惟以士人為伍,影響所及,遍及燕國,竟成為流俗。後世許多年,燕地人家,男主人極為大方,有客人來訪,讓媳婦晚上去陪同睡覺,令人匪夷所思。《漢書》特意強調説,此燕丹遺風也。這讓齊魯道德家大為驚詫,非聲四起。 燕丹雖然是一位當世豪雄,但他卻對與秦皇之間的邯鄲友誼充滿了期待。他認為,既然當年相處比較融洽的小弟弟現在成了最強大國家的君主,那麼他,以及燕國也許都會沾到些光吧。不料,事實遠非如此。 後來,燕丹又來到了咸陽,成為秦皇,當年邯鄲城中的那個小弟手中的人質。兩人一見面,就打碎了燕丹此前所有的奢望和幻想。秦皇早已不是邯鄲城中的那個小孩了,他為人陰狠而且冷酷,或許,他還害怕讓人知曉當年的落迫。當年的大哥不僅沒有受到禮遇,反而形同囚禁。史書用“秦王不禮”這幾個字來表述當時的情況。燕丹請求歸國,遭到了秦皇的拒絕。秦皇發出毒誓説,除非“天雨慄,馬生角”,否則,別想離開咸陽。這在外交上,是很過分的事情。幾十年前,秦昭王也曾以同樣的辦法將楚懷王留在咸陽,導致楚懷王最終死在那裏。 人們傳説,老天也為燕丹鳴不平,真的出現了“天雨慄,馬生角”的奇異。秦皇無奈,只得放燕丹回去。

傳説畢竟是傳説,如此奇事,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雖然提及此事,但明確説不相信。 燕丹最終還是想辦法逃出了咸陽,從此,幼年的好友成了陌路的仇敵,這就是他處心積慮力圖報復的原因。這樣的歷史也説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微妙而且複雜的,一廂情願的事,總會離譜。(阿杕原創) 本博精品博文推薦:趣話種豬與太監製度的起源大學生向課桌上扔垃圾是誰的失敗? 秦始皇統一之年發生的海市蜃樓奪命陷阱:女大學生家教竟遇惡魔 商鞅為何文革結束前後皆得榮寵?車裂不可能是“五馬分屍” 大思想家荀子如何評論三種“人妖”?劉邦用什麼極端手段表達對儒人的厭惡?